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夕,参加大理一位作家前辈许崧老师的分享——《嬉皮运动和大理文艺史》,作为一个2015年才定居大理的后生,从他的演讲中听到了许多关于大理的前半生。20世纪60年代蔓延世界20多年的嬉皮运动形成的背包客群体来到大理对大理饮食文化的改变,西餐、咖啡馆、酒吧等国际元素让大理一下子从一个偏远小城变成了具备国际视野和设施的世界小镇。
21世纪早期国内背包客在大理的聚集,形成了大理独特的地摊文化,社区文化,来自世界不同地方志同道合的人在大理古城这样一个4平方公里的小镇打造了新形态的街坊邻里关系。在那时的许多人看来,如果这世上有天堂,那天堂就是大理的模样。
生活成本低廉,店铺的房租便宜,2010年的时候,人民路一上一下两层的铺面房,每年房租只要1万,开不开门随心情,随便经营一下就够过风花雪月的日子。沿街的店铺都是朋友开的,1.5公里的人民路两个小时都逛不完,随时会被朋友拉去喝茶,聊天,即使是在人民路摆摊一天都能收入几百元。
这样的小镇生活,他们安静地享受着,从不向外宣传,用心地守护着这片难得的净土。至于苍山、洱海、蓝天、白云、四季如春的气候,那就更不用说了,随时都可以享受到。
那是属于他们的理想国。可宁静慢慢被打破,人民路的店铺七八年的时间租金翻了10多倍,经营的朋友不得不到更偏僻的地方,古城成了游客区,朋友们要么住到山脚,要么跑到村子里租一个小院,有的在山水间、苍山小院等别墅或下关买了房子。
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大理,据环保局统计,洱海地区的宜居人口为50万,可目前已经突破70万,最大承载能力为100万,随着高铁的开通,离最大人口上限已为时不远。大理是全世界每个人都可以来的大理,可大理不是能容纳所有人的大理。无数的人出于生活的原因而非经济驱动大规模移居到一个四五线城市,这在中国独此一个。
这是大理的魅力所在,亦是大理的幸运,一股自下而上的力量野蛮生长,富于创造却较少破坏,这里具有国际的视野,最先进的现代文明和思潮却同时又和当地文化完美融合不失乡土的气息。如果说中国还有宜于大规模人类聚集生活的净土,那一定是大理。
这里的乡村并不破旧,反而具有很多现代文明的气息,这里地方虽小,却汇聚了一大批思考者,生活的实践者,这里的城市和乡村没有明显的边界,没有一直困扰中国人的城乡二元对立。这里是许多人的远方,却是生活在这里的人触手可及的家园。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人类的后现代化困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未摆脱这样的宿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发展中国家)面对的危机要比发达国家更快,更大。原因何在?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在200多年的进程中缓慢进行的,他们适应的时间更久,人受到的精神冲击更小,焦虑和困惑会逐步解决,而且他们的物质和社会福利层面达到了足够的原始积累,有足够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去面对后现代化的困境。而我们呢,多的地方40年,局部地区用更短的时间去完成现代化进程,我们的精神和身体是割裂的,是来不及思考和反思的,物质层面总体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很多人还在为物质生存去奋斗,面临着身体生存和精神痛苦的双重危机,更可怕的是,我们的父辈,我们,子女几代人完全是相对割裂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面临的情感冲突及沟通障碍更大。每个人都变成了一个孤岛,不仅在社会上,在亲密关系及代际关系上亦是。
现代化是可以提升人的幸福感的,比如从户外的茅厕到室内的马桶,从手洗衣服到洗衣机清洗,从煤油灯到用上更方便明亮的电,从用地窖保存食物到冰箱,从写信沟通到电话到手机,从在纸上写字到用电脑写作,从走路到拥有汽车,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等,这一系列从无到有的革命性突破解放了人类的时间,精力,让生活更舒适,便捷,这都让人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我们并不排斥现代化,可现代化到了一定程度边际效应便会降低,付出同样甚至更多的努力并没有让我们的幸福感提升,反而在消费攀比的无尽欲望中让自己成为了现代化的奴隶,君不见多少人努力挣钱只是为了更大更多的房子,更豪华的车子,更昂贵舒适的马桶,更新潮的手机,更时尚的衣服……
