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像拆古城一样对待林徽因。

作者: 会码字的书店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3-28 15:46 被阅读6次

    这几年,大家对林徽因有着不一的观感,有人说她是绿茶,有人说是小清新,也有人说跟人家搞三角恋,我的观点是别像之前拆古城时那般把一代杰出才女和对我国古建筑保护做出卓出贡献的建筑学家毁之一旦。

    把一张不是很好的牌,打得出彩

    林徽因的出身并不像徐志摩那样,含着金钥匙。母亲何雪媛作为续弦,原本是个小作坊的女儿,所以林徽因在林家的地位并不会受到太多的重视。

    而作为父亲的林长民,则是一个出名人,留过洋,参加过革命,出任司法部长,足以光耀门楣。

    林徽因的母亲性情急躁,女工也不擅长,所以逐渐受到了丈夫的冷落,加之后来丈夫又取了一名女子,一连生下了几个儿子,这相比母亲何雪媛生的一男两女,后仅剩林徽因一人,在家族中受到了重视。

    林徽因靠着自己的独立和智慧,逐渐在父亲心目中站稳了脚跟,仅仅七岁的她就能读懂父亲从日本寄来的信件,八岁就能教弟弟读书写字。

    在青春期时,已经出落成一个眉清目秀,腹有诗书,追求艺术的才女,1921年初夏,父亲林觉民带着林徽因开始周游列国,看过工厂、名胜古迹和博物馆的才女,开始拓宽了自己的眼界和对世界的整体认知。

    1920年代的林长民和林徽因

    后随着父亲回到伦敦居住,父亲忙于应酬,便顾不上自己的女儿,但是这位“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少女总能体面地招待好来访的每一位客人。

    这时,一位生命过客来访了。

    豆蔻年华中的才子佳人

    1920年,徐志摩敲响了林徽因的心门。他到林长民家拜访中,遇见了这位让他日后魂牵梦萦的奇女子。

    这一年,林徽因16岁,徐志摩24岁。一见如故的感觉在徐志摩心中蔓延开来,频繁的造访林家和满溢的爱意呼之欲出。

    从小过着富足生活的徐志摩,在新旧时代交替中,开始崇尚自由和解放,所以非常不屑发妻张幼仪的旧时代行为和举止,结婚六年后,在遇到这位令之心驰神往的姑娘,果断提出了离婚。

    但林徽因之所以是林徽因,是因为尽管在青春期,尽管徐志摩才情横溢,见多识广,但是理智冲散了林徽因刚刚涨起的荷尔蒙洪流,她认为徐志摩喜欢的自己是一个幻想出来的完美形象,所以果断拒绝了。

    时隔多年后,她对女儿说:“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

    徐志摩发妻不失偏颇地评价林徽因道:“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追求独立的林徽因,没有让感情冲昏了头脑,尽管情火撩人,但是能够明确制止,林徽因是对的。

    知趣相投该是多兴奋的事儿

    1921年,林徽因回国了。也就是这一年她遇到了一生的伴侣,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

    梁思成曾说:“我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他谈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都不知道。林徽因告诉我,那是集艺术和工程技术于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欢绘画,所以也选择了这个专业。”

    梁思成不像徐志摩来得奔放和自由,这个出身于严格家教的家庭,14岁进入清华,组乐队。做美术编辑,把《世界史纲》译成了中文。

    温润如玉的梁思成首次和林徽因见面就相谈甚欢,有着聊不完的话题,就这样,互相倾慕的情绪在慢慢发酵。

    1923年国耻日,梁思成骑摩托和弟弟上街游行,不幸被汽车撞倒。弟弟伤势不重,很快得以出院,思成却大伤筋骨,从此落下残疾。但是林徽因却在其住院期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梁思成,不碍于男女授受不亲的章法,为其擦拭身体。

    此时的徐志摩还是对林徽因穷追不舍,公布了离婚的讯息,1922年,他回到国内,写下了那个著名的句子:“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但此时,林徽因和梁思成这天造地设的一对伴侣已经注定了缘分。

    在当时,有明确志向的女生是罕见的

    林徽因对自己的志向是非常重视的。

    1926年林徽因在面对美国报纸采访时说道:“我曾跟着父亲走遍了欧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现代西方的古典建筑启发了我,使我充满了要带一些回国的欲望。我们需要一种能使建筑物数百年不朽的良好建筑理论。”这就是林徽因的志向。

    梁思成说:“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融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欢绘画,所以也选择了建筑专业。”

    这样的志趣相投的二人,注定是要幸福的。

    两人就这样来到了美国,但是这时林徽因才知道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尽管如此也没有阻碍林徽因的远大志向。她先跑去美术系书册,再选修了所有的建筑学课程,一年时间内,她当上了建筑系设计课助理,下半学期,又当上了建筑设计课的辅导员。

    1927年,林徽因不但拿到美术系学士学位,还如愿以偿地学完了建筑系的课。

    次年3月,林徽因穿着自己设计的婚纱,跟梁思成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从此厮守一生。

    当时,林徽因身边的追求者大有人在。结婚当晚,梁思成忍不住问:“你为什么选了我?”聪明如林徽因答到:“你准备好了吗?我要用一生去回答你。”

    尽管当时徐志摩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但是显然林徽因已经找到了一生所爱。

    爱有时候不是一时痛快,能找到一个事业一致,志向相近的伴侣,才着实难能可贵。

    关于林徽因扑朔迷离的流言

    关于林徽因的几种流行说法:

