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周室悲歌
初,王姚嬖于庄王,生子颓,子颓有宠,蒍国为之师,及惠王即位,取蒍国之圃以为囿,边伯之宫,近于王宫,王取之,王夺子禽,祝跪,与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故蒍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作乱,因苏氏。
秋,五大夫奉子颓以伐王,不克,出奔温,苏子奉子颓以奔卫,卫师,燕师,伐周。
冬,立子颓。
(《左传 庄公十九年》)
我们很久不关注周王了,周室自从平王迁都以后,分别经历
五十一年,平王崩,太子泄父蚤死,立其子林,是为桓王。桓王,平王孙也。
二十三年,桓王崩,子庄王佗立。
十五年,庄王崩,子厘王胡齐立。厘王三年,齐桓公始霸。
这事情就发生在厘王时期,话说厘王的父亲,周庄王时期宠爱他的一个妾,生了王子颓。爱屋及乌,于是也十分宠爱王子颓,让周大夫蒍国做他的老师。
到了惠王成为周王,周惠王同学做起了房地产生意,他把蒍国变成了动物园。然后惠王占有大夫边伯的房子。夺取了子禽,祝跪与詹父的田,收回膳夫的俸禄,于是这五个人就发动叛乱,依靠苏氏。苏氏是谁呢?就是当年周王把他家的十二块地交换郑庄公的四块地,于是苏氏怀恨在心,此次联合这五位大臣,尊奉王子颓攻打惠王,失败。
逃到温地,当年就是郑庄公割麦子的地方。苏子侍奉王子颓逃到卫国。于是卫国、燕国军队攻打成周,冬天立王子颓为周天子。
郑厉公听到这个消息,一拍大腿,太好了,周室内乱,正是我的表演时间。
二十年,春,郑伯和王室不克,执燕仲父,夏,郑伯遂以王归,王处于栎,秋,王及郑伯入于邬,遂入成周,取其宝器而还,冬,王子颓享五大夫,乐及遍舞,郑伯闻之,见虢叔,曰,寡人闻之,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夫司寇行戮,君为之不举,而况敢乐祸乎,奸王之位,祸孰大焉,临祸忘忧,忧必及之,盍纳王乎,虢公曰,寡人之愿也。(《左传 二十年》)
那怎么表演呢?一方是正统的天子,一方是王子颓,选边站吧。郑厉公坚定站在周室这一边,那为什么站在这一边呢?不知道,郑厉公怎么看不像是个忠臣,大概认为王子颓那边卫国、燕国都下注了,只能试试冷门股了。
郑厉公出面调解,要求王子颓把王位还给周惠王,那肯定不听啊。但是郑厉公这是明白的,王子颓完全是被推上王位的,要想动王子颓,先要把羽翼减掉。
于是郑厉公抓住燕仲父(燕国的国君)、带着周惠王回国,让他住在自己原来待着地方,栎邑。这张牌打得太好了,谁敢说这个举动不对,就是弑君犯上。
秋天周惠王和郑厉公到了邬地,到了成周,取了周的宝器回去。
冬天,王子颓宴请五个大夫,奏乐,六代的歌舞。
郑厉公听到此事,大做文章。跟虢叔说:“寡人听说,悲哀、欢乐不是合适的时候,就会出灾祸。现在王子颓观赏歌舞,不知疲倦,这是以灾祸而高兴。古来的国君司寇行刑杀人,国君都要减少用膳,哪里敢以灾祸而高兴呢?篡夺王位,还有什么灾祸比这更大吗?面临灾祸,却忘记忧患,忧患一定降临到他身上。何不让天子复位?”
