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热点应答的主题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针对整本书的阅读教学问题,黄老师给了我们三个基本策略。这三个策略就像黄老师的课一样朴素、实用,值得我们细细研读。
一、“指标”引领,任务驱动,在通读和读通中实现让学生真正读书的基本目的
黄老师指出自己曾非常想给老师和学生上整本书阅读的课,但一直比较忐忑,“因为学生没有读也不准备读,这样的上课实在是没有意义。”这确实是我们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痛点。一直以来,我们提倡学生多读书,但往往是导读课上得好。学生表示有兴趣要读,但读书开始后,少了任务驱动和读后评价,学生的阅读就很难走向深入。甚至有的同学,读一点就放弃了。所以我们自以为该读完后去上的阅读交流课,就会发现活跃的,能跟上老师思维的学生就只有几个,大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读,或者根本没读懂。
确实。读书,读下去才是进一步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前提。为了真正让学生读下去。黄老师提出了第一个策略:“指标”引领,任务驱动,在通读和读通中实现让学生真正读书的基本目的。
关键词(1)通读:
弄明白了第一条策略中几个关键词的含义,也就明白了第一条阅读教学策略。我们知道,学生阅读是整本书教学的前提。我们为了让学生真正读有所获,能够提升,往往还想让学生“好好读”,那“好好读”的标准是什么呢?
那就是:通读和通读。
很明显,通读是基础,至少,这本书要读一遍。读通,即读得明白,是更高要求。那,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读通,都要深入呢?黄老师说,有的书二者都要,有的书只需通读。那什么是通读呢?“学生完完整整地把书好好看了,最好看个两三遍。”这就是通读。
通读的要求很简单,但往往学生“没有时间读书,有时间也不愿意读书”。为此,怎么办?这时候,就需要启用“任务驱动”。
(2)任务驱动
黄老师给出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一本20万字左右的书要完成这样几个任
(1)写一句话推荐词;(把握精髓,精准推荐)
(2)写一篇300字的内容简介;(通篇把握全书)
(3)写一篇3000字的书或者读后感;(思考系统化)
(4)不连续摘抄10个片段,每个片段100字左右;(了解大概内容)
(5)选择不连续的10个片段写20处点评。(进行阅读思考)
为什么黄老师说:“只要完成了这样的任务,一本20万字左右的书也“读”得差不多了。”呢?这几个任务设置的合理性在哪里?如果我们真的理解了,那以后面对字数更多或更少的书,我们也就会有自己的思考了。
很明显,这几个任务是有先后的。(4)是指向阅读过程的,基础的,也是最开始的任务。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间就了解了书的大概内容。这时候的理解是浅显的。
(5)可能是(4)之后的阅读“动作”,也可以和(4)同时进行,但(5)就已经开始引导学生表示自己独立地思考,逐渐引导学生将阅读引向深入了。这两个完成以后就可以进行任务(2)了。即对全书有个大致的了解,了解书向我们传达的内容。概括全书的内容。
(3)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还要写上自己的读后感,加上自己的思考。最后,在几本“通读”的基础之上,就可以深入思考出一句最能表达书籍特点的推荐词了。
所以我觉得这几个任务可以排序布置给学生,会让他们的行动更准确:
(4)(5)(2)(3)(1)
这样的学习任务,虽不花哨,但简单务实,任务层层推进,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被任务驱动,就能很好地完成整本书的“通读”。理解力,归纳力差的同学,为了完成内容概括或者写读后感的任务可能还需要多读几遍。
“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学生只要完成了这样的任务,就能“通读”。如果让我们自己设计,如果书的字数多一点,就在原本(4)(5)的任务下,多加几处不连续的摘抄,点评。如果书的字数少,就减少几处(4)(5)的任务。至于(1)-(3)这几个任务,可以加减,也可以不动。灵活设计即可。
黄老师这种扎实推进阅读教学的策略方法让人敬佩!
关键词(3)读通:
在整本书阅读中,黄老师指出
读通:“就是对一本书的内容,有了比较好的把握。”
关键词(4)“指标”
怎么读通呢?可以看“指标”。这个“指标”就是整体把握好(读通)的标志是:
(1)文学作品把握了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学术著作把握了作者的主要观点;
(2)文学作品把握了主要人物的主要特征,学术著作把握了书中的主要概念和主要判断;(3)文学作品把握了主要情节,学术著作把握了主要概念、主要判断之间的关系;
(4)形成了自己对整本书的评判,对书的思想和表达形式有自己认识和评价--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可见,根据不同的文体,这个“指标”是不一样的。只要“指标”达成了,离读通就不远了。
读通,除了达标,还要有任务驱动,二者结合就能基本达到引导学生把书读通的目的。为了促进任务的完成和提高任务完成的品质,教师还要结合任务组织相应的“其他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黄老师在教学《红楼梦》时就是靠一系列的任务驱动学生,读通的。(书265页四个任务)
总结:任务驱动--实现 通读
指标+任务驱动(学习活动、教学活动辅助)--实现读通
至此,教学的前提基础也就打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