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查焉”。
最后讲解的一段《乌合之众》那句话,真是太有画面感了,“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也就是羊群效应。逗死了,一个剧场里,小矮子被挤在人群后面,这戏好不好看?ta一眼也看不着,只能跟着前面看着的人的评论来评论。一传十十传百的,以讹传讹。
不管是众恶之,还是众好之,都是众。这个众的体会,是不是亲自体验得来?还是道听途说得来?孔子提出,要考察。
真正的了解一个人是不容易的,不要轻易的随大溜。
让我想到了一个场景:大众点评中多少五星好评,是专门带节奏刷出来的啊,送你一道菜啊、送你一个甜品啊……贿赂消费者以后,刷出一个五星,新流量过来,再用一道菜、一个甜品贿赂出一个五星……直到形成一定效应,不贿赂了,到了收割的时候了……
2.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哇,这句话,感觉要拍大腿了。
人能弘道,是让道不停的发扬光大下去,在无限的游戏中,人是其中的一个触点;道弘人,道就是人扬名立万的手段和工具,在有限的游戏人,人就是这个游戏的天花板。
人能弘道,我们所做的事情,在历史上、文化上,会留下什么痕迹和分量?自己作为个体的利益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游戏还在不断的继续,道还在不断的延续,不断的影响这个世界。——哇,这就是婕斯啊,大腿拍在这里。
每个婕斯人,都是婕斯游戏中的一个触点,了解了婕斯的初心和文化,通过产品这个信物,传递出去,发扬光大。如果以个人在过程中得到了多少名声、多少财富为目标,那么得不到的就会走;如果以看懂了的婕斯的道为目标去弘扬,那么不论遇到多少坎坷多少波折,也会让它继续,人就会留。不就是这样的景象么?
有的婕斯人,压根儿就还没有触达到婕斯的道就离场了;有的婕斯人,曾经触达到过,但因为以自己的眼前得失为目标,那么当下得不到的就不要了;还有的婕斯人,看懂并验证了婕斯的价值、婕斯的道,以良币驱逐劣币的决心,面对各种不确定的时代的变迁与挑战,为的是让这个好的游戏能够不断的延续,不断的以积极正面的力量影响这个世界。成为一个这样的婕斯人,就是以人弘道了!
3.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
有错不改,才是真的错。
犯错一类是不会,一类是疏忽。生活中大量存在的错误,是重复犯错,“你怎么又不关柜门?说了多少次了?”
第一次不关柜门,可能是不会;第二次不关柜门,可能是疏忽;第二十次不关柜门呢?那就真的要挖掘这个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把这个真正的错误改正过来了。
4.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不如读书去!
我们脑子里转的很多问题,其实很多的人生答案,最起码是人生参考答案,藏在不同的书中,需要我们去寻找。也许是一本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和我们相似,看看ta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我甚至听说有有位老师介绍他怎么拆解:他在看一本书的时候,书中遇到了难题,他不急于接着看,而是暂停,想想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去处理,想好了再接着看,看人家是怎么想怎么处理的……
感觉,小说完全可以当教科书看啊。
再举个例子,樊登读书最近刚刚播出的一本书,《纳瓦尔宝典》,讲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财富,一个是幸福,都是人人关心的问题。我听来听去,觉得讲的就是婕斯。那么,婕斯人去读这本书,去印证婕斯是不是解决了财富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幸福问题?在书中找答案,比自己歪着脑壳空想,要务实的多。
多读书,先学习,再创造✌️
5.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这是两个跑道的碰撞和转换的问题呀。
耕也,为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十分非常的努力,像不像我们现在的996、007?
禄也,就是我努力学习、考上985,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得个好待遇?
而道呢?是把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看向更远的地方,关于世界、关于他人。比如周总理,从小为什么读书?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他一生兢兢业业,死而后已,就在乎他的眼里看向的是整个中华民族,而不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人难免有围绕着自己的考虑,活的好不好,过的爽不爽……这都不是错;然而,作为君子,追求是高于个人得失的,他的远方是星辰大海,是心怀天下。这个格局自然是不同的。
又想到一句话,叫做“你能解决多大的社会问题,就能得到多少量级的财富”,我想这个不仅仅是物质财富,也包括精神财富。
谁都想获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丰收,这里的转换器就在于,不要让勤奋掩盖了思维的懒惰,不愿改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了一亩三分地辛苦着……敢不敢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高的追求,向前一步,迎来更广阔的天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