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糊弄别人,还是糊弄自己,其实更多都是在“放过自己”。其实“弄弄子”们一直都清楚,自己只是用一种更容易被接受的形式,快速解决生活中不重要的小事,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得过且过。毕竟“糊弄学”的终极奥义在于用省下来的精力,做你认为真正重要的事情,爱真正值得爱的人。

“糊弄”二字,表面听起来有些负面,其实未尝不是年轻人洞悉生活智慧、用幽默对抗紧绷的自嘲说法。在过度社交、人情难却、工作繁重的快节奏生活状态下,年轻人不时有分身乏术之感,也难以真正面面俱到。对于无伤大雅的琐事,“弄弄子”们选择了一种耗费精力较少又相对得体的做法,既照顾了对方的诉说情绪,又给自己留下“放空”的轻松时刻。

当然,理解年轻人的一些糊弄行为,并不等同于认可对它的滥用,“凡事皆可糊弄”的极端倾向并不足取。正如“糊弄组”组规中所说:“糊弄组奉行的是清楚自己可以糊弄的范畴,而有选择地糊弄。”只有明确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在该真诚、该努力时绝不糊弄,个人才能真正掌握人生主导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