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我为什么开始复盘教育孩子的书籍?
非常幸福,我有两个女儿,她们都非常可爱。同时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了一些问题,虽然教育孩子很容易,但是想要更好的教育,如何处理他们出现的各种小问题,觉得力不从心。
教育孩子是一个大的问题,无论古今中外,因为它是一个系统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作为整个系统中的一份子,我认为自己有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我们需要看到自己哪些能干预,哪些不能干预,哪些需要更好的处理?
想要开始育儿读书,是开始苗竞予姐姐的育儿训练营。早就跟她认识也非常熟悉,我们之前也打过几次交道,对她的系统思维叹为观止。也许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我获得了她的训练营里面最高级别的咨询服务。真的是无比幸运呀。
跟随训练营,我们开启了一系列的复盘,尤其是冰山模型的复盘,让我认识到了我能做的事情,在这个系统中我能更好的做什么,用一个点驱动整个面劲儿,撬动教育的冰山。
经过系统的分析,我认为一切的根源或者说最容易掌控的是我先行动起来,掌握一些系统的育儿知识,进而实践,进而带动大家。
本来计划学习《正面管教》这本书,但是家里忽然找不到了,看到还有这一本,我决定先把这本学习。
之前有了系统学习的经验,我决定把一本书看的慢,同时还找一些人跟我练习,力求一本一本的读透,而不是贪多。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的结构很简单,读起来很有意思,因为它有很多的例子都是真实的案例,让我们来如何应对。还有一些具体的操作技巧,都是在应用的层面非常有趣。
(这本书唯一的缺点就是排版比较差,字特别小,密密麻麻,每一页都有很多的知识点,读起来让人觉得特别不爽,希望能这本书的出版社能够看到,或者说能够希望有更新的出版社来出版这个书集,而且文章的漫画和配图也不够精美,也就是说我认为这本书的外貌完全配不上它的本质。这也是我一开始没有读下去觉得可惜的地方。但是真正的好书确实有价值,我决定慢慢读复盘,把其中的精髓吸收。)
平时我们在跟孩子相处的时候,或者说跟大人相处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采用否定模式,
比如孩子说很累,我们说你怎么可能累呢?你刚休息过,比如说还是很热,我们明明觉得很冷,你怎么会觉得热呢?
总是这种沟通模式。
这种沟通模式,可能是源自于我们来自习惯,还有我们的父母给我们的沟通,其是一种沟通叫做否定感受的模式,对于孩子来说,实际上是有非常不好的感觉,而且也不容易做到有效沟通。
书中也提到最好的沟通,就是要接纳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立场,让孩子感觉到我们认同他们的感受。
这一点,有点像我们的即兴喜剧,我们在一开始做即兴喜剧的时候,很多人感觉到被接纳的喜悦,甚至有人感觉被听见被接纳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好,孩子也是一样,我们如果能够接纳他们的感受,他们就会觉得心情很好,也就能够做出更好的改变。
由此延伸开来,大到一个事情,或者说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一般会有哪几种方案呢?
1.否定感受。你的感受不对,怎么能是这样的,事实不是这样。
2.讲大道理。生活就是这样,总有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也没有完美的事情。
3.给出建议。我来告诉你,你应该这样这样那样做。
4.提问。你为什么之前没有那样做呢?是什么?
5.偏袒对方。对方也不容易,压力大没关系。
6.过分同情。真是太可怜了,太糟糕了,为你难过。
7.业余的心理医生。他这样做事一定是因为有根源,他的家庭可能不幸福造成了他现在的这个状态,所以你要理解他。
8.产生共情。这种事情你一定感到心里不舒服不开心,你需要更多的理解。
大家看到了吗?当我们遇到朋友心情或者说不开心的事情,你会采取哪种方案呢?有的时候我们分析别人很容易,但是想要做起来并不容易。
所以希望大家和我一起行动起来,把自己的事情所以说找别人来听一听,可以练习长久的话,我们就可以形成非常强烈的肌肉记忆,就可以更好的匹配。
那么针对于孩子的一些情况,我们孩子的感受,我们究竟应该给出哪些回应呢?
1.安静的全神贯注的倾听。
仅仅是因为听见孩子就会觉得很开心。
2.用简单的词汇回应他们的感受,
哦,原来是这样。
我们总是希望有所回应,而不是毫无反应。
3.帮助孩子说出他们的感受。
这件事情让你觉得很灰心很难过很很郁闷。如果我们能准确说出对方的感受,对方就会觉得自己被理解了。也就没有那么多负面情绪。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有一些孩子,总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人往往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有的时候我们把他的愿望夸大,或者说用幻想的方向实验,他们也知道自己是荒谬的。也就是说我们先接纳他,进而演绎。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纳,但有些行为必须要制止。
所以,建议大家建立一个亲子互动教育群,你遇到的真实的案例,用文中的方法来回应,你愿意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