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妹妹颦儿

01
不知不觉已离家千里,作为一个游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鸿雁向南方,天苍茫,雁何往,思念唯有是家乡,雁呀,归否,归否?何时归。曾记否?老屋,燕子在枝头,麦田绿油油,夕阳西下,一起玩耍过的老黄狗。记不得哪年的哪一天,和老爸老妈走过的那条老街。
时光荏苒,长大以后,当你踏上火车的那一刻起,你可能还没意识到,从此你的故乡便只有冬夏,再无春秋。世界上很难再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它的每一条街道你都留下过足迹,时间那么久,记忆如此历历在目,再回首,恍如隔世,家乡故人已山水相隔,我在这头儿,你在那头儿。
二零一七年毕业之后,前后一年多的工作时间,这一年里,我只能在别人的故乡里欣赏四季的风景,而故乡对于我来说,只剩寒冬。没错,只有春节,在这个万家团圆传统的日子里,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他乡容纳不了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一个叫家的地方找不到养家糊口的路,找到了养家糊口的地方却安不了家,从此便有了漂泊,有了远方。”
就这样迷失在城乡之间,不仅我是如此,大多数的同龄人大多如此,这是当代中国成千上万写照中的其中一个的缩影,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朝九晚五、上下地铁四处漂泊的日子,习惯了这种人生状态,大学是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南方读的,从那时起好像冥冥之中已注定我要浪迹天涯,从此乡愁,绕心头,无处安放是离愁。
02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习惯,每次回到家推开门,第一个呼喊的就是“妈”,然后你发现走出房间迎接你的却是老爸时,你又会紧跟着来一句“爸,我妈呢?”。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回想小时候你会发现,在自己儿时,你看不到父亲的身影时,你总会时不时的问:“妈,爸什么时候回来?”。有道是,父母在,不远行,对于这事儿,我一直不能原谅自己,久久不能释怀。
小时候母亲在我的印象中是个很传统的,爱唠叨,思想比较老旧,勤劳,善良坚毅,美丽,无所不能的人,家里的重活、脏活她都能干,拿的起锄头使的了针线。我妈那时候给我讲,她小时候的好多事情,很是有趣,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妈在14岁的时候就要用担子挑水、做饭,下地里干活。
那时候好崇拜母亲,太伟大了,那时候依偎在老妈怀里听故事,觉得母亲那时候就是我的一切,好幸福。其实想想在那样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兄弟姐妹也多,也是被迫如此坚强的吧,可以说,人这辈子住过最贵的房不应该是高楼大厦,而是母亲的肚子。
03
还记得我第一次去读大学的时候,老爸一起坐火车送我去大学的时候,由于没有直达的,需要在郑州火车站中转,由于各种原因吧,父亲只能送我到这了,中转的下一趟火车是凌晨3点50分的,当时老爸就说你睡吧,我不困到时候我叫你。临行的时候还不忘嘱咐“在外面别委屈了自己,该花的花,到学校了记得给你妈打个电话。”
进站的时候,老爸一边直盯盯的目送着我,一边招手,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刻,我回头看了一眼父亲,老爸那不舍、迷离略显疲惫的眼神。这辈子我也不会忘记。都说父爱如山,小时候不懂,那一刻才恍然大悟,他总是像我儿时中的印象一样强大,是家里的顶梁柱儿。是伟岸、高大的。是深沉、无言的。岁月像一把无情刻刀,可以改变、摧残、剥夺的东西太多了,包括你最亲最爱的人。
其实“故乡”这个词对于出门在外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字“家”。世易时迁,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人也在不停的改变,唯有不变的就是出门在外的一颗思念之情。没有离开故乡时,故乡就像一副美丽的画卷,我们在画中嬉戏、玩耍,却只能看到天尽头那遥远的晚霞。当我们离开故乡后,故乡是一副挂起来的画,无论我们怎么想着走进去,它却始终隔着一层薄薄的纱。梦里常在画中游,从此乡愁绕心头,画中美景不胜收,何时归来再玩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