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之前,要有自己的爱好和打算以及准备:生活上的准备,金钱上的准备,心态上的准备。
文|韩荆
今年9月10号,是第36个教师节,我的二位太极老师被学校邀请去开座谈会,按照往年的惯例,要给他们每人发一个象征性的红包,然后请他们吃一餐中午饭,代表尊师重教。
我这二位老师,男老师78岁,女老师65岁,都已属于发挥余热的年纪了,庆幸的是他们有太极加持,身体都很好,与同龄人相比,精气神三佳。
今早在河边练习时,老师没有来,只有我们4个小伙伴,天气不好,9点多点就下起了小雨,我们就转移到农商行对面的棚子底下。
女人一个天生的毛病,就是喜欢聚在一起聊家常,哪怕就是趁着我们休息的那个小小间隙。
不知怎的就聊起了老人与保姆。
宏村婚俗01 平姐的母亲与保姆——孝顺的子女,父母更加依赖。
平姐说,她母亲80多了,中风之后就腿脚不利索好几年,前年住了两个多月的医院之后,还是走了。
在她母亲患病期间,她们姐妹三人轮流来伺候她。
人老了,尤其是生病之后,性格就变的古怪,什么事情都十分依靠女儿,比如说吃饭要喂,走路要扶,上厕所要背,这个都是可以理解,三个姐妹都是要上班,就请了一个保姆照顾她,24小时贴身看护,但她还是每天眼巴巴的盼着女儿能来。
三姐姝对母亲这个依赖也是毫无办法。
为了锻炼母亲的自理能力,延缓肌肉萎缩,女儿逼着她自己拿勺子吃饭,自己拿毛巾洗脸,其实不是不愿意为她做,而是为了母亲活得更久。
现在母亲走了,只剩下父亲一个人,又请了一个男保姆24小时陪父亲。
三姐妹隔三差五的轮流去看望父亲。父亲其实是一个大男子主义,因为母亲没有给他生下儿子,所以他责怪母亲一辈子,而母亲也因为这个事情很自卑。
现在老伴走了,父亲真是体会到了生女儿的好处,心里对母亲的怨恨终于释怀了。
宏村婚俗02 花姐的母亲——不是所有的保姆,都是有爱心和敬业的。
花姐的母亲也是生病走的,在床上躺了好多年,全靠雇保姆来服侍,但是保姆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
有一次就跟她姐姐说,你妈妈想吃茶叶蛋,其实她忘记了,老人是不能说话的,花姐的大姐明知道她在说谎,为了让保姆对老妈能好一点,就买了很多鸡蛋去,随她吃。
花姐夫妻因为在外地工作,家里就是大姐和大姐夫经常去看望妈妈,但是雇保姆的钱是两姐妹平摊,大姐在家里就出人工多去看望,她在外面就出钱买一些牛奶、麦片一类的营养品。
有一次回来看老妈,就无意中听到隔壁邻居说,你家这个保姆,真可以,牛奶都是自己先喝,剩一点,再给你妈妈喝,可怜老人不能说话,有苦只能往肚里面咽。
人有什么,别有病,人没什么,别没钱,这是一句千真万确的真理。
我我看来,而世上所有的苦,只有疾病是最苦的,一旦生活不能自理,就再也谈不上人生的质量了。
宏村婚俗03 一位同事的父母——住家保姆徒增烦恼
我也联想到一位同事的父母,80多岁了,因为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她和老伴儿就住在老家,去年冬天的时候,有人给他们介绍了一个保姆。
这个保姆来自乡下,一个50多岁的农村妇女,没有经过家政培训,只会烧最普通的饭菜,没有一点眼力界儿,但工钱便宜。
男老对这个年轻的妇女,心里有点依赖,吃完饭就让她陪着去散步。
后来老头居然让保姆不要做事,而是自己去做饭,还要关心保姆生病了要吃药,吃完午饭要午睡。
女老看到她对保姆这样关心,心里就有些不舒服。而且这保姆也不知道主动打扫卫生,不知道及时清理垃圾。
女老就给女儿打电话说,要这样的保姆有什么用呢?而且隔壁邻居都在风言风语的说,这个保姆和老头子天天在一起走路,像个什么话?
住家保姆,也会有各种想不到的问题发生。
宏村婚俗04 每一个人都有老去的时候。如何安度晚年,不是一件说说就可以的事情。
老年人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一个是如何照顾的问题,一个是自己心态的问题,而孤独可能是最大的顽疾。
林语堂曾对“孤独”二字有这样入木三分的解读:
“孤独两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与你无关,所以就叫孤独。“
等我老了,我不会把养老的问题推给子女,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这是最基本的。不能解决的再来找子女。
久病床前无孝子,子女一旦独立成家之后,他们就是独立的人了,他们要过自己的日子,他不可能代替你做日做所有的事情。
儿女对你好,是父母的福气,不要当做是应该,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是应该的,全凭各人内心的善性。如果他们忙自己的工作,也应该给予理解。
但作为老人,在老以前,在清醒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爱好和打算以及准备,生活上的准备,金钱上的准备,心态上的准备,不能有完全依赖的想法。
父母想念子女就像流水一样,一直在流;
而子女想念父母就像风吹树叶,风吹一下,就动一下,风不吹,就不动。
做儿女的也要尽自己的本分,该去看就去看,工作忙的时候就打他电话,有时间就上门看看,不要以为所有的事都是钱都能够解决。
老人有时候不需要你的钱,他只需要你去看看他,问候问候,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就这么简单。
毕淑敏曾说过一段话: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但尽孝是不能等待的!
毕竟,父母是你的来处,是生你养你的人,当他们在世的时候,一定要珍惜,不要做那个“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后悔人。
我是我是韩荆,期待与您在文字里相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