郑厉公说的这话倒是一套一套的,看来在外面流浪那么多年,倒是没有白费。郑厉公在实力和舆论上把握了先机。
二十一年,春,胥命于弭,夏,同伐王城,郑伯将王自圉门入,虢叔自北门入,杀王子颓及五大夫,郑伯享王于阙西辟,乐备,王与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东,原伯曰,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五月,郑厉公卒。
公元前673年,郑厉公和虢公会面,共同商量攻打王城。郑厉公侍奉周惠王从圉门进入,虢叔从北门进入。杀了王子颓和五个大夫。郑厉公设宴招待惠王,六代的乐舞不缺(郑厉公骂王子颓这点),惠王赐予疆土,自虎牢(制地)以东之地。
原庄公说:“郑厉公前面骂王子颓,结果后来又效法他,看来有灾祸啊”,五月,郑厉公卒。
郑厉公这一生够坎坷的,被逼为君,又被赶下来,在外流落十多年,再次复辟。在被逼下台之前,政治手腕确实不如郑庄公,但是回来以后,进步显著。郑厉公如果不死,还可以跟齐桓公比划比划,说不定历史就改写了。
郑厉公死后,其子即位,是为郑文公。
王巡虢守,虢公为王宫于玤,王与之酒泉,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鉴予之,虢公请器,王予之爵,郑伯由是始恶于王。
周惠王复辟成功,首功应是郑厉公。结果周惠王巡视虢公的地方,虢公为惠王在玤,建立一个行宫。于是惠王赐给他酒泉之地。
郑厉公设享利招待惠王,惠王把王后的鞶鉴(就是用镜子装饰的衣带)给了他。给了虢公青铜酒杯。
这两个东西,孰优孰劣一眼明之,酒器是礼器。而镜子只是日常用品,还不是周王的。
郑文公于是怨恨周王。
周室活该要死。且不说此次行动郑厉公居功至伟,就是郑国和虢国哪个强大,都不清楚吗?
15、齐国霸业
1、齐陈
二十二年,春,陈人杀其大子御寇,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颛孙自齐来奔,齐侯使敬仲为卿。辞曰,羁旅之臣,幸若获宥。及于宽政,赦其不闲于教训,而免于罪戾,弛于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请以死告,诗云,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使为工正
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国人杀死太子御寇,陈公子田完和颛孙出奔齐国。颛孙又逃到鲁国。齐桓公让公子完做卿,公子完说:“客居的小臣,受到齐君的宽恕,免除我的罪过,这是君王的恩惠,我所得已经太多了。怎么玷污这样的高位。所以冒死上告。《诗》说
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
于是齐桓公让他做了工正。
饮桓公酒,乐,公曰,以火继之,辞曰,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
公子完宴请齐桓公喝酒,桓公喝得很高兴。齐桓公说:“点上灯火继续喝”
公子完说:“臣下只知道白天陪酒,晚上不知道陪酒,不敢侍奉您”
齐桓公很高兴,这个陈国的公子很有仁义嘛。
这个公子完可不是平常人,为什么呢?
公子完出生之时,周太史过陈国,卜个卦吧。用《周易》卜卦,发现卦象从观卦变成否卦,结果是此子利于做君王的上宾。可能是说他会成为国君?也可能是到其他国家去发家?也有可能是不应验在他身上,而是他子孙身上。如果是其他国家,那必然是姜姓。两样事物不可能同时强大,有可能是陈国衰败后,他这一支会兴盛起来。
接着公子完就在齐国安家落户了,
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
懿氏为自己女儿找丈夫,发现陈完这个年轻人不错,卜个卦吧。发现这个卦象,结果是吉利。
凤皇于飞,和鸣锵锵
第五代子孙就会和正卿同列。八代以后取代齐国。果真八代以后田氏代齐,这是后话。
齐桓公引狼入室,他哪里想到这匹狼八代取代齐国。
2、齐鲁
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诸侯有王,王有巡守,以大习之,非是君不举矣,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左传 庄公二十三年》)
鲁庄公这年去齐国看祭祀社神,曹刿劝谏庄公。
他说:“不能去看,礼,是来整齐百姓的。所以会见是上下级的法则(鲁国是公爵国,齐国是侯爵国)。朝觐天子时纠正爵位的排列的仪式,遵循长幼的次序。征伐是用来诛戮对上不听命令的。诸侯朝拜天子,天子视察四方诸侯,是熟悉会见、朝觐的礼法。如果不是这样,国君就不会有举动。国君的一举一动都要被记载下来,记载不合法度之事,后世子孙有什么好看的呢?”
