1.这本书中有三个核心词:一 是幸福;二是最优体验,他称之为心 流; 三是精神熵。
2.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
3.资讯对人们意识中的目标和结构的威胁,将导致内心失去秩序,就是精神熵, 精神熵是常态,在他看来,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优体验,即“心流”。
4.心流的成因和特征。第一、注意 力,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第二,有一个他愿意为之付出的自标。那目标是什么不要紧,只要那目标将他的注意 力集中于此。第三,有即时的回 馈。 四,因全神贯,日常恼人的琐 事被忘却和屏蔽。第五,达到了忘我的状态。专注是心流的关键。能造就心流的活动,大多还需要当 事者中。“自觉自感, 乐在其,可以造就心流的活动中必有挑战, 且挑战应该是动态的,即当挑战与 你的技能匹配时,有了心流。
5.好的家庭环境就是不替孩子设立目标;家⻓当然不可以什么都不管,但家⻓设定的是不可以做的界线,清晰,界线之内的空间是孩子的,即给他留下较大的自选空间,家⻓对孩子当下的兴趣、所做的事情和感受要留心和重视。这样“孩子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 么事不可以做,不必老是为规制与控制权而争吵;父母对他们未来成就的期望也不会像一片阴影,永远 笼罩在他们头上;同时不受混乱家庭分散注意力的因素所干扰,可以自由发展,有助于扩充自我的兴趣与活动。在秩序不佳的家庭里,孩子的大部分能量都浪费在层出不穷的谈判与争执,以及不让脆弱的自我被别人的目标所吞噬的自我保护上。
6.人生目标的获得不能抄袭,没有捷 径。米哈里说:获得最优体验的手 段、“不俄放缩成一个秘诀,也不能 背庙下来重复做用......员个人必须 自行从不断的尝试与错误中学习。自得其乐的人,主要目标都从意识评估过的体验中涌现,并以自我为依据。拒绝外部奖励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建 立“内奖”,即选定你的目标,在追随 目标的努力中,获得内心的秩序和成⻓的乐趣,,就是自我奖励。自成目标即目标是做你喜欢做的事情,而非做这件事情的报酬,尽 有时也存在报酬,有时也有社会效益。
7.学习运用独处的时间在童年时期就很重要。十来岁的孩子若不能忍受孤单,成年后就没有资格担负需要郑重其事准备的工作。
8.一个人若能从独处中找到乐趣,必 须有一套自己的心灵程序,不需要靠文明生活的支持——亦即不需要借助他人、工作、电视、剧场规划他的注意力,就能达到心流状态。一方面,独处是建立自己的内心系 统的必要经历。另一方面, 有了自己内心的系统,更能够适应因偶然原因陷入的孤独的处境中。适当的独处有利于形成“自我”。
9.通过工作提升生活品质,需要两项辅助策略。一方面要重新工作, 使 它尽可能接近心流活动另诸如打猎、家庭式纺织、外科手术等;一 方面,还得培养像莎拉菲娜、柯拉玛、庖丁那样自得其乐的性格,加强技巧,选择可行的目标,这两项策略若单独使用,都不可能使工作乐趣增加太多,但两者双管⻬下,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最优体验。
10.体育具备造就心流的最佳条件:明 确的目标,即时的回馈,易学难精带来的上不封顶的挑战性体育的最大功能是帮助人控制自己:既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这很好理解,,体操、田径、游泳、球类,都要在控制身体上下大功夫,又要学习控制自己的精神,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音乐和体育是并重的。美育先于道德,没有美育的道德是强制性说教。美育可以让一个人在其精神世界中愉快地领受一种秩序。有了这第一个秩序,才好顺利地接受第二个秩序,即道德伦理的秩序。非如此道德就是强制。而音乐是精神世界中最神秘和美妙的秩序。教育儿童首先就该教他们音乐,学习把精神专注于优美的节奏与和谐之中,意识的秩序才得以建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