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先问一个问题:你觉得你自己够勤奋吗?
我在2018年8/9月份的时候,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你看似很努力,但结果却不如人意?”
当时的我给出了3个可能的答案。
1. 你真的努力了吗?是否只是表面、假装?有没有尽心尽力?
2. 思维方式跟不上,方法不对。
3. 每天都持续不断地努力,也会带来危害,让你变得平庸。
10月份的时候,我通过在国庆节的经历,认识到,答案是四个字——
浅尝辄止。
当时军哥提醒说,“聪明人分散兵力,四面出击,却在各个方面被天赋远不如自己的人击败,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确实很可怕。
这些答案也似乎都对,但关键是什么?
前天看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里面有一段说,读书时代有很多特别用功的学生,他们整天捧着书看,屁股都恨不得黏在板凳上了,不可谓不努力啊!但为什么他们的成绩依然很差呢?
因为他们只做简单的题,不去做难题。
我们都知道,正常的一张试卷,通常都是由三部分组成:简单题(考基础),较难题(要动动脑子)和真正的难题(综合运用知识,考水平,考智商的)。即便是一个学生把简单题100%做正确,放弃较难题和难题,他的成绩也不会达到中等啊!
今早跑步时回想起这一段,大悟,恍然。
原来所有的答案都对,背后的关键却是——懒于思考。
02
因为进入任何一个领域,只要稍微花点时间,就能掌握简单的知识和技能,俗称“入门”。此时要进阶,就会遇到“难题”,如果每次都绕过去,一直重复你已经知道或不知道的“简单题”,那么,即使你每天24小时都在努力,那也成不了高手。
最终的结果是,每天忙忙碌碌,一辈子下来,却碌碌无为。
为什么遇到困难就想要绕呢?核聚老师曾经说过,人们总想付出最小的浅层代价,获得更多。去年上项目管理课程时,曹海芹老师曾说过,“现在的人最缺的一个能力就是「思考」”。
如此看来,不只我一个人“懒于思考”啊!
阅读的时候,遇到作者提的问题,不会停下来思考,而是跳过去,心里安慰自己“看完书了,再来想”。结果,书看完了也就看完了,思考题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要完成一个目标,把简单的部分都做完了,但却迟迟不动手做真正重要的部分,一直拖着,拖着。
其实,知识工作者拖延的本质也不是懒,而是逃避动脑。
这也不能怪我们。
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从过去的体力劳动者过渡为现在的知识工作者。过去,体力劳动者只需要按照雇主的吩咐,勤快一点,多跑腿儿,多动手,就能得到不错的报酬。所以有人说,中国人民是一个勤劳的民族。
但进入信息时代不同了,我们需要靠大脑处理很多事情。想方案、做设计……几乎每一份工作都需要死很多脑细胞。可惜,我们中的大多数,还没有适应这种变化,所以,才逃避思考。
而少数勤于思考的人,他们整天想着怎么把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怎么把资源打包成价值,输出给用户?所以,他们要么成为了尖子生,要么成了社会的精英……
03
曹老师曾经说过,“很多人的焦虑,迷茫,本质上都是因为——懒”!
事实上,如果你真的是每天吃喝玩乐,做一个平庸的人,倒也无妨。关键就是那群整天“努力”奋斗的人,他们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就感到特别痛苦了。
所以,如果你真的有心做出一点儿不一样的事,那么,就得逼自己一把,改掉“懒于思考”的毛病。
当然,这不容易。但也是有很多方法的,比如,《具身认知》这本书里就谈到——
让你的身体动起来,可以帮助你思考。
对于这一点,我有亲身体会。
不管是去年跑步后在公园里练习即兴讲话,还是最近练习的每天写1500字,我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每天都要输出,没啥好讲/写的啊?”
但真实的情况往往是,跑步的前3圈半都在想“我一会儿讲/写什么呢?”最后半圈,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然后就此展开,可以讲/写很长一段儿。(偷偷告诉大家,我今天这篇文章就是这样的。)
都说跑步是一种禅,散步又何尝不是?你留出一段空白的时间,专门练习思考。可以站起来走几步,可以去外面跑一跑,多练习几次,你的脑子自然就会打开的。
(说句题外话,在开始练习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预留时间。我们总是忙忙碌碌,恨不得把每一分钟都利用起来,对于那些真正重要的事,却不舍得花时间,总想着,要赶快、要追……但,做任何事都是要花时间的,你必须把时间当作朋友,不断去积累。)
找到自己的思考开关很重要。
比如我自己,平时也是“能不动脑就尽量不动脑”,但通过实践,我发现,我更多是靠「写」来想。随着笔尖的滑动,我的思路会慢慢打开……
愿我们,都成为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
Ps:温馨提示
看书、看文、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是启发你去思考,促使你去行动!
我讲的都是废话,关键是,你有没有发自内心地,想去做点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