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经典语录读书
对人生始终保持好奇心

对人生始终保持好奇心

作者: 向问天 | 来源:发表于2023-01-02 20:16 被阅读0次

我的朋友,时间真是特别,再也不能书写2022,昨天明明在眼前。今年愿望有太多想做的事情,一张单子写不下。总结一下,一个是对人生保持好奇心,二是找到恰当方法给与他人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和幸福。

狐狸总是在找寻路径,刺猬坚持一个防卫原则。无论那种生活方式,都不完全适合,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生活,企图找到最好的方法,必须有效结合,否则总会歧路亡羊。

探寻前人的路径,是一个好的方法,看看传记,和那些有生活阅历的人们交流,前者容易陷入自我吹嘘的泥沼中,后者往往因为人与人的隔阂,很难实现深入沟通。阅读是成本最低的方法,可是,还是要聚焦重点。

幸福主题,是我曾经感兴趣的一个阅读的重点,感觉很多人他们明明有着很好的条件,却总是不幸福,而充满了缺陷和矛盾的人生,它们主角却兴致勃勃生活,仿佛幸福就是他们的专利。为什么呢?天赋异禀,本身就有幸福生活的钥匙?

乔治·维兰特在《那些比拼命努力更重要的事情》书中,认真探讨了有关幸福的理论,他的这本书有着雄厚的调查资料基础,内容是围绕着持续75年之久的格拉特研究写成。这项研究很多人都知道,但对具体内容不甚了解。

格兰特研究最初叫作哈佛纵向研究,一年后更名为哈佛格兰特社会适应研究。1947年,它有了现在的官方名称一一哈佛成人发展研究。但项目成员一直都把它叫作格兰特研究。

格兰特研究是一项前瞻性纵向研究。在纵向研究中,对一批受研究对象(一批同时代的同龄人,进行长期观察,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段从受研究对象身上收集某些相关信息(实验中的变量)的数据。与纵向研究相对的是横向研究,横向研究只会进行一次性观察。

纵向研究又可以分为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追溯过去,是要确定过去的哪些变量,促成了现在已知的结果。前瞻性研究是对一批受研究对象进行实时追踪,在受研究对象的生命进程中,不断监测每个人身上的目标变量,并如实记录变化的结果。格兰特研究就属于前瞻性研究这一类。

盖尔·希伊和丹尼尔·莱文森在20世纪70年代,最早发表了关于成人发展的著作,但当时他们主要采用横向研究方法,并没有掌握丰富的观察数据,因此得出了荒谬的结论,比如他们得出的一项结论,中年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进行前瞻性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既有的事实。世界上最有经验的相马师,也不能确定每年五月丘吉尔园马场上那些品种优良的骏马中哪一匹,会在比赛中一举夺胜,只有比赛结束之后才会有确定的结果。即使比赛结束后,也只知道哪匹马夺冠了,如何夺冠、为何能夺冠,仍然不得而知。

要评价一个女人的相貌,可以简单地根据有多少人认为她漂亮、她是否符合既有的审美标准,以及她保养得如何来判定。但那样的评价并没有考虑到,一个女人在高中毕业舞会上的美,和在她在曾孙女婚礼上的美是不一样的,也没有考虑女人18岁时上天赋予的美,以及80岁时候,经历过优雅一生才能沉淀下来的美是不一样的。而格兰特研究恰恰就是想通过探索成功,和“最佳”健康状态,了解那些微妙的东西。

格兰特研究开始于1938年。当时医学研究主要关注于病理,而格兰特研究则尝试着反其道而行之,了解人的最佳健康状态和最佳潜能,以及增长这种状态和潜能的条件。第一批受研究对象是从哈佛大学1939、1940和1941届本科生(当时三届学生全是男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64名大二学生,他们接受了密集的测试和访问。

之后,又挑选了后面三届的一些大二学生,最终形成了一个268人的实验组。起初,想对这些身体健康、条件优越的男性进行15~20年的跟踪研究,不断收集新信息。这样一来,就可以掌握大量关于这此人以及他们生命历程的信息,可供进行任何角度的分析时利用。