其实说这么多话,干嘛呢?其实你真以为庄公去见什么祭祀啊。实际上,前一年还发生一件事。
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其实鲁庄公是见他妈妈的最后一面啊。所以《谷梁传》说
《谷梁》:“常事曰视,非常曰观。观,无事之辞也,以是为尸女也。无事不出竟。”
鲁庄公不听劝谏,执意去齐国。
夏,公如齐逆女。
转过年去,公元前670年,齐女哀姜和鲁庄公结婚。鲁庄公跟前面的君主一样,亲自迎娶哀姜,于礼不合。当然历史永远会重演,这个姜女跟以前的人一样,又会闹出不小的风波。
3、结盟
夏,六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郑伯,同盟于幽。陈郑服也。
公元前667年,这次结盟,陈、郑都顺服了。
4、齐卫
王使召伯廖赐齐侯命,且请伐卫,以其立子颓也。
公元前667年,周惠王命令齐桓公出兵伐卫,因为当时卫国立王子颓。
二十八年,春,齐侯伐卫,战,败卫师,数之以王命,取赂而还。
于是第二年,齐桓公伐卫,卫国大败,以王命谴责他们,攻取财货回国。
这也标志了,齐桓公的政治势力开始被周王室承认了。
16、子元之祸
话说在中原地带,争霸的齐桓公正在享受他的霸业的同时,南边的楚国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跟一个女人有关,她就是前面讲的息妫。这息妫的楚国丈夫楚文王是死了,但是息妫还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楚成王虽然弑君夺位,但是羽翼未丰,国政全部落到了令尹子元头上。
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雠,而于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御人以告子元,子元曰,妇人不忘袭雠,我反忘之。
秋,子元以车六百乘伐郑,入于桔柣之门,子元,斗御疆,斗梧,耿之不比,为旆,斗班,王孙游,王孙喜殿,众车入自纯门,及逵市,县门不发,楚言而出,子元曰,郑有人焉,诸侯救郑,楚师夜遁,郑人将奔桐丘,谍告曰,楚幕有乌,乃止。(《左传 庄公二十八年》)
楚国令尹想要诱惑息夫人,在他宫旁建造房子,跳《万》舞。咱们也不知道《万》舞怎么能诱惑息夫人,大概就是一群男的光着膀子在火旁跳舞。反正跳的息夫人是心痒难耐。
息夫人就出来哭着说:“先君编排这个舞蹈,是演习战备。现在令尹不去上阵杀敌,在未亡人旁边跳这种舞,是何意思啊?”
子元说:“哎呀,女人都不忘记上阵,我却忘记了。”
子元是真的忘记了?前面讲“蛊”字,好戏还在后头呢?
这年秋天,令尹子元倾全国之力,北上伐郑。攻进了郑国的桔柣门。子元,斗御疆,斗梧,耿之不比率领前锋部队,后面跟着斗班,王孙游,王孙喜。
楚国军队,进入纯门,发现郑国内城的闸门没有放下来,楚国说了几句话,急急忙忙退出郭城。我们也不知道楚国人发现了什么事情,最有可能就是郑国人诱敌深入,埋伏起来。搞城市游击战。
子元说:“郑国有人才”
诸侯军急急忙忙来救援郑国,楚军已经跑了。
郑国人准备逃往桐丘,刺探军情的人说,楚国的帐篷上有乌鸦。什么意思呢?有乌鸦说明帐篷已经没人了,否则鸟是最容易受惊的动物。
看来郑国人现在一味逃跑,反正以后,楚国想进攻中原,第一站郑国。
郑国一看,被人打了,心里不痛快,打打弱国吧。
夏,郑人侵许。(《春秋 庄公二十九年》)
但是楚国这边还生气呢,我出动六百乘的战车,搞得现在什么没捞着。特别是子元,子元本来想博美人一笑,息妫不是说我不能打仗吗?我去揍郑国,结果惨淡收场。
楚公子元归自伐郑,而处王宫,斗射,师谏,则执而梏之。
子元越想越气,得了,我直接挨着息妫一起睡,搞持久战。子元把家搬到了王宫,斗射师劝谏,子元态度很明确,谁劝我我都不听,把这个人拘捕。
一住,住了两年,《左传》也没记载息妫有没有失节的表现,大概没有。
秋,申公斗班杀子元,斗谷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申公、斗班二人本来就对子元乱政之事耿耿于怀,现在又做出如此有悖伦常之事,杀死子元。毁家纾难,平息楚国灾难。
一个息妫,连续导致两个国家灭亡,一个大臣死亡。后代文人都愿意把国破家亡怪在女人身上,但实际上息国、蔡国是战略考虑,而子元专权乱政该有此报。
后人有诗云:
