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静心打卡D1/R46(每轮7天·第46轮第1天/总第316天),新一轮打卡开启✅。
英国心理学家、人类学家葛利高里•贝特森(又译为格利高利•贝特森,格雷戈里·贝特森;1904-1980;Gregory Bateson),将伯特兰•罗素的逻辑类型理论用于【学习过程】,提出了以下贝特森学习层次理论,阐明了个体或组织中,各种活动所在不同层次之间的等级关系。摘要如下:
【学习0层次】:不学
学习0层次,意味着不学习,也不改变。无论是个体、群体,还是组织,在学习0层次阶段,都极易卡在陈规里,或是陷入 “条条框框”,以习惯性的重复行为来应对外界刺激,抗拒新事物,始终在无意识的惯性里打转。
因此,学习0层次的特征是【自动化反应模式】(即具体环境中有具体行为),无论对错,都不做修正。
【学习I层次】:改进
学习I层次是指渐进的增量改变。在一系列的自我觉察中,不断修正错误选择,切断自动化反应模式。
具体表现为通过行为的弹性伸展来进行【修正】,达成改变。尽管这些改良措施有助于拓展个体、群体或组织的能力,但它们仍在之前所设定的“条条框框”范畴中,如建立和细化新程序及能力。
【学习II层次】:换框
学习II层次, 是指快速的不连续改变,可瞬间改变对截然不同行为的反应,处于这一层次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框架”到另一个“框架”的【换框】,如政变策略、价值观、 优先权等。
学习II 层次改变学习I层次过程,例如修正选择的备选方案,考虑是否有其它可能性,建立带有觉知的反馈行动。
【学习III层次】:升级
学习III层次的本质是【进化】,其特征是超越个体,支持到系统、组织,是身份的重要变化。可以说不只是出了 “框”,也出了整个 “建筑”,是升级后的【跃迁】和迭代,例如角色、身份的转变,有了更大的意义和使命感建立。
学习 III层次改变学习II层次的过程,例如选择最佳策略,最优选系统方案。
【学习IV层次】:超越
贝特森定义的学习IV层次,涉及改变学习III层次的学习。即学习IV层次会涉及更超越的“备选方案系统”的改变。
以上4个层次,每下个层次都负责它之上学习层次的修正和细化。
我是水沐,格利高利•贝特森是著名提出【双重束缚理论】Double Bind Theory 的心理学家。
同时,广为应用的心理实战模型、罗伯特•迪尔茨的“逻辑层次”(也称【理解六层次】),也是基于格里高利·贝特森的上述【学习层次理论】研发而成。特此溯源并致敬意。❤️☘️✨✨
自察自省:现在的我,在哪一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