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城的边缘

作者: 3c呀 | 来源:发表于2018-02-28 20:36 被阅读3次

      提起城的记忆,首先是将我拉回高中时代。那个傍晚,刚刚入座投入题海。一声沉闷的“咚”,伴随大地的颤抖,仿佛顺着一根无形的藤蔓蔓延,传送到我的笔尖。我抬起头,看着窗外,学校东面的旷野上,大型机械轰轰烈烈,尘土飞扬,一座新城正缓缓升起。

    后来啊,西面有了一座相同的城,接着是南、北。就这样,我逐渐接受我们被包围的事实,巨大的围城,自此再也不见冬日雾霭中的朝阳似初披上婚纱的新娘;再也不见蔓延的绿叶在五月满城尽带黄金甲;自此冬晨满地白霜蒙上尘土;自此,我没有了眺望这座城的闲情与渴望。

      我想起刘亮程在《今生今世的证据》中写道:“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所以我们拥有了繁华,拥有了荣昌,我们便以为日子好转。但人类发展就是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迂回。我们逐渐被包围,失去了环境与资源,再也没能拥有最初恬淡。所以我们知道了反思,开始怀念。如果给我一次行走世界的机会,我愿意避开最繁华地段,也不去荒无人烟之境,我愿意走在城市的边缘上,看向两边,一侧隐约霓虹闪烁,一侧清风半月蝉鸣。城市必须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一旦发展,他们要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芒间交替着绿叶。庞大的世界,我们的改造到最后还是为了回归最初,在围城下又建立出一个个小小绿色根据地。

      城的第二个记忆,关于思想。我会扼腕于《边城》里那个“也许再也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的淡淡守候,或者是想起《围城》中城外想进城内想出的婚姻;亦或在《双城记》中对最好最坏时代的思索做出停留;还有《城南旧事》里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城,赋予我们太多的思索与展望。就是这样的思索下,城的边缘风景便是——一侧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悟,一侧寻找认同的自我提炼。走在城市的边缘上,你可以陷入舒适的僵局,你不会彻底沦陷别人的沟壕,也不会固守自我的城池。这种行走让你学会发现,学会思考,你的意识城堡越发兼顾齐备。

      这样走在城边,你逐渐不再轻易被外界左右,无论功与过,你开始明白了些荣辱不惊的意义。尽管初次接触这种精神时它只存在于课本,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与自己遥不可及。可是你似乎是懂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它们支持你不惧失败不念荣耀。举世非之不加沮,举世誉之不加劝,这很难,这需要勇气,但走在世界这座城的边上,思想的独立、人格的坦然可以让你知道脚尖的方向,你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你知道了要恪守专一。兴许你还悟出些慎独的精彩。

      巧合的是,我的第三个记忆依旧在城边。这次的城边不再是发展,也无关思索。仅仅是停留于人中一个永恒主题——思念。城让我莫名想起我的家乡,一个小镇,不发达不落后,很安详很平和。外婆听说我再一次远离她,去往更远的城市读大学,永远忘不了那个日暮西沉的傍晚,当夕阳染红她的皱纹,她就那样坐在我身旁微微的叹着:“前几天下大雨我就剐心窝地想你啊...…人呐就是往高处爬,你母亲以前就是从乡里中学到镇上,又这么到了盐城,现在你去了南京...…”几滴泪还来不及从她脸上滑下就被她拭去,剩我无语凝噎。

      成长就是这样一次次的换城,来不及记清这座,就前往下一座。这时走在城边缘的意义,在于不时的回首,不时的问候与牵挂。望向那几个心心念念着我们的长辈,他们,我思来想去,借用张嘉佳的词“摆渡人”形容他们,不甚恰当,暂且一用。他们倾尽一生,把子女摆渡到岸的灯火辉煌一处,自己驻足阑珊彼岸,静静的想念,等待,等待归期难定的下一次归来。我愿走在城的边缘,可以向前展望,也不至于遗忘,这种安慰像给他们的一个微不足道的拥抱一样,若即若离。东坡说:“此心安处是吾乡。”或许走在城边的我们可以稍稍心安,也可以稍稍回望,愿每一座拥有心上人的城,都可以心安。

      关于城,我们都是行走者,穿梭在土木的城,思想的城,记忆的城。我想,你若行于城的边上,不会偏执,不会怯忘。你的目光,或许是更加深远,更加坚定,更加柔情。

    文/芦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在城的边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oi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