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按照一定的要求,对事物的形态、性质,原理、特征、功能等进行说明。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主要特点:语言的准确性、内容的科学性、结构的条理性。阅读说明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
说明文的内容具有科学性,阅读时要弄清楚它介绍了什么,解释了什么。明白了这些,我们也就基本读懂了说明文。
二、抓住文章的说明顺序
为了清楚地说明事物或事理,作者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文章。在阅读说明文时,要留意文中出现的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借此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以下三种。
1.时间顺序:按照发展变化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通常用于介绍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如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流程。
2.空间顺序:按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通常用于介绍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建筑物的布局。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为了清楚地说明故宫的特征,按照空间顺序组织内容,由南向北,沿着故宫的中轴线进行说明,并然有序。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说明,常以推理的过程来表现,如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部分、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个别到一般等。
三、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往往会运用一些说明方法,把要介绍或说明的对象具体化、生动化,使我们对事物的特点、作用有更清楚的认识。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子:列举有代表性的实例,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物或事理变得通俗易懂。如《宇宙生命之谜》一文中,作者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分析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行星的条件,得出它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结论,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火星可能存在生命的观,点。
2.列数字: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易于让读者接受。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例如《宇宙生命之谜》一文中,“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
3.打比方:把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这种说明方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可以使抽象、复杂的事物或
事理变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可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或事理时,选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与之进行比较,从而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例如《宇宙生命之谜》一文中,就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宇宙是无限的”,作者把地球和太阳系相比较,又把太阳系和银河系相比较,从而说明了宇宙的无边无际。
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事物或事理进行规定性的说明,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6.画图表:运用图画和表格说明事物的特征的一种说明方法,其可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欠缺,达到对事物的解说更直接、更具体的目的。
7.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有序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它能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可根据关键词(如“类别”“分类”等)或句子中出现冒号的情况,来判断文章是否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
8.引用: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更具说服力。引用资料的范围很广,包括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答题技巧
一、整体感知说明对象
首先,我们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比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从标题我们就能得知,它要说明的对象就是故宫博物院。然后我们要认真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仔细揣摩关键语句,从而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二、理清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和递进式。总分式包括“总(概说)—分(具体)一总(概说)”“总一分”“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三、理解掌握说明方法
阅读说明文,一要看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一要看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其表述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举例子:通过举……的例子,对……(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说明……(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使说明更准确、更科学。
3.打比方: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
4.作比较:把……(说明对象)和……(比较对象)加以比较,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
5.下定义: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使说明更科学严谨。
6.画图表:说明…….(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使说明更简明直观。
7.分类别:对…….(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分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8.引用:增加文章的文采和趣味性;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放在文章开头,起到引出说明对象、引起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四、分析品味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多体现在一些修饰性、限制性的词语上。如:表程度的“比较”“几乎”“相当”等,表估计、表推测、表不确定的“大约”“可能”“左右”等,表时间的“当时”“目前”等,表范围的“大多”“极少”等。比如《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中,作者使用了“本来”这个词,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到破坏,突出了某些资源的不可再生,从这里可以看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
经常会以“某句中的某个词能否删除”的题型出现,答题时一般这样作答:
1.不能删;
2.结合句意分析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
3.若删去,向子意思成了……,就不符合实际(或“太绝对了”);
4.“××”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