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挣扎(6)老寡妇

作者: 星云_fighting | 来源:发表于2018-11-12 11:33 被阅读291次

故乡的年味在进入腊月,就逐步地弥漫开来,那是我在故乡读中学时的寒假里。

“过了腊八,就是年!”绝不是一句空话。每年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的女主人,都会早早地起床,从一个大盆里把提前泡好的红豆,豇豆,绿豆,红枣,莲子等好几种颜色形状各异的宝贝捞出来,烧火煲起八宝粥。

青砖绿瓦的厨房上冒着淡淡的炊烟,家家户户的厨房冒着豆子的香气,开始笼罩在乡村灰色的冬日清晨中,久久才在北风的呼唤下,无可奈何地消失,如同一群嬉闹的孩子,在母亲亲切地叫喊声下,消失的无影无踪似的。

煲好的腊八粥,盛出来放入大的铝盆里,每天早晨用一些杂粮掺上几勺子腊八粥煮好,一直作为早饭,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的小年。

村子的东南西北,不间断地会听到猪的一声声惨叫,那是养猪的人家开始杀年猪了,现杀现卖,卖给那些没有养猪的人家。

田地里,男女老少齐出动,辛勤地劳作。把地里可以卖的白菜,大葱,萝卜等拾掇干净,每天不间断地拉去卖了再接着拾掇,为了好置办年货,过个好年。

邻村磨坊的打面机,在过了腊八粥,每天都轰隆隆地响起,匆匆地为乡亲们打面。

街头村尾,那些门市门口摆起了摊子,红红的鞭炮与很多红春联摆了出来,一条条置办年货的人流来回穿梭着,乡亲们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

在邻村磨坊旁,有一家烟酒副食门市,门市的门口总会看到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她身材矮小,经年累月的劳累,身体已经成一条不自然的弧线,向地面弯曲着。

眼看着,小年夜就要来了,我跟父亲一起去那个门市置办一点尚未办齐的年货,那个老太太还是坐在那里,跟其他老人滔滔不绝地聊着人生百态。

办完年货回到家,我们这些孩子就等待年的来临,可以吃上平常很少吃的油条跟饺子,放着鞭炮,穿着新衣走亲访友,享受着年华里的其乐融融。

小年夜,家家户户的门口响起一阵阵鞭炮声,燃烧着一些冥币,送灶王爷升天,厨房里一家人忙碌地烙着葱油饼,做着美味的农家风味胡辣汤。

在浓重的火药味跟饼香味下,年越来越近。

然而,第二天清晨,邻村却响起了哀乐。直到那天中午,我在爷爷跟奶奶的对话中才得知,原来是邻村门市旁,经常看到的那个佝偻腰肢的老太太去世了,也知道了具体去世的原因。

我悄悄地问奶奶。“奶奶,那个老太太好像很有故事,能不能给我讲一讲啊?”

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的爷爷,听到后说。

“有啥故事啊,她就是一个老寡妇,你们这些孩子啊不好好学习,就爱听故事!”

奶奶听到后,略带埋怨地说。

“人都不在了,你就不能留点口德?!”

就在爷爷奶奶的交谈中,我了解了这个老太太一生的故事大概。

她呀,解放前,在邻县给大户人家的老爷当丫头,太太是她的远房亲戚。

老爷看着自己家的香火迟迟续不上,愁的难以入眠,太太也为自己的肚子不争气,百感交集。

最后,太太看老爷实在愁的难受,就说。

“不行你也纳妾吧,帮忙续个香火吧。

在这一情况下,作为丫头的她不仅有几分姿色,还是太太的远房亲戚,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老爷很自然地纳她为妾,很快为老爷生下一儿一女,圆了老爷的心愿。

没几年,国内解放了,实行一夫一妻制,老爷因为旧时代的身份,被进行政治批斗,家境也一落千丈。

最后,通过亲戚做媒,才来到邻村,嫁给一个比自己大两轮的大老粗,并结婚生下两个儿子。

可惜,好景不长,那个大老粗,在刚步入五十岁不久,就因为劳累过度去世,留下了孤儿寡母三个人。

那个时候,她也就二三十岁,还是很年轻,又有媒人继续给她说媒,想再给她找个男人过日子。

也许是她对婚姻的失望,也许对感情过于执念,也许看透了婚姻的本质,她再也不愿找男人搭伙过日子了,决定一个人扶养两个儿子。

在那以后的漫长六十年的余生里,她一步步坚强地走了过来,把儿子扶养成人,并帮忙给他们说了媳妇,给孩子们带孙子,孙女。

由于,儿子们觉得她偏心,一碗水端不平,经常吵吵闹闹,所以大儿子家就早早说着。

“行了,既然你那一亩地让老二家种,那以后就让老二给你养老送终吧,我家没种你的地,养不了你!”

老太太生气地骂道:“草你妈的,你也是从我肚子里生下来的,嘴巴塞着我的奶头,喝着我的奶水长大的,凭啥不养我?!你不知道我为生你,差点都死了!”