楚宫慵扫眉黛新,只自无言对暮春。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当然息妫还有很多轶事,比如桃花夫人的美誉,湖北至今还有桃花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息亡身入楚王家,回看春风一面花;感旧不言常掩泪,只应翻恨有荣华。
前面讲斗谷于菟成为下一任令尹,你说他们名字咋都这么奇怪,因为这是楚地方言,此人还有一个名字,那是大大地有名,叫子文。子文的角色跟管仲一样,辅佐楚成王,为楚国的强大,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18、北戎犯燕
冬,遇于鲁济,谋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
话说,子元被杀这一年,齐国和鲁国会见,两国领导人就燕国之事面见了一下,因为燕国招到山戎的进犯。
燕国是后来的战国七雄,我们对燕国的认识,大概就限于荆轲刺秦。燕国处于北方,是姬姓诸侯国之一,基本上燕国在春秋时期到战国早期,就是默默无闻,比秦国还惨。秦国好歹春秋还有一个秦穆公。而《史记 燕召公世家》春秋部分,就是两部分构成,一是君主世系,二是其他国家发生的大事。
这回燕国发生大事了,他遭到山戎的攻击了,其实燕国处于现在河北、北京一带,靠近北方高原。
于是齐桓公称霸,最重要的就是笼络姬姓诸侯国,没有天子承认,这个霸主可不好当。而鲁国的先祖周公和燕国的先祖召公都是西周的重臣,自然鲁国作为姬姓诸侯的代言人,也要管一管。
公元前663年,燕国告急。齐桓公救燕国,伐山戎,到了孤竹(地名)返回。燕庄公非常感谢,亲自送齐桓公入齐境。
桓公说:“你不是天子相送不能出国界,我不可以让你失礼。”,拿出地图,把燕召公原来到的齐国地方全部割给燕国,燕召公都傻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得了大片领土。
齐桓公告诉燕君,《史记》用“命”字,多有周天子的感觉。叫他内修国政,纳贡给周,好像西周早期的样子。诸侯听到这个新闻,都跟从齐桓公。
但是土地是周天子分封下去的,你怎么能随意就想割就割,这是礼崩乐坏的表现。
接着齐桓公
三十一年,夏,六月,齐侯来献戎捷,非礼也,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诸侯不相遗俘。
齐桓公来把山戎俘虏送给鲁国。鲁国人说,齐桓公这是失礼的,应该给周王,怎么能给鲁国呢?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感觉。
19、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鲁庄公做了三十二年国君,确实是比前两任长,但是确实感觉大限已到。
三十二年,春,城小谷,为管仲也。
齐桓公位管仲建了一座城。
齐侯为楚伐郑之故,请会于诸侯,宋公请先,见于齐侯,夏,遇于梁丘。
齐桓公为楚国攻打郑国之事,这好像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吧。召集诸侯,宋桓公先求见齐桓公。于是在梁丘非正式会见。
反正齐桓公是春风得意。
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雩,讲于梁氏,女公子观之,圉人荦自墙外与之戏,子般怒,使鞭之,公曰,不如杀之,是不可鞭,荦有力焉,能投盖于稷门,公疾,问后于叔牙,对曰,庆父材,问于季友,对曰,臣以死奉般,公曰,乡者牙曰,庆父材,成季使以君命命僖叔,待于针巫氏,使针季酖之曰,饮此则有后于鲁国,不然,死且无后,饮之,归及逵泉而卒,立叔孙氏。
话说有一天,鲁庄公在高处眺望,忽然见到一个女子名叫孟任,眼睛就盯着孟任。于是鲁庄公兴冲冲地跑过去,孟任也是奇女子,不理他。
庄公问,能不能做他夫人。庄公拿出随身佩刀,唰地一声,割破胳膊。孟任看到庄公此举,也割破胳膊,与庄公盟誓。
这样庄公就有了夫人,生了公子般,还有一个女儿。
一次求雨的祭祀中,庄公的女儿去看,结果圉人荦调戏她,于是哥哥公子般让人鞭打圉人荦。
庄公也去看圉人荦,看到此人力气很大,心里咯噔一下,想起南宫长万弑君一事。跟人说:“不如杀掉他,否则鞭打他会让他心存怨恨的。”
鲁庄公得病即将去世。又到了讨论继承人的时候。鲁庄公有三个兄弟:叔牙、季友、庆父。
这年,先向叔牙问,叔牙说:“庆父有才能”,庄公想庆父是我弟弟,他怎么能立为君呢?
