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朋友圈都有一帮刷屏信息,大家应景似的赶趟出来让老爸老妈露个脸。
但说来也巧,那些凑热闹在母亲节晒亲情的朋友说实话很难见他在父母生日当天正经发一条祝福短信,大概还是觉得集体行孝才更时髦更受关注吧,然而真正的孝行应该不是赶潮流装样子。
熟悉但又不懂我的朋友偏激的概括,认为我有恋母情节,因为他们总是见我每晚给老妈打电话,从大学开始,算来也有7、8年了。每天电话内容很简单,就是有选择性的说说自己一天的经历,听听家里又发生了哪些事。虽然不在身边,但听到熟悉的声音总是亲切,也能让家人放心。
我和家人关系很好,和老妈更是母女兼密友。所以每晚总能聊很久,当然有时候也会因为意见不一致在电话里大吵起来,比如:她一而再再而三规劝我考公招教师,让我一定要找个体制内的工作,让稳定下来赶紧成家。
她可能真的对我很担心,因为也常常从一些亲人口中转述听到。但我现在确实不太能理解她的这种担心,总觉太多余,下一代要过怎样的人生该由他们自己去决定,毕竟最终承担的人是他们,为何要以所谓的经验主义来左右呢。
最近流行一个词儿原生家庭。不久前曾和一位朋友聊起这事儿,他的感慨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他从自己开始解剖,他说自己原本有个能自给自足的小生意,但家里人觉得不靠谱,于是逼着他放弃找了工作。后来单位工作清闲,他想借机抽时间考雅思出国留学,但家人觉得一把年纪还留什么学,于是天天叨他。家里氛围不好,书是看不下去了,再加之自己思想动摇,所以他最终放弃了。
听他的故事时,我也略微有些害怕,原生家庭的力量实在强大,它可以成就一个人,后来它也可能毁灭一个人。
一旦个人意志薄弱,便会掉入这温柔的陷阱,所以那时候便想,或许某些时候在某些特殊事件的处理上真的需要暂时切断与原生家庭的联系,这能力是每一个有独立意识的成年人该有的,否则我们只能被左右人生,而这也并非是一种不孝顺。
当然,我还是深深的感谢我的原生家庭,我的母亲。因为那些伴随我一生的最好品质,好习惯都出自这片土地。朋友圈里看到吉林姐姐在母亲节发的一条说说,“你们都夸我能干,可我想说其实我妈更能干。”这话看了感同身受,想到我那成天忙得似陀螺的勤劳母亲。
她不爱麻将,不爱闲玩,总是能倒腾出很多事儿。最近一次回家,她就把自家销售的农副产品拍了照做成横幅挂在门口,虽然看起来挺搞笑。
当然线上广告她也不落下,她联系当地一个微信公众平台,也不知花了多少钱,然后每天定时给她滚动广告,而她也在自己朋友圈各种兜售,简直就成了我最想屏蔽的微商人士,但我并没有这样做。
因为她憨憨的精神让我折服,虽然我告诉她这些渠道销售可能效果不会太好,但她说不试怎么知道呢。
我的老妈是爱学习的,她能告诉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你是不是sa”她会跟说华西都市报上政府又出台了哪些政策,针对大学生有哪些好处。虽然我每次都怼他,但说实话我打心底里佩服这位女性,她是名副其实的能干啊!
每次最低谷、最消极、最散漫的时候,都特别想回家,不是为了诉说,而是就想那么静静的待着,看她一天,因为就这样一天就都足以让人能量满满了。
她今年9月就53,可她还是那么拼,那么要强,总说能干就要加油干,等干不动了再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