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冰雪译文】
孔子说:“君子本无所求、没什么可激烈角逐之争。一定要谈竞争,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上场作揖行礼,结束下场后举杯饮酒还细论;这种比赛说起来还蛮有君子风度的。”
古时的“六艺”是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认证,就像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现在的全国统一高考,当时的官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射”艺是六艺之一,在当时是古代中华民族体育、艺术和文化的合体,包含了对射者品行、修养、心念磨砺的哲学内蕴。
那时,古人就把射箭活动运用到教育中,将射箭与礼乐文化融合起来,形成并逐渐规范发展为人类文明中独有的 “射礼”文化。据百度百科介绍,在西周时已成为天子选拔人才、治理天下以及地方德化教育的举国体制:天子诸侯的“大射礼”、“宾射礼”、“燕射礼”和地方的“乡射礼”。当时刀耕火种科技不发达,射箭这门历史上独具生产力和军事价值的技术,在华夏文明的影响下,使它超越纯粹之“器”的范畴,进而上升到“射以立德”、“射以观德”之 “近于道”的境界。
本章主要谈两个观点。
一.不争
儒家思想向来是淡化物质名利地位,一心求仁的。君子之所崇德尊道重义,眼光高远,胸怀广阔,君子的生命价值是以求仁义来体现的,必要时杀生成仁舍身取义都是无所畏惧的。孟子说:“王何必言利”?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傅佩荣教授解释说——《论语》里所说的“道”具体是指什么呢?就是“礼”与“法”,即大家都了解并接受的社会生活的规范。把“道”等同于“礼”,这在《中庸》里面更加明显。为什么孔子特别推崇周公?因为周公制礼作乐,把“正义”体现在礼乐和法律里面。
《四书反身录》曰——世间多事,多起于争。文人争名,细人争利,勇夫争功,艺人争能,强者争胜。无往不争,则无往非病。君子学不近名,居不谋利,谦以自牧,恬退不伐,夫何所争?
君子弘毅,任重道远,白驹过隙,时不我待,有什么可争的呢?
二.争
《论语》说“当仁不让于师”,“见义不为无勇也”。君子在外温良恭俭让,于内仁义礼智信,谈何争竞?陈祥道曰:“君子无所不逊,于仁则不逊;君子无所争,于射则争”。意思就是说君子在乎的只有行仁和射箭这真实技艺的比赛。
即使射箭,争而不得,如射不中,儒家哲学也从内反求诸己。《公孙丑上》孟子说过:“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意思是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凡 事多作自我批评,也还是孔子所说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 怨矣。”(《论语·卫灵公》)
“垂钓辨浮沉,射箭明得失。”从体育活动上升到实践哲学,这也是儒家“据于德、游于艺”的部分涵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