又问季友,季友说:“那自然是国君你的儿子公子般了,如果谁不服,臣以死保护公子般”
庄公说:“方才叔牙说庆父有才能啊。”
季友于是派人以庄公名义,让针巫氏用毒死他。
说:“喝了吧,你的后代可以在鲁国享有名禄,否则,无后于鲁”
叔牙一饮而尽,死。鲁国立其子为叔孙氏。
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子般即位,次于党氏。
冬,十月,己未,共仲使圉人荦,贼子般于党氏,成季奔陈,立闵公。
这年,鲁庄公病死,不容易啊,前两任都是被干掉的。公子般做了国君,庆父派人刺杀了公子般。
季友逃亡到陈国,立闵公为国君。当年据说季友出生之时,有人为其占卜
男也,其名曰‘友’,间于两社,为公室辅。季友亡,则鲁不昌。
这样就完了。当然没有。
元年,春,不书即位,乱故也。(《左传 闵公元年》)
夏,六月,葬庄公,乱故,是以缓。
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请复季友也,齐侯许之,使召诸陈,公次于郎以待之,季子来归,嘉之也。
鲁闵公何齐桓公结盟,请求齐桓公帮助季友回国。齐桓公派人召回季友。
那有人问庆父既然弑君了,那干嘛不直接篡位啊?
很简单,如果直接篡位,诸侯怎么看,这直接告诉世界是我弑君的。有多少人支持这是个问题。
那么鲁闵公是谁的儿子呢?是鲁庄公跟叔姜的儿子。这个叔姜是哀姜陪嫁过来的,因为当时流行媵妾制,就是随正妻陪嫁过来的女子,一般就是亲姐妹。
哀姜是齐国的公主,于是当年鲁庄公非礼去亲自迎接。哀姜嫁过来是公元前670年(看15),而哀姜没有生育,她的妹妹生了鲁闵公。假设当年就怀孕,那么鲁闵公应该在公元前669-668年之间出生,而鲁闵公元年是公元前661年,也就是鲁闵公最大大不过十岁。
共仲通于哀姜,哀姜欲立之(《左传 闵公二年》)
原来庆父和哀姜通奸,鲁庄公带了绿帽子。这最大可能性就是鲁庄公压根不喜欢哀姜,摄于齐国,没办法娶了一个齐国的公主,他一直喜欢的是孟任。
哀姜想立庆父,但是摄于压力,和庆父商量。
所以庆父真够绝的,找一个十岁的孩子即位。最搞笑的是前面还跟齐桓公会盟,这会盟啥?
鲁闵公跟齐桓公提出要季友回国,但是十岁的孩子有这样的政治智慧,最有可能就是有人操控。季友回国对庆父没有好处,只有可能是齐桓公自己提出或者是季友在后面操控。
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巳,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巳,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公元前661年,冬天。齐国的仲孙湫来鲁国慰问。
仲孙湫回到国内跟齐桓公说
不去庆父,鲁难未巳
就是说庆父还在鲁国,如果不断根,那么乱政之事还会发生。
齐桓公问:“那怎么才能除掉他?”
