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博士生导师 教授 张仲明
一、少年期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加速
1.初中生生理发育加速——西施效应期开始出现
对异性的好感 11.12-15.16
身体成长加速 生理机能发育加速(男性肌肉强健,女性身体丰满,脑与神经系统逐步发育成熟,体貌特征开始接近成人)性的发育和成熟加速
2.初中生青春期发育提前的趋势
青春发育期提前到来 青春发育期完成缩短
性器官发育迅速上升 第二性征出现,性功能成熟 女生比男生早两年。
3.容易出现的身心紊乱
心理生物性紊乱(对极速发育产生陌生感与不平衡感,导致功能性紊乱 被夸大为疾病)
心理和行为偏差(神经症 病态人格 躁狂症)
二、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心理上的成人感(长大了可以自己做主)与半成熟现状(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之间的矛盾
心理断乳(离开爸妈,自己照顾自己)与精神依托(爸妈照顾的安全感)之间的矛盾
心理闭锁性(羞怯 秘密)与开放性(认知能力 活动空间 意识水平)之间的矛盾
成就感(可以胜任某些事情)与挫折感(有些事处理不好)之间的交替
这四种矛盾,伴随初中三年。
三、初中生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巅峰,初中生对各种材料的记忆都达到高值
记忆水平 记忆能力是最好的,即使枯燥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各种记忆方法可以记得住。
☞巅峰 黄金时期 多读点经典和诗词 需要他人督促
四、初中生思维发展到了形式运算水平
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去跷跷板那里看 画出跷跷板 利用物理知识求力臂)
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 推论出结论)
五、初中生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
初一初步具备(x y 代表量) 初三明显发展 高二基本成熟
六、初中生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12-24个月的时候 第一次飞跃)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注重穿着打扮)
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羞涩)
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注重他人评价)
有很强的自尊心(自信 自尊 自爱 自我价值)
七、初中生青少年的情绪和心境的发展初中生呈现不平衡或暂时性紊乱
初中生烦扰增多(形象 同伴集体中个人尊严和地位,父母关系裂痕疏离)
初中生孤独感,压抑感增强。(有思想 自我意识觉醒 想法不被被关注 不被理解)☞写日记来化解 主动关心,照顾他的觉醒 不能高压触犯她的边界
八、初中生少年期自我中心的特点,以独特自我和假想自我为代表自我中心现象是自我的感受,自我的认知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认知的现象
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特长 兴趣爱好
杜撰 想象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把自己想的很美好,把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全藏起来了)
现实的我与想象的我做比较 美好的想象被击碎
九、初中生第二逆反期出现——反父母(第一逆反期是2-4岁 自我控制)对外在强加的力量和控制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第二反抗期表现:
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
为社会地位的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
观念上碰撞
初中生反抗形式:
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
将反抗隐于内心,冷漠对待
第一第二逆反期的异同
时间:3岁左右 小学末期到初中阶段
共同点:独立自我意识增强 向控制方要求独立自主权 有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
不同点:
第一:按自我的意志行事,其重点要求行为 动作独立和行事自由
第二:人格独立 社会地位平等 精神和行为自主。
☞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逆反期的对策:
父母要认识和理解逆反期对心理发展的意义(证明孩子长大了,成熟了)
正确面对儿童逆反期这一客观现实(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焦点所在(耐心 陪伴)
正视少年儿童独立自主的需求
十、初中生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
1.网络游戏成瘾问题
原因:游戏本身的特征
青少年本身特点和人格特点
家庭环境不良和学习压力过大
2.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