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哲思
读《存在与时间》续——向死而生即在终结处找寻意义

读《存在与时间》续——向死而生即在终结处找寻意义

作者: 9峰言峰语 | 来源:发表于2020-12-07 20:37 被阅读0次

11月28日(已三个月有余,一百来天),吹起了冲锋号,最后的上午一半天,终于啃完了《存在与时间》这本大部头。一时间不知道是该高兴呢?还是觉得应该遗憾?

多少有点高兴这个不假,毕竟啃完了世人都说晦涩难懂的《存在与时间》,也让我多少又有了些勇气。心想着连这本书都可以读下来,其他一些书还有一些事应该我也可以完成吧!

所以,有时候一次挑战意义并不在于本身完成了挑战,而在于自我的更新和所具有的更新的勇气。这种勇气在一些事情上消磨,却又在一些事情上燃起。

但是这种高兴只是有点而已,因为我更多只是翻完了书,至于有没有在这本书中获得更新却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所以也会感到遗憾,而所燃起的勇气也只是一点点。

为什么呢?主要还是因为对于文本不太理解,尤其是阅读周期拉的比较长之后遗忘也比较严重,进一步加剧了理解的难度。最终的结果就是仅仅只是读完了此书,单纯字面意义上的读完了此书,不是日常意义上的读完了此书。

这不是在玩概念,而是限于语言,需要对“读完了此书”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日常我们所说的“读完了此书”其实包含有几层含义:第一个就是字面上的意义,把书从头到尾翻了一遍,组成书的字都被眼睛过了一遍;第二个就是这本书比较顺利地通看完了,对书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三个就是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有一种研读的感觉。生活中说“读完了此书”一般是指第二层含义。而在此,我主要是在第一层含义上“读完了此书”。

所以“读完了此书”让我有点高兴也有些遗憾。

为什么会有这种复杂的感觉呢?除了这本书本身有些晦涩难懂以外,主要就是没有比较整段连续的阅读时间。那为什么连整段连续的阅读时间都没有呢?

也许有人会说,时间只要你肯挤,就像海绵里的水,总会有的。但是我没有挤出来整段连续的时间。

也许还有人会说,那是你没觉得读它非常重要和紧急,因为重要紧急的事情你总会有时间的。但是我却总被其他重要和紧急的事情牵着鼻子走,而没有了读这本书整段连续的时间。

也许如海德格尔在书中所说,我就在我所操劳的事情上生存者,展开了我作为“此在”的存在。我就是那个总是操劳着上手事物而迷失了方向的人,丧失了本真的人。

生活其实就是这样,我们经常在上手事物中“丧己”。我们一件接一件完成向我们袭来的事情,我们选择了没有选择,我们只是在选择接受着眼前的一切。这就是“常人的丧己状态”吗?

这是因为在操劳上手事物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忘记作为此在的本真存在——向死而生。正是因为死亡才让此在回到自己,去找寻作为存在的意义。

通俗来说,只有死亡的来临,我们才能够清楚的感知到自己究竟该做什么。就像《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里所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所以应该思考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而恰恰是在日常操劳上手事物的过程中我们忘却了生命只有一次,忘记了去思考我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是当下这样度过吗?

所以,忙碌是常人丧己的一种常态。“他手忙脚乱地迷失于所操劳之事,同时也就把他的时间丢失于所操劳之事。”(463)“忙碌”展现了时间意义上的混乱与失控,完全不同于“从容”那种在时间意义上的充盈与有序,那种作为趋向本真的去存在。

我想没有整段连续的时间阅读此书,恰恰也揭示了我作为常人的丧己存在状态。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读完了此书。虽然在后面的时间性分析中已然不知所云,但是我倒是意识到时间对于存在的基础性意义。至于具体的意义是什么也不大清楚。所以,在此也没办法对后面所阅读的内容有个介绍。

不过,为了能够显示我的确读完了此书,我还是要写下几段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文字。

1.“给予自己时间的操劳活动对时间的计算愈是‘自然’,它便愈少地逗留于道出的时间本身;它倒是丧失于向来有其时间的所操劳的用具了。”(476)

我的理解是:时间自由愈不觉知时间,时间不自由愈觉知时间。或者说当我们愈是感知到时间的时候,我们愈是被动地完成某事;我们愈是感知不到时间的时候,我们愈是主动地享受着某事沉浸其中。

2.“此在被抛沉沦着首先与通常迷失于所操劳之事。在这种迷失中却昭示出:此在在其本真生存——我们曾把它标识为先行的决心——面前有所遮蔽地逃遁。在所操劳的逃遁中有着在死面前的逃遁,亦即掉头不看在世的终结。”(479)

我的理解是:我们常常忙碌于手头上的事情而不去想我们也是会死去的事实,就像忘记了一样,就像我们很忌讳谈到死。其实这就是一种逃避。假如反过来,我们将死放到跟前,面对死之将至,那么我们也许会改变我们眼下所操劳之事,而回归本真。

但是这种把死放到跟前的做法却非常的难以进行,原因在于我们不是一个人的存在,我们是在共在中存在。所以我们会在他人的意见和观念中“流俗”,成为常人,沦为丧己的存在。不可否认,这也是一种普遍状态下的此在的存在状态。

小结

从时间性来考虑我们的存在,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下我们的生与死,在生与死之间才展现出来我们作为存在的意义。既然生我们无法决定,所以死我们需要慎重地对待。向死而生,才能让我们的存在去追寻有意义的存在、本真的存在。

与他人共在让我们容易沦为常人,一时间看不见在世的终结性;而恰恰是因为共在,才显得回归本真——向死而生具有价值和意义。不得不说,此在在忘死与向死之间徘徊、游移,去存在。

相关内容:

我为什么读《存在与时间》

读《存在与时间》断想

相关文章

  • 读《存在与时间》续——向死而生即在终结处找寻意义

    一 11月28日(已三个月有余,一百来天),吹起了冲锋号,最后的上午一半天,终于啃完了《存在与时间》这本大部头。一...

  • Ta说--马丁·海德格尔篇

    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存在与时间》 If I take death ...

  • 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你无法改变你的命运,但你可以挑战它

    1、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2、如果我能向死...

  • 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是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他认为:“生,既是死的存在。” 我认为,向生向死而生是一种绝望下掩藏的...

  • 面对死亡,你怕不怕?

    其实,我不怕死,我向往死。 有个成语叫:“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的提出者马丁·海德格尔 在《存在与时间》中说:“向...

  • 愿我们成为温暖舒服的人——咖啡冥想318

    向死而生的意义是: 当你无限接近死亡, 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今天早晨送完孩...

  • 《向死而生》读书笔记

    向死而生词条:向死而生是指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里面用理性的推理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

  • 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他的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里提出的。他对“向死而生”的解释是:死和亡是两种不...

  • 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手术后第三天,我下床走动...

  • 哀而不泣 忧而不伤一一怎么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这个概念近几年进入我们的眼帘。 “向死而生"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著作《存在与时间》里面提出的。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存在与时间》续——向死而生即在终结处找寻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at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