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面试官让你自述缺点,你会怎么说呢?许多攻略有一个安全建议:你可以说自己的缺点是过于追求完美,对每一项工作都事无巨细,尽善尽美。
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追求完美’并不是一项缺点,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工匠精神似乎都是是在追求完美。但如今这个投机取巧的答案已经不再适用了,过度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一种消极甚至病态的表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10884289/fa893f9c41e6916f.jpg)
那到底什么是完美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大卫•伯恩认为,完美主义分为消极与积极两类。消极完美主义是指那些把个人标准定得高于自己能力、强迫自己不断向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努力、完全以工作量来衡量自己价值的那些人。
我有一个朋友写小说,第一本写到3万字时就停下了,理由是他写着写着发现故事情节并不吸引人,达不到自己想要的预期效果,于是又调头回去修改,改来改去千疮百孔,最终只能弃坑。我问他为什么不坚持写完,他说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否则就不做。这个逻辑听起来很有道理,但结果是他至今仍在开头,没有一本完整的作品。
美国心理学家Brene Brown认为,消极完美主义的本质并不是对完美的合理追求,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假如足够完美,那就能避免所有羞愧感、指责和来自他人的指指点点。
这种绝对灾难逻辑,看似为理想奋斗,实则极端害怕失败。为了保持完美,他们宁可拒绝开始,或中止觉得不够完美的计划,以‘做到最好’的要求,开启无期限的‘拖延’。
![](https://img.haomeiwen.com/i10884289/070fa5f85927f487.jpg)
而积极的完美主义更像是‘不完美的完美主义’,他们是一群通过健康地追寻优秀并在努力达到高标准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人。古代儒家经典《中庸》所著,“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君子的中庸贤德,是能随时保持适中,无过无不及,而小人则相反。
万事无完事,人无完人。中国骨头最硬的作家鲁迅也有柔软的一面,49岁老来得子欣喜若狂,无论是朋友做客还是出门游玩,逮住一切机会展示儿子。在与朋友的往来书信中,更是见缝插针明里暗里提及儿子,长胖了,调皮了,又高了,晒黑了等等…假如那个年代有朋友圈,恐怕鲁迅就是每天99+动态的晒娃狂魔。
但不完美主义并不代表咸鱼主义,更不是支持摆烂、安于失败。美国的作家斯蒂芬•盖斯是一个天生的懒虫,他为了克服懒惰和拖延,从2004年开始研究心理学和习惯养成,他在《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一书中提到,“不完美主义不等于懒散、低标准、安于失败、不追求优秀与进步或对世事漠不关心。”
本质上来说,比起完美主义执着于如何把事情做好,不完美主义更倾向于先把事情做完。哪怕在状态不佳和计划受阻的时候,每天只完成一小步微计划,也没有停止和放弃,因为不完美的完成=1,未实行的完美=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