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笔记002 何为国学?

作者: 冰蓝色的太阳 | 来源:发表于2018-06-12 16:34 被阅读319次

    早上起来跑跑步,心情好一些了。
    以后决定每天写一篇教学笔记和一篇生活笔记或者阅读笔记。争取记录本届高三生活的点点滴滴,有则多写,没就少写,重在真实。对我最大的挑战,就是能不能坚持下来。
    早读,给孩子们说一下默写,作业,课堂笔记,课前演讲的具体实施和要求。问了一下,现在的进度到了《先秦诸子选读》的“荀子”。为了让学生对国学有个正确的框架的了解,我决定,花上两节课,让学生大致了解一下。具体的讲稿,还是前年我自己写的。稍微改编如下:
    【导课】
         前两天,一则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礼学中心,志在复兴儒学,重建现代儒学生活。我想这样的新闻有很多了,有各种各样的国学堂,我搜索了一下,光西安的有影响力的就有六七家之多,学的内容无非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之类的古籍,他们的志向有大有小,小的希望孩子学点国学能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大的就像当代儒学的一个代表人物秋风,他所言“回归儒家是中国历史的铁律”“只有儒家才能复兴中华民族文化大业”,真的如此吗?还有如果一些学者被称为是国学大师,我们看他们仿佛他们不是国学大师,而是国师一样,神秘而神圣。我对这类大师的回应四个字就是:嗤之以鼻。一个字就是:呸!为什么呢?
      【什么是国学】 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国学。比如前两年声名赫赫的季羡林,被称为是国学大师,虽然他本人再三推辞,可是越推辞,大家越觉得季老太谦虚了,这么谦虚的,不当国学大师就太对不起大家的期待了。其实,季老还真不是研究国学的,他研究的是梵文和佛教,和国学八竿子打不着,为什么大家觉着他像国学大师呢,因为他的学问很神秘大家都不懂,又是老先生,还是名教授,还那么谦虚,有古者之风,算了,你就是国学大师吧。 其实国学不神秘也不神圣,国学就是研究和解决本国问题形成的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而已,当然这个文化属于是广义的文化,包括文学,规章,制度,风俗等等。希腊有希腊的国学,也有他的独特的文明,埃及也有埃及的国学,也有他的独特的文明,当然,中国在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之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和文化。世界文明史中有一个著名的“轴心时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出版的《历史的起源和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为什么这个时期会出现这么多伟大的先哲呢?
        我的看法是,这段时间这些地区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有国家分裂需要统一的问题,有打仗的问题,有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有如何抚慰人们尤其是下层人民精神的问题,问题多多,解决问题的人也多多,优胜劣汰,一些充满智慧的人就脱颖而出了。比如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在招贤纳士,谁有一技之长都可得以重用,你要是会学公鸡叫,也会当个门客,找到吃饭的地方。更别说那些大才了。而那些有知识有智慧本领的人就会脱颖而出,会受到别人的尊重,他们的著作就会名扬千古。
         比如有行军布阵的兵家 孙武, 纵横捭阖的外交家的纵横家 苏秦和张仪,种庄稼的农家许行,当然还有当时影响很大,而且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等。咱们这本《先秦诸子选读》主要选取的就是这四家的文章。那么,如何高屋建瓴的了解这四家的重点思想,和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呢,我就以“如何分好一锅粥”为例,浅谈儒墨法道四家在一些角度上的不同侧重之处。当然只是浅谈,重要的思想以及背后的逻辑不可能一一讲到,学者专家都诠释了两千多年了还没有诠释清楚,让我讲清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只是举个小例子,让大家有个大致印象,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就算达到目的了。
    【中国的问题】那么中国的国学有什么特点呢?就涉及到,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有什么独特的特点呢?出现过什么样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又有什么样的独特的方法、策略和思想呢?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是怎么看待中国的呢?
