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建身份——明价值——除障碍
一、建身份
1.身份:一切从信念开始
NLP逻辑层次:环境、行为、能力、信念和价值观、自我意识、使命、
放弃情绪抱怨,勤努力,找方法,做选择,建立身份,明意义。
身份——过程——结果
信念——过程——结果
态度——行为——结果
通过阅读,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写下意义,以改变为目的的输出、实践
每天阅读半小时或每周读一本书
把潜意识的心理改造放到桌面上。毕竟现实生活中,就算你不告诉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内心也有一个默认的身份存在。
《思维的囚徒》:十大积极结果练习
你的世界是你所关注的事物的产物。我们大大脑是依据我们关注的失去来构建世界观的。我们选择去关注那些事物,忽略哪些事物,会对我们的生活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
做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坚定信念且降低期待。
我们还要时刻保持觉知,不能执着于一个固定的身份和信念。因为随着自身能力和境遇的改变,我们往往需要新的“身份”来引领,所以成长注定是一个将内在身份不断揉碎并重塑的动态过程。
2.语言:美好人生从好好说话开始
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先感性、后理性、在感性。喻颖正《人生算法》
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
3.在写作途中,我始终坚持“价值写作和知识写作”的理念,坚持写的东西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后在看依然是有价值的内容,于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推到了舒适区的边缘,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刻意“保持难受”,不断阅读、关联、修改、打磨,并亲自实践那些启发和道路。这个过程并不舒适,即使如此,每当自己坐在电脑前码字时,我都能感受到创造的乐趣;每当看到读者的留言和反馈时,我都会感到动力满满。这些乐趣和动力支撑着我持续不断地写下去。
4.理性是双刃剑,剑柄是元认知。
开放的一面:乐观、专注、享受
锋利的一面:学习、思考、规划
二、明价值
1.利他
利他的本质是爱,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爱。
利他的结果是利己。
写作的根本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声和收益,而是为了改变自己并影响他人。
利他的途径是创造价值。
利他的正确姿势不是无端付出,而是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能力或价值区影响他人、服务他人,而不是试图用某种条件去取悦或控制他人。
2.价值
用价值规律看问题,你的人生会发生巨变。
改变自己的关键是创造价值
李笑来《把时间当做朋友》,交换才是硬道理。
只有自身创造的价值足够大时,我们才被别人强烈需要,才能参与到更大的社会交换中去,并得到对方对等的回馈。
生产对别人有用的东西永远是写作的指南针,其他事情亦是如此,价值交换规律放在哪里都会起作用。
写作成长和成功其实是一回事:写作就是生产有价值的内容,成长就是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成功就是我们能为这个社会做出的贡献。
用知识为价值加码。
顶级信息论和10万:1千的输入输出比。从“经验写作”到“知识写作”的层次上。
3.复制
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都是在复制。若没有复制,生命和信息都将失去活力,只能像水那样,要么凝固成冰,要么蒸发为水汽,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
事实上,
情绪脑中的焦虑与耐心:
无论个人还是群体,人类的安全都源于自己在某一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或能力,或财富,或权力,或影响力。
直面焦虑:焦虑的类型分析
定位的焦虑
选择的焦虑
完成的焦虑:环境的焦虑或难度的焦虑
总结起来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的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认知规律是耐心的倍增器。
宏观规律:舒适边缘区与复利规律
微观规律:
成长权重对比: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学习的平台期:学习进展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线性关系(学多少是多少),而是呈现一种波浪式上升曲线。
当然最高级的方法是请本能脑和情绪脑出动来解决困难。
转换和复制是大自然的两种基本存在形式,但复制的层级显然比转换要高,因为它赋予物种以灵性,并繁衍出不可思议的社会和文明。
复制只是一种渠道,获得无限可能的关键依旧在于价值。
4.内向
被动社交——用作品代替自己说话——通过产出独一无二的、具有长久价值的作品或产品与这个世界保持联系。
百度副总裁李叫兽梳理力获取人际关系和影响力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不断地与人交流,建立情感联系;二是通过知识或能力的吸引,让别人想认识自己。
