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分享
知道了写作秘诀,你也会写诗经体 || 诗经·国风·召南·江有汜

知道了写作秘诀,你也会写诗经体 || 诗经·国风·召南·江有汜

作者: 疏雨圆荷 | 来源:发表于2023-03-16 19:41 被阅读0次

诗经·国风·召南·江有汜 

《江有汜》是《诗经·召南》中的一篇。是先秦时代民歌。整首诗共三章,每章五句。这是一首弃妇诗。从诗中写到的“江”、“沱”看来,产地是在召的南部、古粱州境内长江上游的沱江一带。女主人公可能是一位商人妇。商人离开江沱返回家乡时将她遗弃了。她满怀哀怨,唱出了这首悲歌,诗中的“之子”,是古代妻妾对丈夫的一种称呼,与《诗经·卫风·有狐》的“之子无裳”的“之子”一样。

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注释:

诗经·国风·召南·江有汜

《江有汜》是《诗经·召南》中的一篇。是先秦时代民歌。整首诗共三章,每章五句。这是一首弃妇诗。从诗中写到的“江”、“沱”看来,产地是在召的南部、古粱州境内长江上游的沱江一带。女主人公可能是一位商人妇。商人离开江沱返回家乡时将她遗弃了。她满怀哀怨,唱出了这首悲歌,诗中的“之子”,是古代妻妾对丈夫的一种称呼,与《诗经·卫风·有狐》的“之子无裳”的“之子”一样。

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注释:

⑴汜(sì四):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

毛《传》:水决复入为汜。

朱《传》:水决复入为汜。

高亨《今注》:小水出于大水,又入于这条大水为汜。

⑵归:嫁。

郑《笺》:妇人谓嫁为归。

袁梅《译注》:归,指归妻,即娶妻。古代婚礼,男子到女方家亲迎以归。

方氏《原始》:归也者,还归指归,非于归之归也。

高亨《今注》:归,回家。

⑶不我以:不用我。

郑《笺》:以犹与也。

朱《传》:能左右,之曰以,谓挟己而偕行也。

陈氏《传疏》:以,用也。不我以,不用我。

程俊英《译注》:以,用。不我以,是倒文,即不用我,不需要我了。

⑷渚(zhǔ主):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水中小洲曰渚,洲旁小水亦称渚。”

毛《传》:渚,小州也。水岐成渚。

王氏《集疏》:水中小洲曰渚,洲旁小水亦曰渚。

⑸不我与:不与我。0

⑹处:毛《传》:处,止也。

朱《传》:处,安也。得其所安也。

闻一多《新义》:处读为鼠,亦忧思之谓。

朱守亮《评释》:处乃楚之借,病也,苦也。

邓荃《译注》:处,居住。

袁梅《译注》:处,归。其后也处,到以后,你会悔过而重回我身边。

⑺沱(tuó驼):

毛《传》:沱,江之别称。

糜裴《欣赏》:江水之别出歧而为二者之沱。

郑《笺》:岷山道江,东别为沱。

《译注》:沱,长江上游的支流。在今四川省中部,于泸州市汇入长江。

高亨《今注》:小水入于大水叫做沱。

杨任之《译注》:沱,水回流之处。义同汜。

⑻过:

朱《传》:过,谓过我而与俱也。

裴普贤《读本》:过,过访。

王氏《集疏》:过,至也。不我过,谓不至我所。

程俊英《译注》:过,到。

马氏《通释》:不我过,即不我去,不我绝也。

⑼啸:

朱《传》:啸,蹙口出声以舒愤懑之气,言其悔时也。歌,则得其所而乐矣。

高亨《今注》:啸歌,吟咏,歌唱。

闻一多《译注》:啸歌者,即号歌,谓哭而有言。

(10)啸也歌:边哭边唱

译文: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大江自有分流水。这个人儿回故里,不肯带我一同去。不肯带我一同去,将来懊悔来不及!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大江自有洲边水,这个人儿回故里,不再相聚便离去。不再相聚便离去,将来忧伤定不已!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大江自有分叉水,这个人儿回故里,不见一面就离去。不见一面就离去,将来号哭有何益!

章法:

第一章: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第二章: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第三章: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江有汜》一共三章,每章五句,共十五句。

赏析:

这是一首弃妇诗。从诗中写到的“江”、“沱”看来,产地是在召(在岐山,周初召公的采邑)的南部、古粱州境内长江上游的沱江一带。女主可能是一位商人妇。那商人离开江沱返回家乡时将她遗弃了。她满怀哀怨,唱出了这首悲歌,诗中的“之子”,是古代妻妾对丈夫的一种称呼,与《诗经·卫风·有狐》的“之子无裳”的“之子”一样。

三章诗的开头都是写景。“汜”、“渚”、“沱”,上面的译文都从支流这一意义上翻译,而在弃妇心目中,这一条条不同的支流都是看得见的具体存在。她住在“汜”、“渚”、“沱”一带,她丈夫当年从水路而来,最后又从这些支流中的一条乘坐小船悄然离去。从表现手法说,各章的首句都是直陈其事,用的是赋体;从江水有支流,引出“之子归”的事实,则在赋体之中又兼有比兴的意味。

诗中的丈夫是一位薄情郎。在三章诗中,那弃妇分别用“不我以”、“不我与”、“不我过”来诉说丈夫对她的薄情。“不我以”,是不一道回去;“不我与”,是行前不和“我”在一起;“不我过“,是有意回避,干脆不露面。丈夫在感情上是如此吝啬,做的是那样地恩尽义绝,无需再添加笔墨,其薄情薄意已如画出。

