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这样一个话题,当我们在职场中获得各种荣誉时,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是将这些荣誉作为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强大动力,还是作为我们后续躺平的功劳簿呢?
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我的经历
首先来看看我的经历。
在我过去的学生时代,我曾经收获了不少荣誉,比如校级三好学生、奖学金等。
而到了职场中,我也有幸收获了3次大奖,分别是“最具潜力员工奖”、“最高质量奖”和“优秀员工奖”,来自于两家公司,最近的一个奖项是今年1月获得的。
其他几年虽未获奖,但总能被评到部门中的第一梯队人才。
一般情况下,授奖典礼会在年会或者年终总结大会上开展,不可避免需要拿着奖杯、荣誉证书或者红包展现在照相机之前,和公司的高层领导握手,享受着满满的仪式感…
不过,我对上述这些并不感冒,因为我是一个对于自己的发展有着极高要求的人。
在面对任何荣誉时,我也许会有刹那之间的七情六欲感受,但我会在拿着奖杯的余温尚未散尽之时,便将其抛之于九霄云外,开始畅想自己未来的发展。
也许,我自己是一个习惯于给自己泼冷水的人。
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在冷水之下,我们的头脑往往可以保持在一个相对清醒的状态之下,也能够更为冷静地看待一切事物,能够更为接近事物的本质之中,这与那些看似暖心的励志之语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对于荣誉也是如此。要想不被荣誉冲昏头脑,我们就需要将荣誉看作是一颗洋葱,将其从外到内逐渐剥开,露出其内在的核心,让我们知道什么才是荣誉的本质。
荣誉是相对的
荣誉一定来自于外部环境和我们当前所处的生态之中,或是我们所处的平台或企业,或是某一培训机构,又或是某一行业协会,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同时,荣誉也是外部评价的一种,属于正面评价。而任何评价其实都是相对的,我们可能会从不同的公司或上级这里得到一种评价,也会从不同的合作方或是同事这里得到另一种评价,有时这些评价是截然相反的。
对于荣誉这样的正面评价而言,同样如此,我们可能在A公司收获满满,而在B公司则没有任何荣誉。
对我们而言,这些遭遇并非来自于命运的不公,也不是自己被恶意针对,而是我们需要习惯的一种人生常态。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要以这些评价或是荣誉为转移,而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沿着自己既定的发展方向不断前进,最终成就自我。
关于这方面的介绍,大家可以参阅我过去发布的“拥抱来自外界的评价”专题,在我视频号中也有相应的视频可供参考。
下面,我会和大家阐述荣誉的另一个特性,也就是荣誉始终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之中,并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荣誉是动态的
荣誉不仅仅与我们身处的空间因素有关,也与时间因素有关。
那么,时间因素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其实很好理解,我们所处的行业或环境始终在发生变化,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技能和能力要求也在水涨船高,如果我们要跟上时代脚步的话,那么我们自身也需要保持不断进步。
因此,我们所获得的任何荣誉仅仅局限在我们的当下,我们的能力也只是在那个时间节点上达到了荣誉的标准。
而如果我们在之后选择躺平,依旧以固有思维保持现状的话,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的能力就会与荣誉的标准渐行渐远,甚至不再符合工作中的基本要求。
这里以我之前所获的文档最高质量奖为例。
也许在荣誉这把尺子之上,我在文档与产品的一致性、术语和语风的一致性、文档和翻译的错误频次中达到了最高质量奖的入围标准;
而从读者角度考虑,这些要素可能是读者对于文档的评价,比如是否能够切切实实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帮读者解决问题、为读者赋能等要素上。
但事实上,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行业,对于质量的求索永无止境,对于质量的追求应该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境界。
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质量的覆盖面只会越来越广,对于质量的要求也只会越来越高。
如果在得到“最高质量奖”之后,满足于现有的质量覆盖面和质量要求,不再继续探索或精进的话,那么我们对于质量改善的主动性将会大大降低,对于日常质量问题识别的敏感度也会随之消磨殆尽,这将对我们的个人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对我而言,荣誉的一大好处其实就是能够让我始终保持警醒,让我知道对于个人发展的探索永远没有止境,对于个人进步的追求永远不能停滞。
一旦停滞下来,那么这样的荣誉将会很快不复存在,我们自身也将陷入到躺平的惯性之中无法自拔。
在明天的文章中,我将继续就此进行展开。敬请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