《5分钟商学院》刘润:自管花开的行为模式
内向者更倾向于用理智脑与外界互动(理智脑运行缓慢且耗能)
外向者更倾向于用情绪脑和本能脑与外界互动(它们不仅快速而且节能)
5.镜子
所有社交都是一面镜子
更好的建议不是劝说,而是影响。
更好的关系不是付出,而是吸引。
更好的对待不是要求,而是成为。
“想拥有完美的婚姻,请拥有自己”,在和别人结婚之前,不妨先和自己“结一次婚”。
三、心理——清楚成事路上的情绪障碍
1.“负面偏好”会使我们更多地注意负面信息和事件,不自觉地忽略大多数正面、美好的事情。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极强的适应器,当新的刺激出现时,神经细胞会产生强烈反应,但之后会逐渐“习惯”,适用之后,刺激反应会趋于缓和。静态的事物又很容易被大脑忽略,因为动态的东西往往蕴含着新奇和危险,大脑对此特别敏感;而静态的事物意味着安全和无趣,为了节省能量,大脑会将其主动忽略。
理智脑:善于分析,寻找问题,忽略亮点
情绪脑:喜欢新奇,关注运动,忽略静止
本能脑:确保生存,警惕危险,忽略其他
人类的三重大脑都像问题的发现器和情绪的担忧器,而不是亮点的发现器和幸福的感受器。我们是天生的烦恼主义者——这就是人类的又一大天性。
近大远小。而快乐就是成为那条能看到水的鱼。
“成功日记”有利于对冲人类的“负面偏好”。
“每日反思”
2.二元对立:恭喜你走出二元对立,来到真正的成人世界
我们要学会在简单世界和复杂世界中来回穿梭,而不是只取其中之一。
3.一劳永逸为什么不可能
太大的压力和没有压力都不是好事,适度的压力才是。
专业人士会选择在拉伸区(困难区边缘)练习
普通人在舒适区边缘,进步最快。有点压力,但刚好能承受。
如果我们不主动输入能量去维护,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会趋于混乱和无序、瓦解和消亡,包括我们的身体、技能和认知。
一劳永逸的模式vs刻意保持适度难受
控制的艺术《最优学习的85%规则》
第二部分 战略 策略 目标
一、战略——环境与多维
1.环境
镜像神经元
我们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我们每天要见哪些人、做哪些事,这些人和事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言行,因为人类大脑中有镜像神经元,它会让我们无意识地模仿身边的人和事,所以,若是周围的人经常做某些事情,我们也会不自觉的学着做。
大环境借势,顺流而行。移动到更好的环境是借力“偷懒”的上上策。
贴身环境,主动筛选身边的信息环境。
你和你的可塑性大脑不断地被周围的世界塑造,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件事,以及你所经历的一切,都在改变着你的大脑。这可能带来更好的结果,也可能造成更坏的结果。
“跳出空间”,与另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
“跳出时间”,想象十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经常阅读,就是建立一个高手云集的虚拟环境。还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连接一些厉害的人或加入一些优秀的社群,看看别人平时在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
2.多维
学习的秘密在于同时调动多维度感官。
知识和智慧不是一回事,智慧是去实践。
二、策略——方法和路径
1. 认知驱动:做一个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看清机制,防止盲目努力;寻找意义,注入长久动力;感受好处,体验当下愉悦。
看清机制:当我们通过原理机制看清一件事的好处时,便会觉得不做这件事是一种损失。
寻找意义:获得独特的价值感和意义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动去描述目标与自己的关联,换句话说就是调整看待事物的角度,看到这件事情的长远意义。
写作的意义是让我建立起属于自我的认知世界,并借此唤醒更多希望改变的人。如果有很多人能够从我的文字里受益并改变,我便愿意写上一辈子。所以,我也相信,乔布斯的真正目标不是生产苹果手机,而是为了改变世界。
我们的成长分为显性的“能力成长”与隐性的“心理成长”。
好受好处:习惯培养的获得感和技能培养的正反馈。
2. 写下来
写下来是情绪的调节器
表达即消融,表达即清醒。
写下来是专注的聚焦器
7个能力小球:
一是在现实世界中完成它,让事情闭合。
二是在虚拟世界中审视它,让进程结束。
写下来是行动的发动机(日程规划)
写下来是目标的出发地
一定要先假设一个最接近的目标,想办法从各个角度发现做这件事的好处与意义。
写下来是思考的挖掘机(想、说、写的思考密度是不同的)
3. 假设
敢假设与看现实结果:
假设是一切进步的开始,现实结果是做好的评判师。
逃避模糊和不确定性是人类的本能。但困难之时正是进步之机。如果此时有人敢直视模糊。敢于对不确定性做出脑力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假设”,那他就能大概率低突出重围,获得更多人生优势。
这世间所有人的想法其实都是假设,既是是对你最有帮助的想法也只是假设,而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当我们自己的假设能力还不强的时候,学会“借用”书中高人的假设就非常的明智。
现实结果是最好的评判师。
4. 降低期待:命运一定钟爱那些愿意慢慢变好的人
就像小孩子走路一样,他一定会像我们走得既快又好,可以轻松准确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一是只做刚需之事。
二是没有期待之心。