    《历史哲学》中黑格尔得出这样结论,这是一个彻底的、奇特的、最具东方性的东方国家。“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 ‘家庭孝敬’。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在家庭之内,他们不是人格,因为他们在里面生活的那个团结的单位,乃是血统关系 和天然义务。在国家之内,他们一样缺少独立人格;因为国家内大家长的关系最为显著,皇帝犹如严父,为政府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一切部门。”因此,中国是一个只属于空间的帝国。
     “在中国,皇帝就是家长。法律与道德不分,唯一意志就是皇帝意志。”
    “历史从中国谈起,可中国停留在世界历史之外。”
    “中国的宪法精神是一种家庭精神,这里不存在主观性因素,只有服从。”
    “中国所有的科学与技术都是原始的落后的。”
     “孔子的著作里,虽然可以找到正确的道德格言,但是其中不乏兜圈子、反思和回旋。” 中国,被黑格尔称作“永无变动的单一”、“无从影响”的国家。
     中国也有不少作家,对自己是恨铁不成钢啊,如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还有很多作家思想家,把中国人批判地一无是处,仿佛中国人天生就是劣等人一样。
     真的是这样吗?中国人为什么有这些劣根性呢?
     这取决于中国独有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其实就取决于中国面临独特问题时采取的解决的方法,策略和思想。
     对于中国来讲,什么是最大的问题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应该是最大的问题了吧,历朝历代的精英分子为了这个问题殚精竭虑,绞尽脑汁,在一次一次的朝代治乱中,总结出了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和文化,由精英阶层书写并记录,然后,慢慢浸入到民间,从而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而这种独有的文化也许就是国学中最核心的部分。
    可是,为什么治国平天下就是中国独有的或者更侧重的呢?
    先得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了。(抄一篇我自己的写的《大国宪制》读后感的文章吧)
      几百万年前,地球上一次重大的地壳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起,因为隆起,影响了风向的改变,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飘向了内地,在内地形成了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和后世中国的核心区,远不如古希腊罗马等地中海周边地区便于交流和商贸。地中海说是海,其实也就是欧亚非大陆之间的一个大咸水湖。海上交通便利,成本少,风险小。我们这平原地区形成超大型政治文化共同体的可能性要小的多。
       但,为什么,就偏偏形成了一个这样的大统一体呢?
       可能因为农耕吧!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水土适宜,气候温和,是农耕文明发展的绝佳环境啊!
       又不对了!农耕文明趋向于自给自足,很容易形成小国寡民。他们可不像希腊罗马城邦那样,大家有商业交换的机会相互认识,在相互认识中慢慢增强了理解。农村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饿了,吃自家的饭菜;冷了,穿自家纺的布就行了。缺少沟通交流,怎么会形成共同体呢?
      四个字:多难兴邦!
      第一难,黄河的泛滥。在以前,农业收入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老天爷除了下雨,还有两条河流:长江和黄河。黄河是母亲河,这妈妈脾气好的时候,滋润庄稼,咱儿女们就享福了;妈妈脾气不好的时候,中华儿女们就遭殃了。为了让妈妈少发脾气,或者发脾气的时候,咱少遭点祸害,咱这当儿女的就得像办法修理修理这坏脾气妈妈。黄河妈妈全长五千多公里,一个村,一个县,一个省的也治不了啊,必须得需要一个眼光长远格局大的英雄,以一种大致公道又有点专断的方式,来组织动员沿黄河的民众加入这一工程。如果不专断,而是民主温和,估计一万年都不能组织起来。谁能有这样的魄力,谁就是这样的领袖。
       大禹就是这样的领袖和英雄。三过家门而不入,治理黄河成功了,他自然也就成为了大家拥护的红太阳了。
    有人说,大禹治理好黄河之后就可以民主了啊,但是黄河妈妈并不是你一治理就乖乖听话的。几千年来,稍微一疏忽,黄河妈妈就发脾气。你看商代多次迁都,就和黄河妈妈的脾气有很大关系吧。你看,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在管仲的筹划下,更关注同黄河中游各诸侯国订立盟约,防止以邻为壑。
    所以,在黄河妈妈坏脾气的阴影下,咱们当儿女的敢不团结吗?
