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讲写作:
一、什么是“好信息”和“坏信息”?
我对信息有一套评判体系,就是把信息划分成“好信息”和“坏信息”。
什么是好信息?我的定义是:以呈现事实为主要目的,为你的思考提供原料,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信息。
而坏信息呢,指的是:以自身的传播为主要目的的信息。基于这个目的,它可以不择手段,比如:夹带谣言、煽动情绪、挑拨离间、输出片面观点……
简而言之:好信息的本质是“为你提供养料”,而坏信息则是“追求自身传播”。
因此,显而易见,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追求摄入好信息,避开坏信息——这也是我一贯以来,筛选和管理信息渠道的主要原则。
原因很简单:好信息会帮助我们“完善自身”,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和视角,从而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而坏信息所做的,是想替代我们去思考。
因而,长期摄入坏信息,会慢慢放弃自己的思考能力,将大脑变成别人的跑马场。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
第一,好信息和坏信息,以性质划分,而不按结果划分。
什么意思呢?一条信息,只要它是想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事实,哪怕最终发现它所呈现的事实是错的,它也是一条好信息,只不过是一条犯了错的好信息。
而反之,一条信息,如果它的逻辑单薄,观点片面,用词偏激,哪怕它呈现的事实恰巧对了,也不能说它是一条好信息。
第二,坏信息跟谣言的关系是什么?
在我的定义里,谣言属于一种“坏信息”,它同样具备坏信息的特征:为了让自身更好地传播,可以编造虚假事实,或者轻率地作出断言,挑动读者的恐慌。
但为什么我要说“坏信息”,而不讲大多数人更熟悉的“谣言”呢?原因很简单:判别谣言是需要知识基础的。一个人,哪怕再聪明,在他所不熟悉的领域,他也没有能力去鉴别一条信息是否为谣言。
但是,我们可以曲线救国:既然谣言属于坏信息,具备坏信息的特征,那么,我们通过分辨坏信息,不也就能分辨谣言了?
二、生活中,坏信息远比好信息多
前面讲过,生活中,如果想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我们应该追求好信息,避开坏信息。
但不巧的是,我们所接触到的信息里面,坏信息远远比好信息多。
不妨想一想:你平时阅读的大多数内容,读完之后,是会使你变得更冷静,审慎,理性,还是使你变得更激愤,轻率,冲动?
如果没有刻意筛选过信息源,对许多人来说,应该是后者。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能够产出“好信息”的深度媒体太少;而热衷于产出“坏信息”的自媒体,又太多。
什么叫深度媒体?就是那些有能力调查社会事件,做基本的事实核对,对信息作审核,产出深度内容的媒体。而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的深度媒体是非常少的,内容也受到种种限制。
当深度媒体的产出,不足于满足我们的信息需求,自媒体就应运而生了。按2019年微信公开课的数据,公众号数量已超过2000万个 —— 这仅仅是公众号而已。
但是,自媒体是不用承担责任的。同样一条“坏信息”,放在深度媒体上,会损害其信誉和公信力,因此深度媒体会有一套监督和自净机制,可以保障内容的可靠性。
但放在自媒体上,大多数时候,就是文章一删了事。过了几天,大多数人就会忘了这件事。实在闹大了,换个身份,摇身一变,又是一条好汉。
进一步,对自媒体而言,最首要的目的是什么?是抢占注意力。有了注意力,才有流量,进而才有收入。可以说,注意力就是自媒体的命脉
感谢关注!
感谢点赞!
作者:老街讲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