    第一个就是攀龙附凤说。林徽因和梁思成是真心相爱,门当户对,绝没有攀附之污蔑,其次二人精神相契合,没有勾不勾引的误会。

    第二个是“电报门事件”,出自陈巨来的《安持人物琐忆》,书中说:突然有一天,徐志摩接到林徽因来自美国的电报,林说自己“心情寂寞,希望你能回一封电报安慰我,让我略得温暖”。徐志摩拿到电报,兴冲冲地写了段长文去电报局发,不料发电报的人一看说:“先生,今天已经是第五个人给这位小姐发电报了!”徐志摩不信,拿过前4份一看,居然都是自己留美的同学,回去气了个半死。

    其实1930年后上海才和美国直通电报,而那时林徽因早就回国了,这个时空倒流倒是新鲜,就算转到香港再传到上海,一个字四块钱,对于那时父亲林长民中弹身亡,都靠梁家给生活费,哪有那个闲钱。何况徐志摩为了供养陆小曼已经弹尽粮绝,也没这钱来发电报。

    第三种就是“蓝颜知己”金岳霖,作为中国哲学泰斗,他信奉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试婚”制,也已经有个同居的美国女友,如果说金先生是为她终生未娶,未免太荒唐了些吧?

    第四个则出自林洙的书。作为梁思成的续弦妻子,她说了这样一个故事:1932年,梁思成从外地调查回去,林徽因突然哭着说:“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一个你一个老金,我该怎么办?”梁思成一听,说:“你是自由的,你要是选择老金,我就退出,祝你们幸福。”金岳霖一听,便说:“看来还是思成爱你啊,应当退出的人是我。”这种绝不可信,林洙此人的人品也很难让人信服,当初林徽因好心帮助她,照顾她,现在倒是这般反咬一口,或许是嫉妒作祟吧。

    其他的便是如冰心和钱钟书等文学大家笔伐,如冰心所写的《我们客厅的太太》就是对林徽因十足的隐射,还有就是钱钟书写的作品《猫》也是直接讽刺林徽因的出风头和工于心计。

    流言像洪水般涌来,只有智者才会当成过眼云烟的谎言。

    呕心沥血为国家古建筑奉献一生

    林徽因一生投入精力最多的当属建筑学,并非爱情和浪漫。

    为了加深对建筑艺术的理解,林徽因和梁思成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欧洲进行为期三个多月的古建筑考察,而不是度蜜月。一回国就和梁思成组建东北大学建筑系,填补了我国对于古建筑学科的空白。

    但对古建筑的保护,并未就此打住。而这位女性在别人描述中是这样的:“素来爱美,即便香山养病也着高跟鞋,下山时,常由徐志摩、林宣二人在两侧扶持,唯恐跌倒。晚间作诗,要焚香插花,身穿一袭白绸睡袍,在摇曳的烛光中吟哦佳作。林徽因的堂弟林宣曾回忆说,“我姐对自己那一身打扮与形象得意至极,曾说‘我要是个男的,看一眼就会晕倒。”

    对于热爱的古建筑行业,林徽因走出了“客厅”,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科学工作者。从1930年到1945年期间,她和丈夫梁思成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获得了许多远溯唐宋的发现,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人的认识并加以保护,比如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

    最终,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中国古建筑天书”的解读。

    1936年,为了实地测量古建筑,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起登上了宁静肃穆的天坛祈年殿屋顶。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踏上皇帝祭天宫殿屋顶的女性。

    林徽因早年患有肺疾,抗战期间颠沛流离,最终恶化为肺结核,这在当年属于不治之症。她病体支离,却还陪着梁思成翻山越岭到处寻访古建筑。1941年,林徽因和梁思成来到李庄。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两人依然坚持工作。梁思成的腰再也挺不直了,林徽因的肺都穿了洞。

    可最终,夫妇二人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并用英文撰写了《图解中国建筑史》,震惊世界建筑史学界。

    一次出席文化部酒宴,她竟在大庭广众下谴责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保城墙不力,痛心疾首地预言:等你们有朝一日认识到文物的价值,却只能悔之晚矣,造假古董罢。梁陈二人的古都计划搁浅,城墙也一去不复返。

    1951年林徽因调查研究景泰蓝新图案,亲自参与测试。1953年当选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建筑学报》编委、中国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之后还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

    1955年,拖着仅剩50多斤病体的林徽因,于次日清晨安详地走了。

    穿过历史的云雾,我们更能认清这位杰出的民国奇女子。一生为事业奉献直至病死。

    据程应铨侄女的回忆道:“一天,不知是怎么开的头,沈公公和小舅舅谈到了林徽因。小舅舅是个艺术家,对林徽因一直非常崇拜,谈到当年在清华园参与国徽设计,小舅舅对林徽因的鉴赏力与气度佩服得五体投地。国徽上的“小天安门”是高庄的创意,据说林徽因先生一看到这一稿就把自己原先的“大天安门”方案否定了,说这样的空间感反而使天安门更显得宏伟壮观,并极力向周恩来推荐高庄的创意。”

    沈公公是沈从文,小舅舅是李宗津。一声“先生”,足以看出林徽因的时代勋章。

    那是一种朝圣式的奉献。梁思成夫妇一生的跋涉奋斗,是这条探索道路上不熄的火把。有良知的后来者,都会对这光焰心存感激,那是一对挚爱中华文化的赤子,用生命点燃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像拆古城一样对待林徽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aq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