    第二难,游牧民族兄弟的威胁。
      在东亚北部的辽阔的草原上,和农耕文明几乎同时兴起的,一直有着伟大的民族,这些大部分都是游牧民族。草原嘛,自然是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些游牧民族的兄弟们骑着马儿走天下,如果在天气温暖,草儿美,马儿肥的时候,这些兄弟们也不会和咱们农耕社会的哥们有啥关系。如果在寒冷期,降水少,草儿枯,马儿吃不饱,人也不能饿死啊,于是,恶向胆边生,怎么办,抢!抢那些有着稳定庄稼收入的农民兄弟去!!!
       加入农民是步兵的话,那牧民简直就是轻骑兵了。打仗的话,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谁会赢!
       那农民兄弟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啊,好在咱人多,那《众人划桨开大船》里不是唱了吗?“一根筷子也,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哟,牢牢抱成团......”这个时候就需要强有力的精英政治集团站出来,带领农民兄弟保家卫国!
    这两个重要因素,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的倾向。反观,古希腊的城邦世界中,一个雅典或斯巴达规模的城邦政治体就可以称霸,但是在华北平原上,这样的城邦既治不了水,也打不了游牧骑兵。在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上,我们被逼着也得统一起来,被逼着选一个有雄才大略而且专断的君王来处理国家事务。
    而对于君主来说,就是如何使国家统一并且稳定。尤其在春秋战国期间,各个精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经过历史的筛选中,一些精英用自己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就是咱们学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这四家的思想分别是什么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
    【分粥的问题】比如现在有一锅粥,咱班里有四十五个人,九个小组,那么该如何来分呢?
     【儒家分粥】儒家是如何分粥的呢,首先要选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那么道德高尚的标准是什么呢?该怎么看呢?首先是在家能不能孝顺自己的老人,能不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如果家里的老人孩子照顾的很好,而且对待别人的老人和孩子也像对待自家的一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这个人就有点爱心了,可以说这个人具有了“仁”,仁就像是果仁一样,是精华之所在。仁者爱人嘛。所以你看,中国历史上对于官员的选拔,不管是推荐制,还是科举选拔制,都讲究道德高尚,都称为父母官,因为官员就像父母,你就像是孩子。所以主持分粥的那个人一定是道德高尚的人,这个人再往下分,可能分给九个小组,而九个小组的组长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可能按照辈分,名望,知识,尊卑等等进行综合考察选举出来的。既然有选拔,就有了尊卑层级的不同了,而这些小组也肯定不会是完全平等的,所以主持分粥的这个人,会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自己认为很公正的分粥,比如这组跟自己的血缘关系近,可能多分一些,那边就少分一些,周天子分封诸侯就是这样的嘛。而这些小组长分了粥之后,也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往下接着分,根据尊卑不同,血缘亲疏不同,从而分出的粥有多有少。在这个班级里,你的地位,辈分,职业,等等决定了你分到的粥的多少。所以最好的社会就是孔子想的这个样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都能各安其位,就像音乐中的合唱一样,低、中、高音相互协调,各个乐器互相配合,社会就是一个美好的乐章啊!也像一个蚂蚁群一样,蚁后主要管繁殖后代,雄蚁主要管让蚁后繁殖后代,工蚁建设和谐国家,兵蚁保护美好家园。这样看来,孔子的儒家思想还是很完美的!但是,问题来了:人和乐器不同,和蚂蚁不同,人是有欲望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为什么天生就要做工蚁呢?我要挑战!那么孔子要维护他认为的理想的社会架构,应该怎么做呢?请看明日分解。
    吴越
    2018年6月12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笔记002 何为国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kr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