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管见老师发了一篇《不言》,引经据典后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对“看破不说破”的运用,不失为又一个对子女教育的好招式,最后点出“有些事情,你我都懂,但不必说出来,因为一切尽在不言中”。
但大多数人只记住了一切尽在不言中,却忽略了它的前提是要“你我都懂”,只有心照不宣,才能让语言显得苍白,让沟通显得多余,才能“一切尽在不言中”。
一如小狐狸对小王子说到,关于交朋友,“你应当非常耐心。开始你就这样坐在草丛中,坐得离我稍微远些。我用眼角瞅你,你什么也不要说。话语是误会的根源。但是,每天,你坐得靠我更近些……”
又如患难与共过的友人,再次见面真不必多言。太多感受,一个眼神,一个拥抱,足以覆盖一切语言的喧嚣。再如父母子女之间,大多时候并没有表达,但我们从来都清楚,父母是最爱我们的人。
当然也有“共犯过罪孽的人,无论时隔多少年,依旧能达成某种共识,那就是假装一切从来没有发生过。”而毛姆早在百年之年就看穿,“我们为自己荒诞不经的行为,蒙上一层体面的缄默,并不觉得虚伪。”
饶是如此。
且不论所为何事,都是因为懂得,所以不言;因为理解,所以不语。
友情中的不言,大抵都是这样发生的。一开始,小几人兴冲冲地建一个群,天南海北的聊着,怼着,相似的灵魂触碰在一起,总以为可以成为彼此的摆渡人。
可后来谁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原本聊不完的话题似乎也有尽头,于是热闹的群体日渐冷清。当然也总有一人不愿意看这日渐疏离的关系,一再挑拣着话题出来想打破这个冷场,可这升温的火力显然逼不退冷却的势头。在这些不痛不痒的回应中,我们慢慢学会了沉默,失去了倾诉欲。
于是你懂得了,把喜欢的东西分享给不懂的人,是一种自取其辱式的孤独。你也懂得了得不到的回应,要适可而止。
一再被辜负的热情,如同雪地上的篝火,起初窜着高涨的火苗,融化了身边的冰冻和雪堆,自己就被一滩雪水浇灭了。
友情也好,爱情也罢,或者是其他社交关系也好。现实中太多的一切尽在不言中,并没有心照不宣,于是误会产生了,冷漠滋生了,隔阂愈来愈深。
许是因为情商的不对等,或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读。
于是,那些不被说破的事情,变成了猜忌,怀疑。一人了悟,一人迷惑;一人倾诉,一人迷茫。久而久之,沉默变成了冷漠,不言变成了无言。最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彼此沦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苏芩说,“起初,我们揣着糊涂装明白;后来,我们揣着明白装糊涂,并不是我们愿意活得不明不白。只是好多事情,一用力就会拆穿,一拆穿就会失去。”
这就是属于成年人的游戏:一切尽在不言中。
个中滋味,各自体会,细嚼慢咽后你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意味深长,不是句号,都是耐人寻味的省略号。是现实,却也是成长;是冷漠,却也是成熟。
你若不言,我便不语。
但愿所有的沉默都像金子般宝贵,带我们走向更远的未来。
但愿所有的不言都可以被心领神会,而不是变成渐行渐远的催化剂。
如此,我们方可说:有些事情,你我都懂,但不必说出来,因为一切尽在不言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