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
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
《影响力》一书让我惊人的发现,自己周围所经历的人和事无不时时刻刻的在影响和被影响之中。 书意在揭示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一些交际原理,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些心理学机制。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时时翻阅《影响力》,读时不妨联想一下生活中类似的事情,或许会有新的收获。
第一、 作者想通过这本书解决什么问题?
帮助提升个人影响力,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对周围的人事物产生一定程度的效应。
第二、作者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是什么?
1、互惠原理
一个古老的原理:给予、索取……再索取
给予是一种责任,接受是一种责任,偿还也是一种责任。人家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回报。对他人来说,没有互惠,就没有还债的义务感。
2、承诺和一致
一旦作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就会立刻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没有承诺往往没有持久的效力。书面承诺比那些口头承诺需要更多的努力,履行这个承诺所要付出的努力越多,这个承诺对许诺者的影响就越大,想说拒绝和放弃就变得更不容易。根据这个原则对自已的影响,如果是想要做一件什么事情想要不断的坚持并拿到结果,那把这件事情发布到朋友圈、微博等个人的公众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知道,会给我们很多无形的力量让我们坚持到底拿到结果。
3、社会认同
我们一直都是群居性的,没有任何人说脱离了这个社会自己能过得很好,我们的老祖先通过团队合作生存,如果被自己的部落放弃了也就意味着死亡离自己就不远了,所以我们的骨子里就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很容易从众,因为怕被孤立。在判断何为正确的时候,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随大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天性使然,尤其是情况不确定的时候,我们选择相信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而不是自己的独立思考。
4、喜好
人们总是愿意,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提出的要求。让别人先喜欢你,社会纽带的影响要比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好恶强两倍。
5、权威
在权威面前,我们习惯性地顺从
具有的强大力量,让人信服,无条件的信任服从与采纳,不解决,不能成为标杆,榜样,带来的问题同样是缺乏信任,需要再花更多的时间精力案例去论证。
6、稀缺
紧迫感促使他人更快作出决定。不解决就顺应了人的拖延本性。因为物以稀为贵,所以我们经常根据获得某种东西的难易程度,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判断其质量的高低。找到自己的细分领域,打造个人标签刻意练习,打造自己的稀缺性,并塑造自己的权威性,影响力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第三、跟解决方案相关的关键词?
互惠、承诺与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短缺
第四、不解决问题有什么困扰?
困守现状,没有大改变。互惠基于真个人类社会的法则使得人类文明的发展,这种潜意识的互惠法则,会时不时的影响到人们的决定。
第五、解决了以后有什么好处?
1、时刻保持高度警觉
2、找回理智不冲动
3、该拒绝拒绝,该放弃放弃
4、吃一堑长一智,引以为鉴。
通过六大影响武器来解决我影响他人的能力,重新认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审视我们与他人的交流方式,思考我们简单行为背后的意义。
六、解决方法步骤 :
强化专业知识,成为领域内权威,增强社会认同感,付出一直不停的互惠,让其产生强烈的还债义务,进而在制造稀缺紧迫感,塑造价值。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这六个原则来修炼我们自身的影响力,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获得多大成就,而在于影响和成就多少人。
七、作者对解决问题后的愿景展望是什么?
教会我们如何运用影响力,在生活中能够合理的运用影响力会让我们做事的成功率高很多。同时本书也告诉了我们不受影响力影响的对策,避免影响力带来的影响我们的生活也会轻松很多。 其实,最主要的抵制影响的方式,就是独立思考,不要轻易被别人的思路带着走,让你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