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亲后事刚处理完,亲戚朋友们一起吃完“红饭”(当地习俗需要请参加追悼会的亲戚朋友吃饭叫红饭);我的姑姑婶婶叔叔一起回到我家,为了一点小事大吵大闹起来。
姑姑说:“你叔叔要把阿嬷(我奶奶91岁,由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按照风俗我们没有把父亲去世的事告诉她老人家,让她住在我二叔家)接回来我家。然后姑姑们大势地骂二叔;他们和二叔在红饭中起了冲突,二叔就回家不吃饭了。然后叔公(长者)也打电话给二叔在跟二叔讲道理沟通;整个氛围一片喧哗中;电话中沟通也是长辈身份大道理教育方式进行。如果此刻阿嬷被接回按照风俗上是对她老人家不好的。眼看白事刚办完家里就一片混乱,必须处理了。
跟二叔的女儿我表妹交流了一会,得知她爸爸二叔昨晚说的好好的,愿意照顾奶奶她一阵子。怎么突然又变故了??我的第一反应告诉我或许二叔本来跟奶奶关系不好可能不想照顾奶奶故意找幌子撒泼把奶奶送回来。但是也不至于等不到7日吧。7日后我们就会送回来的。那个时候我知道只有自己打电话沟通处理才行,跟叔叔姑姑他们纠缠说明只能把事情越搅越浑;姐姐一边安抚在场的姑姑叔叔们;我就走开打电话给二叔。接通电话迎面传来的是二叔愤怒抱怨的情绪;他的声音大而含糊,愤怒激动情绪让我根本听不清他在说什么他只是说“我马上叫车送阿嬷回你家”“我马上叫车送她回你家”重复这样。
此刻我知道我不适宜沟通阿嬷的事,唯一能做的只是倾听他;“顺人”照顾到对方的需要和情绪,先把他的情绪降下来才能沟通的了。“不失己”在问题解决之前,为自己的需求负完全的责任,即使他要把奶奶送回来我也相信是可以处理安顿好奶奶。接下来二叔讲了姑姑们对他的不尊重,看低他,他认为所以的人都看不起他,他愤怒,阿嬷对他的不公平对待,自己经济的压力...等等;大约半个小时后他的语速慢慢降了下来,再一个小时后可以感觉到他稍微平和一点,但是还是执拗与这些陈事中无法释怀。我深知无法马上改变他,试图请他出来吃饭解决问题也请不动;自己也不能过去他家(办理白事后按照风俗7日之内不能去别人家)只能暂停沟通让他自己独处冷静一下。我相信像他女儿说的那样他只是在气头上,他是不会马上将奶奶送回来的。事实也是如此;我们买瓶酒(由于喝酒事引起的争端)让她女儿回去送给他再沟通。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小时,表妹回复二叔气消了,不会再把阿嬷送回了;
通过这件事我领悟到很多看起来非常棘手的问题其实只要做到顺人顺其心而不失己,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同时处理事时不需要太过于急于求成,达到目的(例如劝阻二叔不要一时之气把奶奶带回)。
问题解决的出发点以爱的思维介入而不是怕的思维里面:如果一直怕奶奶无法安顿,跟二叔沟通时总是涉及这事,就无法真正进入倾听他内心、与他共情,做到彼此心与心的链接,倾听把他从负能量中带出来。共情他认为愤怒不公的部分。心顺了事才能解决。二叔虽然是个大人但是安全感非常缺失;这跟奶奶从小没有多关心他有关,他也愤怒不公,奶奶为什么总是帮三叔从来不帮他。所有情绪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带着理解与不评判之心看待。顺人即顺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