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作业本一班•十年之约千字文备选
十年之约 | 归乡漫步,“附近”重塑(2023年11月总结)

十年之约 | 归乡漫步,“附近”重塑(2023年11月总结)

作者: 梦也馆长 | 来源:发表于2023-12-12 15:06 被阅读0次

11月,京城秋意渐浓,冬日脚步临近。我和艾米一同飞往江西老家看望奶奶。自父亲百年后,因公卫事件等因素,我们并未寻到机会回老家探望,奶奶大概是太想见见艾米这位孙媳,多次在视频通话时让我们回老家看看。

年假余额所剩不多,我们只好周五出发,周日返回。抵达昌北机场,外面淅淅沥沥下着小雨,但气温比北京高了不少。

我在出生不久时,曾被父亲带到老家住了数月。至今返乡的次数屈指可数,上一次还是在大概7、8年前。记得上次回家是在春节,辗转于各位亲朋家,还与父亲一同去了县城周边为数不多的一处景点——萝卜潭。如今再次返乡,奶奶家的小院内金桔依旧,身旁人换成了艾米。曾经八叔家爱看熊出没的小姑娘已经上了初中,个子高了不少,她虎头虎脑的哥哥正在实习,昔日的毛寸小子变身为顶着一头烫发的调酒小哥,不禁令人感概物是人非。

老家位于宜春市边缘的一个小县城。县城的样貌与记忆中相比,变化不小。尤为明显的,是老家小院门前的土路,时隔数十载终于在城镇更新的背景下,铺上了沥青路面。小院旁边是县城的师范幼儿园,但收费不菲,所以家中的学龄前孩子们都只能去不远处的私营托儿所。

奶奶在老家盼望我们的到来已久,如今终于得偿所愿。在第一天晚上,奶奶拉着我和艾米的手,滔滔不绝地说着,语气郑重。我在北京长大,少识乡音,艾米更是听的云里雾里。但我听出奶奶的话音里,既有对我们到来的喜悦,也有对斯人已逝的痛心。奶奶正如那个年代县城中的大多数女性,一生未曾远足,但心志坚韧远非我们所能想象。过去的十余年里,她先后经历了幺子、伴侣和长子的离世,又常年遭受风湿病痛的侵扰。如今在奶奶的脸上,岁月铭刻下数不清的沟壑,却仍然在看到我们的瞬间绽放出光彩。

漫步在细雨中,我第一次仔细地观察起这座县城。县城不大,人口大约20万,且呈现持续外流之势。或许是因为雨下不停,即便是县城里最繁华的步行街,也人迹寥寥。县城风貌与印象中改观不少,部分核心地区的主干路与街道崭新,与大城市也相差无几。但发展的均衡度不足,随着人口流失,产业也难以为继,一些旧时的产业区略显破败,难寻新业态的发展空间。潦河两岸的建筑以高档住宅和酒店为主,无论何时何处,总有先富起来的人。眺望河南岸的县城新区,其规划意图显露无疑——用南岸新区探索承接新产业的可能性。

县城里的街坊邻居往往相识,仍然是个与大城市迥异的熟人社会,但与十年前相比已冷淡了不少。我不禁想起父亲当年的求学之路。在极其不注重教育的年代,父亲初中便不得不辍学务工以贴补家用。他在工厂里一边摸索提升作业效率的新技术,一边自学苦读,直到抓住了高考恢复的稻草,走出了县城。其中艰辛,远非寥寥数语所能概括,阶层的壁垒永远横亘于头顶,鲜有人能突破。

看着脚下的道路,想着父亲也曾走过同样的路 ,隐隐有些感触。自记事起,从未诞生亲密联系的籍贯上的故乡,此刻终于变得清晰而亲近。

我与故乡的联系,根植于血脉,萌发于追忆,绽放于想象。人与地的关系,或许本就如此复杂,它建构于真实的物理空间,却又重构于文化与意识所赋予的意义空间。当两者的联系被激活,“附近”得以重塑,一切都生动了起来。

在“附近”被重塑前,我们更像是一个个走马观花的看客,一切都是那么陌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年之约 | 归乡漫步,“附近”重塑(2023年11月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mv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