“哈哈,当初直接死了多好,一了百了!现在不比当年了!我也只不过是在你肚子里暂住了那几个月而已,又不是我自己要住的!就因为你一碗水端不平,所以没办法养你,既然你偏心老二,就让老二养,这事没商量!!”大老粗儿子跟老太太吵着。

从此,在路上,大儿子跟老太太见了面,铁着脸谁也不搭理谁,如同见了陌生人一般;二儿子的女儿出嫁生了女孩,老太太又开始帮老二家带这个重外孙女。

日子一天天地过着,老太太把重外孙女带到上了学,被她妈妈接走了,她也老了,不能劳动,走个路都支个棍,经常坐在门市前跟其他老人唠嗑。

二儿子也只在每年夏天给老太太拉几个西瓜,送两袋面,如同完成任务似的,平日里不管不顾。

老太太经常靠邻里左右接济着,原来给老爷生的那一对儿女,也会经常坐车过来看看,给她一点钱照顾一点生活。

只是,后来那一对儿女也都老了,一身病,不方便再过来看看她了。

这一年的小年夜,正是老太太家里没有面了,问二儿子家要。

“没面了啊,夏天给你的那两袋面咋吃这么快呢!”老二媳妇漫不经心地跟老太太说。

“哼,没面了?把你手上的钱交出来,我给你买面!”二儿子跟着媳妇说。

“天啊,我哪还有钱呀,有钱我自己也会去买,天天在门市门口玩,哪有必要麻烦你们!”老太太哀求道。

“没钱?那没啥吃的就用绳勒住脖子,省粮食!你那一亩地,我们帮你种,除了功夫钱,种子钱,给你两袋面已经够多了!”老二媳妇说着。

就因为要不到面,老太太绝望地跟二儿子吵架,大儿子听到声音,站在门口观望,心想。

“哼,你后悔吧,看看你当初地让老二种,到最后连口吃的都不给!!”

大儿子回来跟媳妇商量,要不要给老太太点面过年。

“给她啥啊,咱又没种她地,一个麦子都不用给!这个时候出去帮一把,岂不是打自己脸?当初可是说过对老太太“活不养,死不葬”的话的!”老大媳妇说。

听了媳妇的话,觉得有道理的大儿子就吃了小年夜的饭,一家人早早地钻被窝,睡下了。

一个老太太终究吵不过老二夫妻两个,虽然有多事的乡亲们出来拉架劝说,但老太太终究一个麦子也没要来,绝望地回到自己的屋里,准备等死。

小年夜的鞭炮声越来越稀,乡亲们的说话声也越来越小,夜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大儿子早早地起床,帮媳妇做早饭,一家人吃完早饭,准备出门时,碰到一位乡亲过来。

“我刚给老太太端了两馒头过去,发现屋里静悄悄地,老太太静静地睡在床上,没人应声,可能走了吧,你过去看看吧!”

原来是老太太的邻居,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心疼她,悄悄地给她端两馒头过去,看看她消气了没,结果发现这样的糟糕!

大儿子一听这样,神色匆匆地去看老太太去了,最终确定老太太已经走了,被活活气死了。

大儿子去了老二家,把这个事告诉了老二。

“早不死,晚不死,偏赶上过年死!找俩人,随便挖个坑埋了算了,你看着办吧,我们家不管!”老二媳妇说。

最后,大儿子离开老二家,也许是后悔昨晚没有出去帮忙,为了弥补遗憾,决定自己一家出钱给老太太举办一场庄重的葬礼,也算给乡亲们一个交代。

老太太在亲人的痛苦哀嚎声下与锣鼓声下,让老太太落土为安了,结束了她一世的挣扎岁月,去另一个世界……

相关文章

  • [乡土]挣扎(6)老寡妇

    故乡的年味在进入腊月,就逐步地弥漫开来,那是我在故乡读中学时的寒假里。 “过了腊八,就是年!”绝不是一句空话。每年...

  • 老寡妇

    阿胜 清晨六点,天光尚黑 楼道随脚步声而回响,更为静寂 一楼转角处感应灯响起的瞬间 赫然见到一老妇 弯着腰,似笑非...

  • [乡土]挣扎(序言)

    本来这个序应该早点写出来,但种种原因耽误了,说实在的,写之前,还没想能写出多少,所以自然而然耽搁了。 前段时间,看...

  • 摘星之寡挂歇后语

    寡妇不改嫁——老守(手) 寡妇嫁光棍——两相情愿 寡妇死了儿子——绝了念头 寡妇坐花轿——不是第一回 挂历上的花瓶...

  • [乡土]挣扎(2)苦力

    大学之前的时光里,我每年都会在家里度过寒暑假和无数周末。在陪父亲赶集或者下地干活的路上,时常会看到一个男人,他跟父...

  • [乡土]挣扎(1)乞讨

    村子北边,有一条曲曲折折的土路,如同长蛇一样,蜿蜒在通往小学的路上,那也是村子里的中心路之一。 我每天早中晚,都会...

  • [乡土]挣扎(4)酒馆

    村子的每一条中心路,连接着村子的每一条小巷,而在每条中心路的黄金地带,开起了一两个酒馆,做起了来往乡亲的生意。 九...

  • [乡土]挣扎(7)团圆

    我们的村子,不大不小,有几百户人家。村子最东边是一个大的老坟园,旁边曾经有一个寺庙,后来被拆除建了一所学校;村子最...

  • [乡土]挣扎(十二)祈祷

    这还是十多年前的事,如今提起来,还是如闪电般从脑海出现,只是时过境迁,身在异地罢了。 那时,母亲已生病多年,本不富...

  • [乡土]挣扎(8)工厂

    自从踏入社会后,我虽然作为一名大专生,但最终还是被现实压迫的几乎活不下去,不得不进入工厂谋生。 中国的东南沿海,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土]挣扎(6)老寡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obq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