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象人需要用理性去引领本能驱动的大象,也是一个理性与感性协调共进的一个过程。封老师强调,我们不需要去管控大象,只需要懂它,骑象人和大象方向一致,目标一致,就会诸事顺利,成功达标。正如我们不需要出蛮力去斗老公、凶孩子,甚至斗小三……都不需要,只需要炼心,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内心,找到真我,不要去喂养那个让我们焦躁抓狂甚至偏激的“小我”(即“假我”),即可。生活中,马上活学活用有成效的感觉,真好!
昨天一大早,大语文老师发现儿子的学习跟得不那么如愿又留言我了,已经两个半钟不止的网课学习,彼时儿子已进入了期盼已久的海贼王“欢腾世界”。
所以对老师急着质疑的“笔记做了嚒?答案为何跟课上问他的相去那么远”之类的,他甚感烦躁——于是简单“粗暴”回:“哎呀烦不烦呀,没笔记就这样了!”大门一关。因为打断他了。
爸爸在旁,一听一看就hold不住进入“自动炸毛”状态了。我也超级不高兴,说了几句担忧。没想到爸爸以火箭速度与一门之隔的儿子进入火药味浓的“对峙”状态,爸爸说的那些话真的带了强烈人身攻击却不自知也不愿意承认,挡了三回无效还是挤出三句“重磅”话。
随后就听见里头“劈里啪啦”(他不敢对爸说狠话就只好用这样发泄愤怒的方式来回应,他没考虑到会更进一步激怒外头那只“大象”。可里头的“大象”已决定不吃素了,他要雄起),里外两头“大象”已完全、全盘控制住局面。(学了十倍好老师的课真好,现在以理性分析和想对策替代了以前的担忧无助,有时想着想着,竟然脑瓜里还会出现点“喜感”,感觉又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了,真好,这是不是叫“举重若轻”?)
我只会从爸爸入手。我说你:“你先冷静一下,不要说话,一个字都不要说,回避一下,不然只会激化,你两太像了。你刚才说了三句‘你副模样是不是想学僵尸?’‘你还吼啥不乐意?我们这样对你,你还不乐意自己走,赶紧gun dan去!’‘饿了?你饿了自己去冰箱找饺子煮来吃!’哪一句不是单纯的情绪发泄?也根本做不到也不想成真的,纯属过把孩子气嘴瘾?目的是什么?”
但还是挡不住那种家长惯性思维——“他这个样子,以后考不上高中就知道味道了!”(东扯西拉啦吧?老师只是说他哪一道题的答案没有很符合规范,笔记也没做好。这只能说明他这一节的状态可能出了些问题,同时过后他疲累了也觉得老师家长不分时间就强行插入要打扰他,他觉得简单粗暴了所以态度不好,听到爸爸人身攻击式的怒言谩骂就hold不住“大象”了,儿子好了大半个月的情绪状况又出现反弹)。
好,爸爸开始转入“转移矛盾焦点和责任”的方向,把矛头对准了我——“反正在你眼里,他的状态和表现都怪我,都是我的错,你呢?你和他怎么相处的?你为什么又能把他的渣全都逼出来?”
我瞬间就觉察到我刚才的表述激起了爸爸的“雄性攻击性”了,于是,一边说“你回想一下你青春期时如果听到这些话受到这样的对待内心什么感受的?只是反馈模式不一样而已,都是很难受和激化矛盾的吧?只是你从小就被调教得顺服这种方式和压抑自己的情感而已,所以现在情绪模块‘一点就着火’了呗,就是小时候情绪关没过好啊现在当补课吧,我可不想老看见两个青春期在那里‘掐’”,一边把他请进房间关上门先冷静,在空间上让大家先保持距离各自冷静。发现有效,他矛头不再指向我了,我已经引导“大象”静下来开始思考。
儿子那边厢,虽然爸爸威胁他没饭吃除非自己煮,他依然定若神针、忍饥挨饿看《海贼王》,看最后谁心疼?还不是无辜躺枪的第三人——我?爸爸自己在房间里一直不出来,说要辟谷不吃午饭了。后来我弄好了还是以美食诱惑了他吃点。
实话实说,小伙子现在情绪转换还是算快的,我想会比很多同龄人甚至大人抽离快——他现在自己说了不妥、过份的话或做了这类事,大概半小时~两小时以内能自己“从男孩的山洞”里出来跟我们主动亲近和力求和解,甚至很多时候可以先主动道歉、抱抱我们大人。以前他对爸爸做不到这样,心中充满了恐惧感,一直需要我在中间调和,我也会借机跟他分析爸爸的情绪模式和成因,并肯定他的进步、鼓励他要帮助进步中的爸爸控制情绪不要刺激他的情绪,要保护好这个家,爸爸很重要……之类。现在他已经进步很大了,可以主动冰释前嫌、采取行动解决问题了。这是我看到成长中的他好的地方。
爸爸呢,开始愤怒得不行,说要走,没眼看这家伙。我一想那怎么行?我这两天周末赶课件特别关键,必须把他劝住!虽然我看到他的方式不妥和儿子又回到从前依然会觉得扎心,但淡定了,不会无助了,以前也学了“大脑皮层负责基本的情绪和情感,‘杏仁核’就包裹在大脑皮层里面,负责打、逃或者呆着不动。”但就是不懂得运用到解决问题上,还会被人家挑动情绪卷入失控的纷争当中。
我是这样把他劝住的,顺便稳住了明天的心,决意这两天要把儿子全然无保留地交给他的:首先说:别逃避呀,总不能我们这些身边人只能呈现好的一面你就多看两眼甚至心花怒放,不好的时候你就没眼看就走,那不是负责任的行为,是逃避,也不是父母该有的样子,小孩子不懂事是无可置疑的事实了,我也不是怪你把责任推给你,但现在是情绪化的时候,不宜做任何决定包括走,更不要随便抓住个道德问题就给判死刑,听史老师这么一说未来就考不上高中啦?这都不是大脑正常状态下说的话,“杏仁核”打完就想逃吗?万一等下儿子冷静了他去找你找不到人呢?你都不给他个台阶下?不给他和你良性沟通的机会?不让他有反思的缓冲时间?
然后,我打“温情牌”——“何况我多么需要你在身边,你不支持我,我的课怎么出得来?我哪里放心儿子和你这样互相伤害,心都完全静不下来的。”
以前,面对冲突,我就是自己也陷入到情绪低落或发泄当中,不懂得这样区分开关系与情绪场合来沟通,而且经常用文字打过去,人家在上班就会误解或分神,重要事情要找适当时机当面说并且要有互动而不是单方面灌输一面之词。现在反思,一来是认知跟不上,二来是思想不够成熟。
最后再强调一下,课程对我来说多么重要,我真的有多想把这事做好……就谈自己的感受,避开道理和评判。人家就软下来了,不走了,不多久儿子吃完我的爱心午餐,貌似也“融化”了,也愿意听我几句唠叨,自己加深了点反思,主动进爸爸房间去道歉和求和解了。
喜剧收场:人家父子二人世界,学习、扑克牌、看电影、共进浪漫晚餐一件不拉下;我,专心致志跑图书馆写课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