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送五灰
正月初五,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颤着恬静的晨风,也震醒了还在夜梦里憨憨卧睡的我。听着窗外一阵胜过一阵的鞭炮声,霎那间产生了一种冲动。我竭力复原自己小时候跟着父亲送五灰的记忆,决定参与外面世界的感召:送五灰。
儿时的年味/送五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块黄土地约定俗成了一种特有的民俗。我们当地把正月初五称为“破五”,约定这天要送五灰。
从正月初一来到正月初五,民间有许多禁忌。如早上不得用生米做饭,一家一户在农历腊月二十三到春节前,炒熟五谷碾碎成面,熬制茶粥。初一到初五妇女不能动针线,不打扫卫生,不打骂孩子。在过了初五送五灰之后,这些禁忌才告解除,所以把初五这一天称做“破五”。
在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期间,因为不允许搞卫生,垃圾只能放在屋里拐角圪旯处。尤其是大年初一,扫帚不能动,否则就可能把一年好运气扫掉。梳头的梳子不能用,家里的镜子不能照,这五天一家一户做饭产生的炉灰以及生活垃圾,一直到初五早上送了五灰之后才可解禁。
每年正月初五凌晨,我们当地的人们会从火炉的灰坑里置出炉灰,提一只装了炉灰的箩筐,走到街肆的一个十字路口。把炉灰五等份,每份炉灰上插三柱香焚拜,行礼毕,燃放鞭炮,祷告神灵保佑全家平安吉祥。初五这天,会像春节和元宵节一样,每人都要守候在自家家里,不串门,不走亲访友。可见,正月初五是春节期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其实,在民俗背后,翻阅史志,还可了解对正月初五的官方正解。此所谓中华民族对送五灰民俗的理论版本。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是路头神的诞辰。各家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路头又称“五路神”。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她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接路头,祭祀的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路神变为财神,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
民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正月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越抢越早。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人们在正月初五祭拜路头神,一是民俗以此日为路头神的生日,其二大抵金木水火土五之“五”与初五之“五”相关联的缘故。所以在开年元月而非其它月的初五叩拜,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南西北中,五路财富并举。正月初五,非此莫属。
民俗传承千千年,诠释多解,真意焉辩乎?更多的人只在乎享受新春佳节期间的欢乐经历以及与朋友大众一起凑热闹的畅快。作为自身,充其量再聊发一次少年时之癫狂,着意对民俗再度回炉并加以追思寻索。至于迎财神,说心里话,没有做任何考求,当然,谁不祈求财源广进啊!
此刻,已是早上六点。急忙翻身下床。找来鞭炮、打火机和香。因为没有炉灰。只能象征性地提溜一袋生活垃圾下了楼。先把垃圾丢进小区的垃圾桶,徒步走上街头,点燃五柱香,由于街上全盘硬化没有插香的地方,只能把香摆放五处,望空谢拜,祈祷家人平平安安。继而燃放了手头的鞭炮。在返家的时候,脚步格外轻盈,心里兀自轻松、兴奋。
鞭炮声响联成一片,此时,今天已不分农村和城乡,也不分老幼男女,不分穷富,大家还沉浸在虎年的新春佳节里。我没有唐人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叹。相反,倒蓦然产生一种对民俗的眷恋和对今天这种精神回归的激动,那种久违的童真,顿时贯穿全身。气血涌动,怡然自得,美滋滋兮。 不禁吟哦起那首醉人的诗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民俗,千万不能丢的干干净净。
樵夫
儿时的年味/送五灰#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