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问候老东家的老领导,了解下他的状况,说到一个问题,他因为朋友介绍去了一家小公司,呆了不到二个月就离开了。我也经历过从上市公司到一家小的集团公司工作,呆了不到半年离开。想了下原因,离开上市公司规范的环境,会发现小些企业有个坏毛病,工作氛围不太好,中高层员工都相当会讨好老板,以期望得到更好的报酬,至于遇到新人,大家步调会一致对外,工作上对人不对比事,不给新人条件做出成绩,估计这才会让老板认为现在的人员才是最好的,给的薪酬是值得的。直到新人能坚持折腾到融入这个环境,又开始新的一轮一致对外。我以为小企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老板的问题,老板一人说了算,人治。
人治与法治,就像集权与分权一样,它同样不是“是非”的问题,而是“阶段”的问题。
一、概念:人治与法治
Intel公司CEO科再奇突然宣布离职。为什么?因为他与某位员工有“亲密关系”。虽然科再奇大学一毕业就加入了Intel,从工程师到CEO,勤勤恳恳服务了36年。但是,制度就是制度。科再奇必须辞职。
Intel在宣布这则公告的后半句:CFO罗伯特将担任Intel临时CEO,即刻生效。
Intel能这样严格执行法治,是因为它手上始终握有选择权。而握有选择权的“成本”,就是足球场外的候补团队。
二、运用:
法治是有成本的。应该在什么时候法治,什么时候人治呢?
1.创业期:人治。企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创业期,成熟期,和转型期。
在创业期,团队人数很少,资源特别紧张,当然更没钱养什么候补团队。老板一眼就能看见到所有员工,一言堂就人治了。
2. 成熟期,法治。
公司有上1000个员工了。老板一人也管理不过来了,必须诉求法治。人治讲求权变,法治讲求不变。所以一旦走向法治,就必须严格执行。
法治的成本包括:立法成本、执法成本、司法成本。
立法成本如HR有专人制定招聘方法,行政部有专人制定员工守则,财务部有专人制定报销制度。有人有法不依呢?按制度轻则警告、处罚,重者要解雇。需要候补团队了。
然后万一有人有法不依呢?轻则警告、处罚,重者要解雇。这时,需要执法成本--候补团队了。
谁遵守,谁不遵守呢?这时,需要司法成本--审计和督查团队了。
3.转型期,回到人治。
转型期的本质,是第二次创业,再次回归不确定,又开始新的一轮创业期,成熟期。多次往复,创始人会逐渐找到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一旦拥有了大家真正信仰的文化,你就会进入梦寐以求的“无为而治”。当然,这个对现在大部份企业来说有些难。
三、思考
这世上大部分的问题,到最后都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程度的问题,阶段的问题,甚至是成本的问题。
昨天说我的老东家,我以为立法成本建全、执法成本不建全、司法成本建全。在集权有道考核不够严格,原因是执法成本--候补团队不强,如果有足够候补队员,就不用顾及总经理脸面严格考核了。
对于独生子女家庭,面对孩子的教育 ,只能花更多心思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没有候补队员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