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新聞

作者: 5a2b7ad99411 | 来源:发表于2018-03-25 06:06 被阅读0次

近日新聞除中糜貿易戰報導最為矚目之外,恐怕就沒有什麽特別醒目的新聞題材了。不過,若足夠細心,還是可以找到一些零散的舊新聞的。比如,《中国养老金连续第三年涨幅下降 黑龙江省抚养比1.3:1​​​​​​​》(來源《聯合早報》或《新京報》)。關於東北撫養比的新聞,在過去就有過,且爲某人口專家多次引用,這次祇是增加了“中國養老金連續三年漲幅下降”的新內容,所以是“舊新聞”。無論新舊,都有意無意地指向人口老化問題。按照那位人口專家的觀點,解決之道無非就是增加新生人口。是否可行?我深表懷疑。

又比如,《太平洋“垃圾带”面积大过法德西三国》(來源《聯合早報》)。所謂的“垃圾帶”是指在海上彙集漂浮的垃圾,裡面包括有渔网、塑料容器、包装纸和绳索。關於“垃圾帶”的報導,過去也有過,祇是沒有如此具體地描述“面積大過法德西三國”而已。這更象“舊聞”,而非新聞,我也叫它“舊新聞”。

再比如,《研究:动植物数量锐减人类将自食恶果》(來源《聯合早報》)。關於人類活動導致動植物數量銳減德報導,也是早已有之,也是“舊聞”。這次的“新”在於強調,該警告也是“由全球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与政策平台(IPBES)的近600名科学家,耗费三年多整理出的报告”發出的。我也叫它“舊新聞”。

又又比如,《冲突和气象灾害导致 全球饥民去年增15%》(來源《聯合早報》)。關於衝突,關於氣象災害,關於飢民,均在過去的報導中講述,都是“舊聞”。這則新聞(或更準確地說,是那份文中提及的國際研究報告)不過是將三者組合,強調了“15%”這一數字。所以,我也稱之為“舊新聞”。

分散地看,人口老化問題,最簡單直接的解決方式是多生人口。“垃圾帶”問題,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是提倡環保。動植物銳減問題但問題,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是建造動植物保護區。飢民問題,最簡單直接的方式自然是提供食物援助。但組合地看,四則舊新聞,其實都在探討一個人口與環境再與民生的問題而已。

環保、動植物保護區與給飢民提供食物援助自然需要做,多生人口則必須謹慎。因為多生人口是建立在一個假設上的,即地球無限大,任由人口如何滋長,總有足夠的資源養活人類。但現實並非如此理想。地球的資源就祇有那麽些,人類要生存,就必需從其他動植物手中搶奪。這些動植物既是人類搶奪資源的對手,同時又是人類要獲得的資源。不從動植物手中搶奪,則需要從別人手中搶奪,於是又出現更多的衝突。這是一種吊詭的關係。另外,多生人口也給環境汙染帶來壓力。汙染又反過來影響動植物與人類自身的生存。這又是另一種吊詭的關係。

吊詭關係,需要的不是簡單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被動的應對,而應是積極地尋求一種人類與資源之間的平衡。

你說呢?

相关文章

  • 舊新聞

    近日新聞除中糜貿易戰報導最為矚目之外,恐怕就沒有什麽特別醒目的新聞題材了。不過,若足夠細心,還是可以找到一些零散的...

  • 2-11 温故而知新章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论语集注》 溫,尋繹也。故者,舊所聞。新者,今所得。言學能時習舊聞,而每有新...

  • 聞雅 | 鄉土故舊

    一 我居住的小城,在晋东南一带,名曰上党古城,也叫长治,长治又有长治久安之意。 在《国策地名考》也曾提到了这个名字...

  • 與清歡相處

    如果刷八卦的話就會有很多人的新聞舊聞冒出來 你才知道他們好過 他們幹這事那事 喜歡用以為的 內心定型的人來做標桿 ...

  • 三十九、南歌子.回鄉尋舊

    三十九、南歌子.回鄉尋舊 2018.12.22 插隊幾十載,今朝故里回。 生情于景舊聞雷。 不見當年老屋,建樓臺。...

  • 古诗《我有一壶酒》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青山洗雲陌,岸閑鳥先聞。 新梅著纓淺,舊歲去影頻。 更遣西江水,回首待風吟。

  • 殘忍

    看到這則舊聞,我只能嘆息一聲。 上天未免也太残忍,为什么不让他上班呢?

  • 春分落葉(胡謅一首)

    老枝戀舊葉, 奈何新綠濃。 階前掃不盡, 拄帚怨東風。 ——春分落葉 窗外風起,落葉紛紛,聞掃地大嬸埋怨:這種吹法...

  • 浣花溪•初聞即舊識

    《浣花溪•初聞皆初見~贈歡慶》 久聞君之名, 今見君之容。 交飲綴酒先, 不覺初相見。 天水接朦朧, 錦州木芙蓉。...

  • 新與舊

    最近有點糾結,就為一個小事。小區門口新開一家鮮蔬店,本來是件大好事,然而,我住進來時並沒有,在馬路對過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舊新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oth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