难不巳,将自毙,君其待之
跟多行不义必自毙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齐桓公问:“能不能直接除掉鲁国?”
回答说:“不可以,因为周礼尽在鲁国,如果动了鲁国,如同把根拔掉,那么这个政治动荡,是齐国承受不了的。“
他的意思就是说鲁国是姬姓诸侯国的老大,如果动了鲁国,姬姓诸侯国连带周天子都跟齐桓公没完,这个政治动荡没法承受。
这个道理很明白嘛,就算是希特勒那样的战争疯子,前面还有大段时间是干吗?跟西方国家博弈,要个奥地利行不行啊?吞并捷克行不行啊?他能直接推翻凡尔赛体系吗?不可能,周礼就是当时的凡尔赛体系,摇摇欲坠,就是倒不下来。
仲孙说:“怎么才能称霸?
一、亲近讲礼仪的国家,就是尊王的表示
二、离间内部离心离德的国家,这是调和国际矛盾
三、灭亡昏暗暴乱的国家
望国君用这三种方法,称霸。
初,公傅夺卜齮田,公不禁,秋,八月,辛丑,共仲使卜齮贼公于武闱,成季以僖公适邾,共仲奔莒,乃入立之,以赂求共仲于莒,莒人归之,及密,使公子鱼请,不许,哭而往,共仲曰,奚斯之声也,乃缢,闵公,哀姜之娣,叔姜之子也,故齐人立之。
闵公之死也,哀姜与知之,故孙于邾,齐人取而杀之,于夷以其尸归,僖公请而葬之。
(《左传 闵公二年》)
当初鲁闵公的保傅夺卜齮田。鲁闵公没有禁止。
于是庆父派人暗杀了鲁闵公。那为什么又暗杀了鲁闵公?因为齐桓公把季友召回来了,如果季友召回来,那么庆父想要在后面操纵就变得十分困难。庆父有恃无恐就是因为哀姜是他后台,而且齐桓公把季友召回来,说明齐桓公不支持庆父。也有可能是齐桓公是想鲁国乱起来,好渔翁得利。
前面仲孙告诉齐桓公的意思,帮助鲁国平乱,这样在以后的外交上可以占有先机。既然第一张牌打出去了,只能继续支持季友这一方。
季友带领鲁庄公另一个儿子公子申逃到邾国。庆父逃到莒国。季友逃跑好解释,因为不想公子申也被干掉。再者齐桓公正在盯着,如果鲁庄公儿子都死绝了,齐桓公正好以诛杀庆父为名,吞并鲁国。所以必须保存这一点种子。
但是庆父为什么要逃?只能说国内国际的政治势力对他越来越失去民心,连杀两个君主,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国君呢?于是季友回国,立公子申为国君,是为鲁僖公。
鲁国贿赂莒国要求把庆父送回来,庆父被送回来。庆父派公子鱼请求赦免其罪,公子鱼哭的回来,
庆父说:“天命如此,公子鱼的哭声昭示我的死亡啊”,于是自杀。
而哀姜知道庆父杀死鲁闵公,所以他逃到邾国,齐国人索取哀姜,杀死她。鲁僖公希望哀姜的尸体回到鲁国,把她安葬了。
这样一来,这场庆父之乱算是平定了,这场动乱中,季友居功至伟。
成季之将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间于两社,为公室辅,季氏亡则鲁不昌,又筮之,遇大有之乾,曰,同复于父,敬如君所,及生,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命之。
我们讲过季友出生之时,卜卦的人说这个孩子是男孩,而且在君王之右,他是公室的辅弼之臣。季氏灭亡,鲁国不再昌盛。
继续卜卦,得到《大有》变成乾卦,预示着,
同复于父,敬如君所
生下来,在他的手心上有个友字,故以为名。
这样季友这一支就是鲁国的季孙氏,庆父这一支就是孟孙氏,叔牙这一支就是叔孙氏。这三大贵族合称三桓,其后把持朝政。
庆父这一支,后代有一个人大名鼎鼎,就是亚圣孟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