这些除了短暂的幸福和满足之外,对生活的根本没有丝毫改变。可如果我们抛弃了这个价值观,世界就会崩塌,就会成为另类。即使有人去反思,在一个社会大潮中,那种呐喊的力量微不足道,我们只能在欲望的陷阱中越陷越深。可怕的是,很多根本没有能力的人也跳入这个陷阱。君不见多少农民家庭因为没有在城市买房,就娶不起媳妇,多少人生活在一个方圆几公里的小镇,一个自行车就够用偏偏去贷款买一个豪华的小轿车,不考虑实用和能否消费得起。大家进入一种集体疯狂中,围城越造越大,铁链越缠越沉,在肉体尚未毁灭之前先在精神上消灭了自己。
这就是后现代化的困境,当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丰富之后,我们却忘了生活本身。每个人都会怀念童年,怀念过去,我们并非怀念贫穷,我们怀念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生活本身的温度。可后现代化的今天,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所需却成了奢望。
我们生活一个巨大的笼子里,看得到却飞不过天空。我们都体验过自由的感觉,却发现它越来越远。可在大理,这些都不存在。人们不会比较谁更有钱,而是去学习谁更会生活,能用更少的钱做了更有趣的事,谁发现了被我们忽略的美,去看见对方身上闪闪发光的地方。一个再平凡的人在这里都会有人发现他身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不论金钱,权利,名望,成就,美貌。
这便是如此多的人哪怕在这里没有工作机会,哪怕在外界看来潦倒度日,亦要在这里生活的原因。我们在主流社会是非主流,可主流社会那一套价值观来到这里反倒成了非主流。这里的成功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你是否真正在生活里。取其所需,舍其当舍,面带微笑,匍匐前行。
这是一个理想的世界,这亦是一个现实的世界。资本和大量的人口流入,物价,租金不断上涨,早来的人迁徙到更远的村庄里生活,可与此同时,这也是幸运之处。早期大理古城的星星之火在每一个村庄继续点燃,成为自由和美好生活的火炬,照亮一方。当某一天,更高的成本和更多的人来临,这些人可能会离开,四散到世界各地。可没有关系,经历了大理的熏陶和浸染,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大理的烙印,这四散的星星之火将点燃每一个村庄,每一座城市,所有的地方将变成大理。
有人说,大理是文艺青年的灯塔,我想说它是美好生活的火炬,是这个新时代的“延安”,这把火将点燃所有人类生活的地方。
中国面临着更严重的后现代化困境,可从某种方面来讲,我们也面临最大的转机。传统,乡村和自然生活的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我们体验过那种味道,便容易寻回,不像发达国家,这种味道可能历经几代人的现代化,已经成为遥远尘封的记忆,需要兜兜转转,百转千回才能寻得生活的真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人,自然和社会长久以来都处于一种相对和谐的状态,只是现代化的巨大冲击让我们失了位,可我们的底蕴还在,基础足够扎实,时机成熟的时候很容易就回归正轨。现代化是西方文明最卓越的产物,现在却成了人类最大的危机。解决后现代化危机的智慧和方法在东方,东方在文明从未中断和生机勃勃的中国,中国最有希望的地方在大理。中国模式将可能是未来世界最具借鉴性的模式,大理模式是中国模式的开端。
大理的生活方式和探索,将会是打开后现代化困境的那把钥匙。这不仅是对于中国,更是对于世界。这得益于生活在大理的每一个人对于生活的热情和执着,也在于更多梦想美好生活的人一起来体验,探索,实践,反思……
20年前的人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今日的好时光。冰箱,洗衣机,空调,手机,互联网,高铁,机器人,人类得到了全方位的解放。可20年后的今天,我们却越来越忧愁,焦虑,我们生活在物质的天堂,却身处精神的炼狱。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地球的资源和承载能力却是有限的,金钱是无限的,可人的生命和时间是有限的。
2000多年前的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本是一句劝人回归生活本质的名言,却被忽略了后两句变成了成功学套餐。可悲又可叹!
来大理生活的人在主流社会看来可能是失意者,或者许多人本就是失败者,可我们不在乎,我们在这片土地用心耕耘,经营生活,开出属于自己的花。
旧的世界正在崩塌,这里将孕育出美丽新世界。这里没有救世主和觉悟者,生活是最大的信仰,每个人都是新世界的缔造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