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小小小的火》
明是一把火我得承认,我是被书的名字吸引而来的。
而这一读就停不下了。
《纽约时报》说它:
极端、剧烈、炽热,令人心碎不已,比《无声告白》更胜一筹。
我从没看过伍绮诗的书,这是第一本,而这一本也让我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伍绮诗无疑是一个牛逼的作家。
书里涉及了三角恋、代孕、打胎、车祸、家庭保姆等等青春文学里最爱的桥段,很多作家避之唯恐不及,可伍绮诗偏偏就写这些,她不仅写,还掰开你的眼睛让你看,在欲海中挣扎的人们,每个人的表情多么狰狞。
透过她的笔,你感觉沙发一陷,旁边突然坐了一个人,她穿着T恤长裙,扎着厚重的马尾,冲你一笑,你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珀尔。
你听见她跟你说:“嗨。”
你心想,她可称不上多么漂亮,这样的相貌怎么会让两个兄弟喜欢上?
这时候珀尔拉住了你的手,很普通的一个女孩的手,你被动地跟着她走,你看见了什么?
三个人的意乱情迷。
我实在太喜欢他们三个了,多么纯真的爱情,穆迪在见到珀尔的第一面时,就知道了,从遇到她的那天上午开始,他的人生被分成了从前和以后,他自己经常去比较这个转折点之前和之后的不同。我实在心疼他,但我不喜欢他,像他这样的男生,他自己也知道,无法博得珀尔的青睐,这个年龄的女孩,崔普才是致命的。
而崔普,我简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简直完美——起码在我心里。
我喜欢阅读帅气的男孩,他们让我有把书看下去的欲望,我希望他获得幸福,而他恰好很阳光,当他和珀尔终于上了三垒的时候,我恨不得长出四只眼睛认真描绘出他们俩健美的身体,珀尔轻轻咬他的耳廓,他只是慵懒的笑笑,这个笑容不仅让珀尔想就这样和他睡着,让我也有一种取而代之的冲动。
如果说珀尔和崔普的爱情像一把烈火,孤男寡女干柴烈火。那么莱克西和布莱恩的爱情则温吞的多,这份感情的变化,是她有了孩子。
那么明亮的女孩,在自己要成为一个妈妈的事实前都踌躇了,她觉得这是上天赐给他们的结晶,她要生下来。
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做过母亲,我无法理解她们,为什么要把一个可以说是耻辱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为了和肚子里那个孩子微妙的联系吗?
可布莱恩不同意,真是大快人心,我恨不得和伍绮诗连击三掌,表示我内心的快意,母亲对于肚子里不该出现的孩子总有种奇怪的爱意,那种爱意甚至超出自己的生命,而父亲没有,他们只会觉得害怕,人越长大就越容易害怕,真是怪事。
这本书描写的爱情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却不是最打动我的地方。一本书,喜欢看它的原因有很多:叙事风格独特,内容丰富,有饱满的内核。
明是一把火那么《小小小小的火》有两个内核,一是在于描述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二是母亲对于孩子的关系。
她把这种母性的情感写的恰到好处,可我在网上没有搜到她当妈妈的消息,她是怎么把这种母性的情感写的如此入微?
尤其是米娅和珀尔这一段:
米娅把鼻尖埋在珀尔的头发里,每次这样做,她都会欣慰的发现女儿的味道始终没有变。米娅意识到,珀尔身上有家的味道,仿佛家从来不是一个地方,而是眼前这个她可以随时带在身边的小家伙。
原来这种感觉不仅仅是孩子对于父母的,它是双向的。
小时候我妈出门在家,我会哭到一闭眼就会感到身体在不断下陷,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如果你回来,我一定再也不惹你生气了,没有妈妈的日子太痛苦了。
是不是伍绮诗对于她的母亲就是这种无法割裂的情感,才在这本小说中表现的如此透彻。
书进行到这里,作者已经放缓了故事节奏,她似乎想给我们灌输这个观点:关于母亲的身份讨论,她倾向于有血缘关系又爱小孩子的母亲是真正的母亲,次等的母亲是爱小孩并有抚养能力,下等母亲是有血缘关系但不爱小孩。
所以米娅面对着一个把小孩抛弃又要回的母亲,才那么从容,因为曾经的米娅也是如此,她和贝尔,结局是幸福的,可故事的背后,那两对失去了孩子的夫妇,她们又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故事的开始,也是故事的结尾,伊奇——那个不被规矩约束的小姑娘,放了一把火,烧了她们家在西克尔高地上的房子,投奔向了米娅的怀抱。
而他们家里所谓的规则,本书的第二个内核,也就是那种要用量杯喝酒的生活方式,和一种随心所欲的生活的碰撞,可能每个年轻人心里都有对远方的向往,就像高晓松说的,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他觉得越年长,越能体会到这种感觉,为什么呢?太多的人选择了那种平平无奇的生活,远方很美,可是你连门票都买不起,可以在入口里听听别人的笑声,心里隐隐羡慕,只好握着腰包回家,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哪个生活都有道理,尝试千味,才会找到自己最爱的方式,书的封面印着,永远记得,你呼吸着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