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水泡,甚至出现脓包,有很多人很疑惑,这是怎么了,是不是烫伤啊?

艾灸出现水泡或脓包大多是身体方面的原因,当然温度过高,艾灸时间过长,灸量过大,操作不当等除外,出现这种现象最大的原因:是身体湿气比较重。
《小品方》中记载:“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
《针灸资生经》中也认为只有艾灸后出现灸疮,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湿气重的人艾灸后最容易起泡,有时候会发现不知不觉就起泡了。是寒邪向外排出的好现象,正所谓“泡破邪出”。
对于水泡的处理办法:
1.对于一般水泡,身体会自然吸收,可以任其自然干瘪;
2.水泡比较大的,由专业人员操作,可以用一次性毫针从下方刺破,放出水液,不要擦破皮,碘伏外用,防止感染;刺破后继续选择温和灸,可以不用进行包扎,用艾灸直接对着患处进行悬灸,借助火力,增强杀菌的效果。期间如果有脓水排出来,也属于正常现象,然后用医用棉签将水泡中渗出来的氺液吸干净,一定预防感染。
3.一般水泡是白色或者是略带黄色的透明状液体,如果发现水泡内的液体是浑浊粘稠状则说明灸疮感染,要及时就医。
因此大家在艾灸时要静心专注,特别注意温度不可太高,灸量不可太大(日常选择1.5~3公分的比较合适),时间不可太长(艾灸时间一般每个穴位为10~20分钟,一些需要重灸的部位可适当时间长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