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是一个早熟并格外活跃的三年级学生,家里有三个孩子,他是最小的,生活在一个悠闲并充满爱的家庭中。最近,他在学校里因为“顶嘴”惹了麻烦。有一天,他带回一封告状信,老师在上面这样描述他的违规行为:“扎克今天很不尊敬人。”他妈妈让他坐下,问他发生了什么。他带着一股怒气告诉她,在休息时间,罗洛老师告诉他不要在手指上玩弄铅笔,笔尖朝上,搞不好他会“戳中自己的脸”。他皱着眉头并回嘴说,他只有“把自己弯成这样(向妈妈演示这个动作)”,对着铅笔,才会戳到自己的脸,何况他又没有“那么傻”。结果,罗洛老师没收了他的铅笔,把他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并给他写了一封告状信。
在我们描述扎克妈妈的实际回应之前,让我们看看扎克需要他妈妈什么样的回应:因为和老师的冲突,他很沮丧,他平时挺喜欢老师的,所以他需要共情;另一方面,他也需要学习,在学校里,他的老师对他有何种期待;最后,最好他妈妈还能注意到(情感上的注意力),扎克最近对“被像婴儿一样对待”很敏感,因为他的哥哥和姐姐经常把他扔在一边,就因为他小。扎克的妈妈需要这些技巧:感受到和孩子之间的连接,关注孩子,适当地回应孩子,才能在这个问题上帮到他。
以下是母亲和儿子之间的对话:
母亲:“罗洛老师没有意识到你感到丢脸,因为她竟然会以为你会蠢到用铅笔扎到你自己的眼睛。但是当老师叫你停止做什么的时候,原因并不重要。你需要停下来。”
扎克:“我知道!我想告诉她这个的,但她不听!”
母亲:“是,我知道别人不让你说话,你会多沮丧。罗洛老师并不知道你哥哥、姐姐最近不听你说话的事啊。”
母亲的理解让扎克放松了一点儿:“就是说啊,她弄得我这么沮丧,还拿走了我的铅笔。”
母亲:“你一定很难受。但你想想,罗洛老师的班级人数非常多,她肯定没办法像我们这样交谈啊。在学校呢,任何成年人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这点很重要。你能试着做到不顶嘴吗,扎克?”
扎克:“好,妈妈。”
母亲:“真棒!如果你按罗洛老师的要求去做的话,你永远不会有麻烦的。如果你觉得不公平,你可以回家之后跟我们抱怨。这完全可以。但是作为一个学生,尊敬就意味着配合你老师的要求。”
这位母亲直觉性的回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温尼科特所描述的,让孩子能够成长为理智、快乐的成年人所需要的健康的、情感上有共鸣的教育方式。她具体做到了哪些呢?
首先,她在做出任何反应之前,让儿子告诉她发生了什么,这样就建立了与儿子的情感连接,没有羞辱。
然后,她很仔细地倾听。当她终于开口时,她告诉儿子一条八岁孩子都能理解的规则:“当老师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这里扎克的妈妈本能地配合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给他提供了一条在学校普遍通用的规则。
紧接着,她表示了共情并说出他的感受。(“罗洛老师没有意识到你感到丢脸……”)听到妈妈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扎克可以向妈妈表达他更多的情绪。(“我知道!我想告诉她这个的,但她不听!”)
随后,他妈妈又一次明确说出使得扎克对老师表现出无礼的情绪,也正是这种无礼让他的老师觉得他不尊重师长。(“是,我知道别人不让你说话,你会多沮丧。”)
扎克感受到了妈妈的理解,自己也用了这个词。(“就是说啊,她弄得我这么沮丧,还拿走了我的铅笔。”)
但妈妈还没有说完。在整个对话中,她表示她和扎克的老师对扎克的行为有着不同的看法,向扎克表示理解,与他感同身受。然而,她不能到这就结束,因为扎克如果不改顶嘴的习惯(很可能是因为有哥哥、姐姐),还会在学校惹麻烦,除非他能改正这点。所以妈妈说“在学校呢,任何成年人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这点很重要”。
最后,她还教导儿子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为今后管教他争强好胜的天性做好准备,问他“你能试着做到不顶嘴吗,扎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