技能学习的本质就是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大脑中相关神经元产生连接并形成强关联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初期必然是非常缓慢的,因为它们之前还没有形成顺畅的通路。但只要是持续练习,这些连接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最终形成一张高效的网络,使自己在某天开始加速并突破。
少即是多,慢就是快。
无欲则刚。
5. 深度练习:跨越从普通到卓越的分水岭
(1)知识基础
核聚老师《史诗般的高考逆袭之路》
建立一个“进步本”,把每一个学习收获都记下来。
仅仅记录是不够的,因为记录不等于进步。
张同完《我在100天内自学英语翻转人生》
只看一部剧,但这一部局要看100遍。
学习即练习,有一是一
把知识当成技能去练习,只关注自己能真正把握的那些点滴细节。
形象的比喻:
用沙子和钢筋混凝土建房子,两者是不一样的
(2)速度,也是一种能力
对知识运用的频率、速度及熟练度也是学习能力的一部分。
那些成绩好的人,往往有意无意的把“做对”和“做快”同时列入自己的学习标准。
能用一分钟做完的事,绝不花两分钟。
一旦投入学习,就直奔目标,快速进入状态。
用学校考试的标准来写家庭作业
刻意提高阅读速度,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
归结起来:在心态上要慢,允许自己学的少,学的慢;在动作上要快,要求自己熟练、迅速。
深度学习的三个点:
获得高质量的知识——获取并亲自钻研一手知识
深度缝接新知识——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
输出成果去教授——让自己的实际生活发生改变
当你学会深度学习和深度练习这两个认知武器后,就能应对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优势。
穿越而非跨越。普通与卓越之间的分水岭不是跨过去的,而是穿过去的。那些愿意深度练习的人就好比在打隧道,虽然每一步都走的不容易,速度也不快,可一旦将其贯穿了,那就是一劳永逸的轻松了。
6. 跨界:如果你想与众不同,不妨试着跨界潜行
B计划是人生幸福的保障
一文一理,一动一静的搭配方式,很可能是个学习高手
可以获得更好的休息,更多的竞争优势。
万维钢《学习究竟是什么》
“你应该有个秘密项目,这种感觉很好”。
三、目标觉醒与目标实现
1. 目标觉醒
一是愿望觉醒
二是方法觉醒
三是目标觉醒
从觉醒到做到,做到是做高等级的成长。
至少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2. 目标的实现
(1) 目标的确定
培养一个对自己和他人都很用的技能——这是成长改变的必经之路,也是保证生命精彩的重要基石。
必须是有价值的,能够利他的,可以是复制的,可以是跨界的
把目标写下来,只选择最重要的一个目标。
请相信,暂时放弃其他目标不会带来损失,相反,它会让你有真正的收获,因为充裕的时间和心智带宽是我们做成一件事的基本条件。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在寻找人生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多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做哪件最重要的事之后会让其他事情变得更简单或者不必要”
花时间思考做这件事的意义与好处,将这件事变成自己的刚需。所谓刚需,直白地说就是类似吃饭和睡觉这样的事情。
触动法
改变做多想少的默认思维模式
潜能大师托尼·罗宾斯说过:人的驱动力分为两种:逃避痛苦和追逐快乐。如果处于那种不是特别痛苦,也不是特别喜悦的中间状态,前无拉力,后无推力,心里想过更好的生活,但身体充满惰性,于是成天在“想变好”和“想偷懒”之间拉锯,无法主动做成一件事。
试错。苍蝇与蜜蜂模式。
(2) 目标的周期
保持耐心
《七年就是一辈子》
一是它你能让人彻底告别焦虑,不再急于求成。
二是它能让人聚焦目标并拥有真正的成果。
三是它能够让人持续学习,终身成长。
(3) 实现的方法
如何确保不会白白付出刻意练习和核心是在舒适区边缘不断拓展自己。
只要遵循“让自己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的原则”,花大量时间对作品(产品)进行持续的修改和打磨,每次做到当前最佳水平,在辅以时间的力量,我们的能力圈和价值圈必然会持续的增长,而这种增长也必会将我们推向价值交换之路。
(4) 实现的策略
价值交换的全貌。
一是指输入不输出。
二是有输出但无价值。
三是有输出、有价值但积累不够。
四是有价值、有积累但借力不够。
五是如果我们自己的产出确实很有价值,那么想办法让更多的人知道、使更多的人收益就应该成为我们的责任。
结语 顶级的生活不是奢华,而是创造
世界由消费、生产和创造三个层次组成
消费的生活不要有目标。
生产层的目标往往都是由外界牵引的。
唯有基于内在目标的“创造”才能使人主动追求生命的价值。
《见识》:
人类的幸福感的本源只要两个:
一是基因的传承,另一个是影响力。
拥有创造的力量:
一是一定要有输出的意识
二是一定要有价值意识
综合起来就是:一定要创造出独一无二且对自己和他人有长期价值的东西。
三是一定要获取反馈。
即使我们没有超越先贤与偶像,即使我们做出来的东西有先例,这都没有关系,因为“独一无二”和“对他人有用”是一个相对的范围和过程,只要我们做到当前的能力范围内最好的“输出和价值”,就是最快的成长。而最终能成长到什么样子,取决于行动能否持续聚焦、价值能否持续积累,以及环境和机遇等各项因素。
一流的生活是觉知,是内修,它可以让我们自身变得更好;而顶级的生活是创造,是外修,它可以让别人过得更好。生命的意义在于利他,因为只有从他人的正面反馈中,我们才能照见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