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科幻片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但是《流浪地球》席卷了各大公众号,靠着自来粉的口碑和好评登上了春节档期电影的首位,真可谓来势汹汹,势不可当,大有开启中国科幻之先河之势。
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演员吴京和我们本市的作家刘慈欣而为《流浪地球》贡献票房。
看完之后,感觉这个片子画面恢弘、科技感很强,有很多打动人的地方,但是看完这个片子就完了,似乎没有能够让自己心灵感到非常震撼的东西留下来。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个片子跟自己的预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但是,瑕不掩瑜,它确实是一部很科幻的科幻片。
看完这个片子,我去翻了翻各大公众号关于这个片子的文章,还真让自己找到了更多戏外的东西,这个可能比戏内更动人,比如拾遗上有个文章:《流浪地球》诞生记:拍了这个电影,我能吹一辈子牛逼。
看了这个“空手套战狼”的拍摄过程,却不忍再对这部片子要求更高,毕竟开创先河本来就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多少人的全情付出,搭上了自己的所有来将中国科幻电影推向世界级水平。
为他们致敬!
02
关于中国元素
这个故事描述的是50年后的事情,对于未来,作者的设想是气候变冷,极寒天气,气温达到零下八十多度,人们开始在地下城生活。
然后通过空间站和地球上各个地方的动力站以及专项站制定了一个将地球从现有位置推送到另外一个星球重新开始生活的计划,这个计划被称为“流浪地球”计划。
每个计划的身上都会遇到意外,这简直是一定的。
这次的“流浪地球”计划也遇到了意外,地球上的全球发动机停摆的事件,所有的故事围绕“救援”展开。
因为在科幻片中,很多中国元素,比如我们常常用的功夫、熊猫、瓷器等等都无法体现,但是依然让我们感觉到了很有中国味道。
比如这句:
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相信看过电影的你一定也对这句特别有“中国味道”或者“北京强调”的台词印象深刻。那样的强调,那样的标语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能听得到的,本身就是一种中国味道。
地下城过年的舞狮、打麻将,以及拍摄到北京、上海时出现的“大裤衩”、东方明珠等一眼就能看出地点的标志性建筑,都让人从一个全球的视角中一下回到了中国。
03
关于希望
在整个影片中最打动人的地方,我觉得是朵朵做的全球播报。刚开始因为救援失败,各国的救援队返回,主人公这支队伍有了新的救援方案,但是据专家推断是不可行的,而他们这支救援队伍坚持最后再试一试。
他们几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完成这个计划,急需其他人的帮助,可是大家都认为这个救援毫无意义,所以拒绝帮助。
在航天员刘培强的努力下,联合政府虽然拒绝提供帮助,但是答应帮他们做全球播报,是否有人愿意帮助就看自愿。
这个时候,朵朵动情的以一个初中学生,讲述了自己对于“希望”理解的变化,然后号召大家一起做最后的努力。
在开场的时候,有个上课的镜头,老师问,希望是什么?
一个同学回答的是“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钻石,是回家是方向”;而韩朵朵当时的回答是“我没什么理解”。
我们往往容易忽略习以为常的东西,比如“希望”“健康”“爱”,当我们处在和平的时候,拥有健康的身体,拥有周围人对我们爱的时候,我们以为这些都是应该的,都是不会失去的,我们甚至会嘲笑那些珍惜这些的人们是“大惊小怪”。
当有一天,我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我们才发现“希望”有多么重要。
不管是对于每个人的“家”或者是每一个“国家”,还是对于我们来说,“希望”就是生存下去的动力,“希望”就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
04
关于牺牲
我们总以为主人公是打不死的小强,会很有多外挂,然后让他们一路活下去。
这当然是不真实的,只有神剧才会这样。
在这部电影中,救援任务是艰难的,是会有牺牲的,尽管我们希望每个人都活得好好的,但是,一个又一个人在悄然离去,我们痛苦,痛哭,但是我们无法救活他们。
这是无情的,却是真实的。
我们在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小的时候,我们不会思考死亡这个问题,谈之色变,以为离我们很远,我们以为不谈就不会到来。
一个春节,相信很多人看到团聚的时候,也看到了衰老,小时候,他们是我们的天,可是,仿佛他们一下子就开始变老了。
很多事情,我们可以逃避,但是终将无法逃避。
05
炮灰吴京
我很喜欢他。
据说,导演找了一圈有名气的演员,希望可以低片酬来参演这部电影,带带年轻的演员,可是没有找到。
最后想到了吴京。
他应从一个龙套演成了一个配角,还自己搭进去6000万。
有人问他如果电影拍烂了咋办?
他说,像这种科幻电影,如果我们不拍就没人拍了。即使拍烂了,也比没人拍强。如果我们不拍的话,中国就永远不会有这样的科幻电影出现,我觉得我们应该给中国新类型电影一个机会。
他还说,大家都知道,我最喜欢干别人没干过的事,我就喜欢当炮灰。
看起来是个不计得失的“傻瓜”,可是我们看到了从他卖房子拍摄战狼开始,他不断地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倾家荡产拍摄电影,为了自己的梦想孤注一掷,结果,他成功了。
他这样的人不成功真的都没天理。
很多人做事前喜欢算计,但是我们发现能获得大成功的都是那些不懂得算计的“傻子”。
或许这就是“大智若愚”。
商业有逻辑,人生也有逻辑,这个逻辑不是投机,不是取巧,而是不计得失的死磕。
思考100个问题:73/100,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