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唐三彩”来,可谓人所共知,但若是提到“辽三彩”,即使是收藏爱好者也闻之甚少。殊不知,“辽三彩”和“唐三彩”一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样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契丹民族于公元916年,在我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在我国陶器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们把这种陶瓷器称之为“辽瓷”。它继承了“唐三彩”的传统,故又称之为“辽三彩”。
辽三彩属于低温彩色釉陶制品,多用黄、绿、褐三色釉,且继承了唐三彩的传统技法,故史学界、考古界称之为“辽三彩”。辽三彩最早烧制年代始于何时,目前尚无确切证据可考。从有确切年代的墓葬出土器物中,发现在辽穆宗应历年(公元951年—969年)以前就已有了黄、绿单色釉陶器,可以断定这时已经有三彩陶器。
辽三彩的器型多为日常生活用具,有穿带壶、龟形壶、兔形壶、鸡冠壶、海棠式长盘、莲花式碟、印花暖盘、三角形碟等,这些器型都具有契丹民族风格,这是我们鉴定辽三彩的一个依据。所以说,辽三彩继承了唐三彩的装饰技法,对三彩的发展起到承接作用,更开启了一个三彩文化的新时代,并且对金、元以及之后各朝的三彩烧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辽三彩双鱼穿带壶,瓶体似圆柱形,鱼口、目、鳞、脊一应俱全。双脊间有穿系小孔,便于系绳,既实用又美观,反映了辽代制瓷工匠在设计上的高度造诣。鱼眼球凸出呈黑色,二鱼中间各有上下二个小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色分绿、黄、褐三色,互相浸润、交融,形成斑驳灿烂的彩色釉;该器物做双鱼形,鱼是民间最常用的馈赠佳品,也是辽代崇尚之物,双鱼寓意连年有余,和谐美满,吉祥合欢。整体造型饱满,鱼似在摇首摆尾,喷吐水花,一副悠然自得之态。此壶集模印、贴花、堆塑、刻画于一体,为辽三彩中的精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