诗中的弃妇是一位自信心很强的女人。她相信自己在丈夫感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因而预言丈夫今日的背弃行为,日后必将在感情上受到自我惩罚,这就是各章结句所说的“其后也悔”、“其后也处”、“其啸也歌”。值得注意的是,丈夫将受到的感情上的自我惩罚与他背弃自己妻子的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我以”引出“悔”,“不我与”带来“处”,“不我过”导致“啸歌”。其愈是绝情,其后果也就愈加严重。当然,这只是弃妇一厢情愿的假想之辞。事实上,那男子很可能事过境迁,在感情上并不引起任何震动。对于理解这首诗来说,重要的不在于弃妇自信的论断日后是否会成为事实,而是隐藏在这一论断背后的弃妇思想感情的复杂性。弃妇设想故夫日后会后悔今日的背弃行为,其中就隐含了弃妇对于夫妇关系重归于好的企盼;预言故夫今日的轻率必将招致日后的痛苦,这又泄露出弃妇恨过于爱的报复性的心态。这是她的软弱,也是她的坚强。由此决定了这首诗风格上的特点,既一唱三叹,极尽缠绵,又柔中见刚,沉着痛快。

此诗每章的前三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其中第三、四句重出——男子的薄情集中表现在这一句,女子的痛苦不幸也根源于这一句,因而采取了反覆咏叹的形式。重出的这一句子中的关键字,各章不同。从一章的“以”,一转而为二章的“与”,再转而为三章的“过”,愈转愈深,丈夫如何薄情,做妻子的又是如何痛苦不幸,都因了这一关键字的置换而得到一层深于一层的表现。全诗形式整齐,结构严谨,用字精审,笔法却极为自然,语言又十分浅近,达到了精工与自然、深入与浅出的完美结合,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水平。

历来对此诗的解释不一。或以为是媵妾因受正妻排斥、不能陪嫁而作,“之子”指正妻(见《毛诗》小序);或虽认为这是一首弃妇诗,“之子”指薄情的丈夫,但认为“啸歌”者是弃妇,所谓“啸歌”是弃妇自我排遣的一种表现(方玉润《诗经原始》)。这些解释都与原诗的实际不合,故不取。

语言说:

戴君恩《臆评》:跌一句妙。

陈氏《臆补》:每章以跌笔作收笔,句法神品。

牛氏《啸歌》:二字拆用得妙。

裴溥《诗经》:《诗》多叠字,例如《关雎》的‘关关’,《夭桃》的‘夭夭’;多叠韵,例如《关雎》的‘窈窕’,《卷耳》的‘崔嵬’;多叠句,则如本篇第一章的“不我以,不我以,第二章的‘不我与,不我与’,第三章的‘不我过,不我过’。叠字、叠词、叠韵,都使诗有音韵上的美妙,而叠句则有感情重复和辗转的作用。

影响说:

邓氏《绎参》:第四句连叠三字句成章始于此。此《阳关三叠》第四声也。唐诗盖此祖。(《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是一种琴曲。此曲各派琴谱均以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情别绪。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

创作手法:

《召南 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一)用韵:

韵脚:

每章一换韵:

第一章:汜、以、悔。

第二章:渚、与、处。

第三章:沱、过、歌。

(二)句式: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1/2,2/1,1/2,1/2,,2/2。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1/2,2/1,1/2,1/2,,2/2。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1/2,2/1,1/2,1/2,,2/2。

(三)结构: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三     整体结构:

名+动+名,之子+动。副+人称代+动,副+人称代+动,其后也+动。

名+动+名,之子+动。副+人称代+动,副+人称代+动,其后也+动。

名+动+名,之子+动。副+人称代+动,副+人称代+动,其后也+动。

(四)章法:

第一章: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第二章: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第三章: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召南 江有汜 》一共三章,每章五句。


我的练习:

山有松

文  疏雨圆荷

山有松,之子隐。得我逢,得我逢,其后也冲。

山有月,之子居。得我悦,得我悦,其后也澈。

山有寺,之子修。得我皈,得我皈,其心也随。

相关文章

  • 柔弱与坚强并存——《诗经·国风·召南》第十一首《江有汜》赏析

    原诗: 《诗经·国风·召南·江有汜》 江有汜, 之子归,不我以。 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 之子归,不我与。 ...

  • 读名篇(9)

    [诗经·国风·召南•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 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 不我与,...

  • 《诗经》22 江有汜

    《诗经.国风.召南》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江...

  • 与《诗》同行(35)

    《诗经》——召南篇——【江有汜】 弃妇诗。 《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

  • 诗经|国风·召南·江有汜

    江有汜(sì),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水决堤啊又流回,心爱的人儿别处飞,从此再不和我相随。没有我相...

  • 诗经连载22

    国风.召南 江有汜 江有汜 之子归 不我以 ...

  • 诗经赏析:国风·召南·江有汜

    国风·召南·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 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 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

  • 《诗经·国风·召南·江有汜》解读

    全诗三章。三章诗的开头都是写景。"汜"、"渚"、"沱",上面的译文都从支流这一意义上翻译,而在弃妇心目中,这一条条...

  • 【读书】诗经-国风-召南-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

  • 2019-02-01

    《诗经.召南.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道了写作秘诀,你也会写诗经体 || 诗经·国风·召南·江有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ed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