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给孩子开家长会,孩子的班主任作为一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身上,都有其父母的影子;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其家庭教育的缺失。
咱们来细细地咂摸咂摸这句话。
很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便啥也不管了,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你学校就是教书育人的,你学校就是专职干这个的,我家长会教书育人的话,干嘛还把娃送到你这里洗礼受训呢?
你的这种认识大错而特错,学校是孩子们梦想起飞的地方,学校是助力,是平台。你想让你的孩子起飞,得先给孩子一双能飞的翅膀吧。
殊不知,家庭教育的作用远远大于学校教育。
为了培养优秀的孩子,我们把孩子的周末填满了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唯恐我们的孩子落下一样,我们在焦虑着怎样给我们的孩子提供充足的武器装备,让他在前行的道路上不缺这样也不少那样。
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同天底下普罗大众的父母一样,整日在焦虑着,苦恼着,孩子怎样才能变得优秀,怎样在将来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我的女儿也在上着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似乎只有这样,心才少一些焦虑,多一份踏实感。反正,该报的补习班都报了,该花的钱也都花了,该出血的时候也都出了,我也心安理得了。你若再不优秀,我也无计可施了,任你自生自灭呗。
但是给孩子上各种培训班,补习班的家长们慢慢地会体会出这样一个事实:单纯依靠这些小灶的营养供给,孩子并没有茁壮成长,收效并没有预期的好。
我们又陷入了新一轮的焦虑中。
这里并不是说培训班,补习班不好,而是我们忽略了它们根植的土壤仍是家庭教育,脱离了这份原始的土壤,培植再多的肥料它也长不成参天大树。
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气质和修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父母是需要成长的 ,只有亲子双方共同努力,共同成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你想孩子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你自己也要成长到你想成为的样子。
我们拿一个最普通的问题来说。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这是个让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我的孩子就是不爱读书,只爱玩,看电视。我也打过,也骂过,没有用的,孩子该干嘛还是干嘛。”一种声音说道。
“我给孩子买了许多的书,我家的藏书也很多,可是孩子就是不爱看,怎办?”另一种声音说道。
看我是如何整治我家的小兔崽子的。
女儿放学回到家,开始写作业时,我也赶紧就位,拿起一本书,一支笔,共处在一张写字桌上。她并没有毅力一直专注下去,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动动那个。我不动声色,无动于衷,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我的世界中,她见我这样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了,又转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写作业。
写完作业,看到我的读书笔记本上记的密密麻麻的,她抬头深情地对我说:“老妈,我有点崇拜你了,我也要读书。”我故作漫不经心的说:“随你了”,心里却高兴着膨胀着要飞起来了,小兔崽子终于上套了。
我自始至终都没有对她厉声呵斥:你一定要读书!你一定要读书!
而只是在她的面前做到了自己读书,老鼠的孩子生来会打洞,你喜爱读书她自然会读书,没有意外——不读书的事情不会发生。
我会把书随意地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我会随手拿起来就读,女儿见我如此,也是有样学样,也拿起了书,当她把一本书翻的像千层油饼一样,我就知道这本书刻在她的脑子里了。
我就是这样不动声色地把小兔崽子整治得服服帖帖,而且不用一兵一卒,就农村包围了城市。
这是让孩子爱上读书的唯一途径,没有其他,作为父母,只能身体力行了。
而当我不在家的时候,画风突变。
孩子的爸爸下班回到家,就开始瘫在沙发里——“坐月子”,一边玩手机,一边看电视,眼都不够用的,还不时被电视里的情节逗得哈哈大笑,女儿见爸爸玩得这么嗨,也跟着看起电视来。
孩子爸爸叫女儿去写作业,女儿不动,再叫一遍,也不动。
孩子的爸爸忍无可忍,火爆脾气像点燃的鞭炮,噼里啪啦,劈头盖脸上来一顿臭骂,小兔崽子也不示弱:“你在看电视,玩手机,我凭什么不能看,太不公平了,你虐待未成年人,我要告你。”
孩子爸爸火冒三丈,又无计可施,立马打电话给我,说管不了女儿,她也不写作业。
我只问他一句:“那你在做什么?”
“当然是看电视了,还能做什么?”老公没好气地说,这就对了,你在看电视,她怎能禁得住这诱惑,你自身有问题,如何教育,引导孩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在这里吃肉,她怎能去喝汤?
关掉电视,拿起书来,不用管她,她自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我家的电视通常只看一个频道——英语频道,二岁多的小儿刚开始也闹腾过,折腾过,不看这个,哭着喊着看熊大熊二。我连哄带骗,说电视机坏了,只能看这一个节目,反正小东西也搞不定这玩意,英语频道的节目并不是无趣的,也有少儿节目,小儿在电视机前晃来晃去,看着看着就上眼了,居然不知不觉中能说许多个英语单词。
等他大点了,回过神来,能摆弄电视这玩意时,学习英语的良好兴趣已根深蒂固。
这些方法,都是与孩子们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百试不爽。
你是什么样子的,孩子自然就是你的翻版,先让自己好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