大约75年后,格兰特研究仍在持续。与第一批研究者相比,现在提出的问题有所不同,而且调查方式也变了。参与实验者已经不再是大二学生了,他们已经垂垂老矣。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许多观点,甚至是之后的一些观点都受到了质疑。研究者也不知道现在结论是否就是盖棺定论。

但不管怎样,提出问题并努力去回答这些问题,总归是一个收获良多的过程。实际上,1938年的时候,某些问题现在已经有了答案:哪些人能活到90岁并且还依然身体健康、思维活跃?哪些人能拥有幸福长久的婚姻?哪些人能够取得传统意义上的,或非传统意义上的事业成功?最重要的是,在研究这些结果产生的原因时,有75年的数据,供来研究其他的问题。

当然,一方面,格兰特研究初期提出的某些问题,现在还没有得到回答,比如先天条件和后天培养哪个更重要、怎样预测心理疾病及生理疾病、性格和健康状况有什么关系等。另一方面,现在提出了一些研究初期绝对不会想到的新问题,比如亲密的情感在大脑中的反映是什么样的。

作者写这本书的其中一个目的,是要解释为什么这些细节很重要,以及为什么需要纵向研究来更好地了解人的生命历程。

书中有这样一段让人记忆深刻:小时候我对显微镜并不感兴趣,但却向往帕罗马山上的望远镜一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我想将整片森林尽收眼底,而不仅仅是孤零零的一棵棵树。成为精神病学家之后,我想观察生命的整个历程,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个人生阶段。

从宏观上对整个生命历程开展的观察和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得出很多惊人的发现,因为如果研究的时间足够长,那么我们的研究发现会推翻甚至颠覆一些传统观点。比如,传统观点认为足够的社会支持和充分的体育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但经过长期研究,我们发现健康的身体也是获得社会支持和保持充分锻炼的重要原因。

时间改变了人们生活的世界,改变就发生世界上的每时每刻;时间推动着科学思想不断进步,同时也在不断淘汰老旧的科学。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也是长期研究无法避免的问题。

只要有好奇心,终会发现新的认知答案。观察整个人生状态,需要付出观察者的一生。

相关文章

  • 对人生始终保持好奇心

    我的朋友,时间真是特别,再也不能书写2022,昨天明明在眼前。今年愿望有太多想做的事情,一张单子写不下。总结一下,...

  • 好奇心——成功决策课第4次打卡作业

    内容简要: 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 好奇心也需要专注 普通人如何专注 尽早打造产品化思维 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 好奇心毫...

  • 越活越年轻

    保持好心情,养成好习惯,争取让老去的只是年龄,气质和神色永远不老去。 始终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即...

  • 2019-11-10 W45 55.8 体验工作

    本周金句:人生的幸福只掌握在自己手里,与年龄无关,与子女无关,幸福的关键就是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只要对生...

  • 永远年轻

    始终年轻 始终保持激情 始终保持好奇心 始终相信 始终乐观 始终坚持该坚持的东西 始终相信 慢慢来 一切都来得及

  • 物质究竟是东西或不是东西

    原创 水木华晨 悟道:如果只是固守已知的,那只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平庸,如果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说不定能更客观、...

  • 基本| 001始终保持好奇心

    儿童节快乐!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朋友圈里过节的大人比小孩儿还多。有人晒出儿时的照片,有人分...

  • 碎片化阅读

    对生活,对周围的人和事,始终保持着好奇心和学习的态度。 对朋友圈保持着学习的心态,留意有价值的东西,悄悄记录下来。...

  • 敬畏

    人生到了中年,是要保持足够敬畏的时候。 对世界敬畏、对自然敬畏、对生命敬畏。 这让你始终保持对自己所处人生的适度把...

  • 感恩日志|但愿自己,始终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

    今天才看到行动派社群发起的七天打卡小任务。于是今天把昨天的一起做了。昨天的是给爸爸妈妈发“我爱你”,观察他们的反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人生始终保持好奇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nc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