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贾平凹这三个字,脑子里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一幅场景,在高三的教室里,语文老师拿着课本,一遍又一遍的强调,“凹”这个字只有在做作家“贾平凹”名字的时候读“wa”。这是个考点。
然而,当时学的是贾平凹作家的哪篇文章已经全然不记得了。
可是既然连作者的名字都可以用来做高考的考点,那么这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作家。我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当他的散文集,以《自在独行》这么美的名字出版的时候,自然是要备上一本的。
作家贾平凹我读散文很慢,这一点我在前面推荐《素年锦时》和《空心岁月》的时候已经讲过。
仔细想来这慢的习惯倒是也源自于从小接受的教育。至今仍然记得,在学习《荷塘月色》的时候,分析”田田的叶子“为什么写的精妙,理解”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中的含义,两个句子花费了一节课的时间去理解,在老师反复的阅读和提示中去体会描述的美感,作去理解者的目的。真的很累啊,那时候特叛逆的想,我是读者啊,为什么一定要读明白作者的意图呢?作者都已经不在了,老师说的就一定是作者所想吗?
所以,我要负责任的对已经脱离了应试教育范围内的朋友们说,真的没有必要理解!你读到的是怎样那就是怎样的,不用想太多。
当然,如果你还在应试范围内,那就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
书封面贾平凹是位高产的作家,这本集子将他的散文分五章整理,虽然我并不认为章节大标题能完整的涵盖章节内文章,但是不得不说编辑用心了。五个章节读下来能读到作者心境的变化,从一个需要安静思考的作家,躲到乡间去逃避世人到无论在哪里都能静心创作的转变。感觉已经到达一个入定的境界了。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应该叫做《独行 自在》,好像突然明白为何书封上的《自在 独行》中间是有空格的,而不是连在一起的。独行,是种行动。自在,是种心态。独行不一定能够自在,而自在了就不需要独行。
那么,如若心自在了,仍然独行。便是个纯粹的作家了。
内页目录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社会变得浮躁,行行业业都浮躁。连作家也开始批量生产,最初是明星作家,后来是美女作家。作品没有多少,抄袭事件却屡禁不止。但他们似乎不在意,因为钱已经赚到手。
好在,我们还有贾平凹这样老一辈纯粹的作家,他们是一股清流,可能跟不上互联网更新换代的速度,但是会认真的一笔一划的记录人生,用这股清泉水洗净你心灵的尘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