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整个中国社会和经济进入转型期,这个不二诀窍似乎不太奏效了。大量企业特别是成功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钱好不好挣”的问题,他们开始考虑突围、转型,尤其在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之后,“向死而生”这种决绝的话题也开始被广议。此时,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自上而下影响整个企业转型成功与否以及如何以文化驱动转型的内核力量,被放到了聚光灯下。
首先,保持危机感,形成凝聚力。善于打造企业文化的企业,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断地创造企业危机感,或者不断激发在企业内部,掌控资源的核心人员的个人危机感。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成功企业虽然吸引了非常多高级人才,却无法形成合力。道理很简单:高级管理人才和核心业务人才,绝大多数没有危机意识。如果无法形成凝聚力,企业将很难成为有机体,企业文化建设也就只会是一句空谈。
其次,提升新技能,满足个性化需求。很多企业往往强调大家“舍小家而顾大家”,强调流程化组织的构建以及员工对组织的遵从,这显然与每个员工对个性化感情和尊重的需求是矛盾的。对于企业能否在运营效率和员工个性化需求之间达成平衡,数字化转型,往往是其可能选择的路径。针对以流程驱动为主的行业,比如生产型企业,尽可能通过数字化手段,用新技术去取代对工人的依赖;而对于知识型企业,例如由研发、技术、专业等驱动的企业,数字化的关键所在不仅仅是新技术在价值创造环节的直接运用,还需要通过数字化将传统后台职能打通。
最后,塑造企业身份,增强员工使命感。企业转型成功的终极模式是全企业使命感和价值观的高度一致。那些真正伟大且被大家熟知和认可的企业,往往拥有独特的身份和“人格”,即企业形象。这种独特的企业形象,在变革不确定性越高的情况下,就越显得鲜明和重要。企业领袖(而不是管理者)需要用企业形象这样的身份去引导团队走出迷雾,帮助企业去判断和甄别中长期发展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所在,同时也更容易让企业与社会及个人连接紧密,从而提高企业成功进入新世界的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