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媒体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尽可能多地写出火遍朋友圈或简书首页的10+爆文。
这个数字不仅意味着流量和阅读量,意味着实实在在的收入,更意味着影响力的扩充,意味着从平凡到卓越的跃迁。
然鹅,现实坚硬,理想柔软。两者发生碰撞的时候,会感到痛。
灰心,丧气,失落,无力……也许每个写作者都会经历一段沉寂的时光。
像机器人一样的每天重复劳动,写字,写了很长一段时间,除开涨了几个粉,一分钱都没挣到。投稿,写了十几万字,整整一本书那么厚,最后又原封不动地被退了回来。前途在何方?谁也看不到。当你付出那么多,一毛钱都没挣到的时候,很多压力都会随之而来。
在很长一段时间,这就是我的状态。
那时候公众号刚起步,开始在简书写文,为了写出10万+爆文,我浏览了大量关于写作技巧的文章,每日拆解爆文和简书7日(30日)热文,向牛人请教,报名参加写作训练营……每天在工作和生活的缝隙里不间断地写写写,着急又焦虑。
方法学到了不少,效果却并不大。
最可怕的是,这个过程会消耗你的能量,摧毁你的信心,让你因此而动摇:难道当初真的选错了,就不该走这条路?
我终于意识到,这当中的问题出在不在“术”,而在“心”。
我们是否太过于关注“速成”和“技巧”?
“术”很好学,想要了解什么网上随意一搜,各种方法论,各种训练营铺天盖地。
但关键是,对别人有用的一定适合你吗?
毕竟谁也无法拿着别人的地图,找到自己的路。
最重要的是,你是否享受当下正在做的事情?
努力,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必要的成功之道,如若不然,那么多朝五晚九拼搏奋斗的人们,为啥还是拿着最低的收入做着最苦的活呢?这也是有人强调,要停止低效努力的原因。太多人的这种努力死磕,并没有过脑子,也没有用“心”。
周冲在早期的爆文《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中有这样一段话: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我想,孵化写作梦想,并不是刻意为之,也是这么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努力死磕自己,未必会达到你想要的结果。太过执着于“技巧”和“术”的部分,纠结而拧巴,用力而紧绷,反而是最大的障碍。
《摔跤吧爸爸》当中有一个片段:进入国家队之后,吉塔发现父亲教她的与教练教她的截然不同:教练教授的只是技巧,而父亲则顺应吉塔的优势和擅长,帮助吉塔越过对手的急攻来洞悉她的下一步意图,最终在决赛的关键时刻绝地反击。
父亲深谙女儿的天赋。
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说:即便是在刚入行是他也从未感觉到任何的疲惫,每天早上都早早起床,为今天要做的事情兴奋的睡不着觉。
当你全然投入与当下、心无旁骛地去做一件事,你会发现内在有源源不断的力量喷涌而出,这就是所谓的“心流”。
放轻松,inner peace,就像功夫熊猫里的龟仙人教导阿波那样,静水流深,这宁静的力量将会带你到任何你想要去到的地方。
我曾经的一位老师说:我写的一个字都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
就像台湾作家李欣频所说的那样:
“(在那个时刻)非写不可,不写会死。”
欣频老师透过梦境,吸收到相当多的灵感与启发。
在睡前,她会与潜意识产生链接,把当下的困惑抛向梦境,早上起来,把梦里的灵思泉涌记录下来,拿起纸笔,一篇文案便完成,有时候甚至连标题的三四种版本都出来了,后来写书的时候,书名与内容也会借由梦境浮出水面……
梦想绽放的时机一定来自于我们的天赋,那是一种不得不做的感觉。梦想破土而出的过程,不应当是痛苦的,而应是享受的。
有很多作家或诗人都表示,自己作品中的神来之笔似乎不是出自自己之后,而是冥冥中的一股力量驾驭着自己的手,通过自己的笔尖喷涌而出。
倘若让他屏蔽掉这种由心而发的感觉,单凭头脑去冥思苦想,或许头发都想秃了也写不出这样的文字。
有时不是你选择了梦想,而是梦想选择了你。
诺贝尔儿童文学奖获得者曹文轩在演讲中说:
“你们大概不可能想到,我的长篇小说《火印》从何而来?它居然是从萧红的短篇小说《旷野的呼喊》而来。在这个短篇小说里头,萧红用几十个字描写了一个场景,有何用意,我至今也不太明白,可是就是这几十个字引爆了我一部26万字的长篇小说《火印》。一个作家经常会被问:你的灵感来自于何处?我对灵感的定义是,所谓的灵感,就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突然爆发。我回想一下我当时的过程,就是这几十个字,激活了我的阅读记忆,我就想起一本书,这本书是说二战的时候,日本军队虐马行为臭名昭著。我又想起了一本书,这本书的书名叫《马》,是介绍世界上各种品种的马的。我又想起了许多许多与马有关,和许多许多看似与马无关的书,而这些阅读记忆聚集在一起,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能量反应。一个关于二战,关于马,关于一个放羊的孩子的故事,就在记忆的海洋中,像冰山一样露出了水面。”
他的观点是,灵感一定是来自于知识和积累。
我想,在这个前提下,做当下这件事情的能量状态也同样重要,是基于享受去做,还是继续焦虑和不安全去做。
“怎样写出打进人心里的文字?”
我曾经在分答向鹦鹉史航老师付费提出过这个问题,史航老师给出的答案很唯美。他说:
“把你的每一篇文字都当成一封情书去书写,而首先要找到你写要情书的那个人。”
史航老师给出的答案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方法论,而是一种微妙的感觉。
这让我想到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书里说,你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笑容。
柔和而美好。
带着这种高能量状态感觉来写。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反果为因”。
就像吸引力法则的理论,同频共振的事物总会相互吸引,并不是当你实现梦想了才能感受到喜悦,而是反过来,当你真正体验到喜悦,才会实现梦想。
事实上,你想要的,在你安静写作的当下,就已经得到。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开始做出了一些调整。
我给了自己一段“空”的时光,干脆停下来,不再关注技巧和方法,不再执着于文章的阅读量,只全心跟随自己的热情。
我喜欢什么,就关注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就写什么;想表达什么,想抒发什么,就画什么。
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让我无比享受,而这种热情的状态又激发出了新的灵感。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突然一切都变得顺畅起来:一篇接着一篇的文章被选入简书首页,越来越多的平台向我约稿,借由这些辐射和影响,我在一个月之内分别在“职场充电宝”,“孤鹿学院”,“正好有空”分享了我的幸福力微课。
我始终相信信任的力量,在我的笔下,一定会诞生出对读者带来实实在在启发和影响的文章。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