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武威民勤一个叫沙井柳湖墩的地方,曾经生活着一个极其强大的游牧民族,他们建立了一个东至兰州黄河边,西至新疆天山南北的庞大部落联盟,这个民族叫月氏。
出民勤县城,沿民武公路行驶12公里,就到了薛百乡薛百村,其西南6公里,就是沙井柳湖墩遗址。
沙井柳湖墩遗址,便是沙井文化的发祥地。1923年瑞典人安特生为寻找仰韶文化与青铜文化间的缺环,在民勤沙井子发掘了23座墓葬,出土了单耳、双耳夹砂粗红陶罐和圆鼓形简状杯、石斧和带孔石刀等以及青铜制的刀、三角镞、金耳环、绿松石和贝壳等装饰品。这些文物显示这是一个新的文化类型。安特生将这一发现命名为甘肃远古文化的沙井期。1948年,裴文中教授正式将沙井期命名为沙井文化。
民勤柳湖墩:月氏曾经的家园
沙井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末期的含有彩陶的一种古文化,时代大体相当于中原地区东周时期,年代上限距今3000年,下限距今2500年。沙井文化内涵丰富,是甘肃年代最晚的含有彩陶的古文化,也是我国最晚的含有彩陶的古文化。
沙井文化的族属,近年来学术界多有触及。后来研究表明沙井文化的创造者应该是月氏人。
月氏人究竟是怎样的人种呢?人们曾对沙井文化遗址出土的人骨进行过检测,发现人骨和蒙古种北亚类型接近,而不见高加索人人种的人骨。这说明,他们似乎是一个从蒙古高原南下的游牧民族。难怪司马迁说,月氏人的习俗和匈奴相差不多。
至于他们从何而来?恐怕真是个谜。人们只能推测,一个游牧的草原民族杀进了河西走廊,原先生活在这里的羌人等民族四散而逃,这个控制了河西走廊的民族,后来被人们称之为月氏人。他们的生活习俗上自然就带上了羌人的影子。
民勤柳湖墩:月氏曾经的家园
月氏人处在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交替之际,过着半游牧半农耕的生活。人们在沙井文化的诸多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铜器、铁器,说明月氏人兼具了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特点。在两者争斗中,后者显然占了上风,这似乎是月氏人后来称霸中亚的秘密。
张骞当年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就是寻找月氏人,意图和他们联合夹击匈奴,只不过此时的月氏人已无意东返了。匈奴占据河西走廊不久,汉匈大战展开,霍去病击破游牧在石羊河流域的休屠王,月氏人的故地也归属中央政府管辖了。我们看到的汉砖就由此而来。
站在沙井柳湖墩遗址,遥想当年,曾经奋发勇猛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就这样无烟无息了。谁也不会想到,曾经的绿色家园已然成了沙漠,昔日人与人之间的战斗成了人与沙之间的战斗,焦灼在进退之间。
民勤柳湖墩:月氏曾经的家园
生活在这样和平的时代,我们庆幸没有进入战场进行厮杀,而应当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用我们的拼搏去充实上苍赐予我们的生命,在生命的长河中泛起一滴靓丽的水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