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猜火车Trainspotting》
[ 0 ]
这电影很颓废。
如果你害怕颓废 请让该片消除你的恐惧。
如果你偏爱颓废 请让该片来治愈你的病。
颓废大致分为冷颓废与热颓废,
前者表现为厌世与禁闭隔绝,
后者表现为疯狂与玩世不恭。
[ 1 ]
开场先是一段热颓废。Iggy Pop(朋克教父)的"Lust For Life"配上一串皮得不行的苏格兰口音饶舌:"选择生活、选择事业、选择家庭、选择他妈的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CD机……然而我只选择海洛因"。这段离经叛道的开头被奉为影史经典,它把现实生活的虚伪与无意义喷的狗血淋头,那种青春的叛逆与颓废,那种逃避主义的无处可逃,那种垮掉一代的政治十字架,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镜头行走于冷颓废与热颓废之间,表达了某种超现实的深刻与戏谑。荒诞诡谲的蒙太奇表现嗑药后的精神高潮——天堂与地狱的幻变,红丝绒地毯的沉溺,蜘蛛与死婴儿;直言不讳的做爱场景,性冷淡与性疯狂;真实的吸毒体验,欲仙欲死,疯癫狂热;淋漓的暴力场景,匕首与鲜血,台球室与猩红的啤酒瓶碎片;苏格兰最烂厕所下水道与瓦尔登湖的梦幻。
这部影片不仅皮相是颓废的,所探讨的内核亦是颓废的——毒品、性、暴力、颓废、金钱、存在意义。这些都是社会生活与伦理道德的一些红线,然而这些并非地雷线,踩了不会直接挂掉,但踩了之后究竟会怎样,你试想过吗?当注射海洛因、床上肉搏、抢劫、揍人成为常态,我们会在真实荒漠里看见生命的本质吗,还是陷入一种更深沉的虚无主义?
[ 2 ]
人们往往因为畏惧界限而囿于一隅,不敢去触摸那些红线。
然而我们必须试图逾越红线,因为红线之外必然藏着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当然,我们不能冒着生命危险直接用脚去踩,而是要动用我们理性,让理性旅行到红线以外,就像是自动驾驶的侦察机一样,去打探打探那个神秘而陌生的世界。
最早企图逾越界限的应该是赫拉克利特,他认为伦理界限是一道门或一条通道,世间的一切都是可以穿越的,甚至是最对立的两面:冷可以穿越为热、战争可以穿越为和平、红线之外的世界可以穿越为我们的世界..........
这看上去有点像道家的观点,但道家认为这种穿越是"无条件"的,这就给犯罪找到的正当理由:你怎么证明我是在犯罪而你不是在犯罪?
赫氏则认为穿越需要经历一种类似"辩证法"的过程,则在"二"的对立之外找到一个"第三者"(他选择了"量"的永恒),从"第三者"的立场来审视这对矛盾,从而实现穿越。也就是说,我们要站在比颓废更高的角度来审视颓废,做一些精神实验,为思维注射海洛因。
看到这儿,你可能在心中暗暗咕哝"我绝对不可能吸毒犯罪",那这对我还有什么启发意义?或者可能当你看到第一针注射下去时,你就因为该片"不入流"而毅然弃片。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把对毒品的认识局限于作为化学符号的粉状物,而要看到毒品的本质,即赋予其某种形而上的意义或者作为某种象征或夸大。
所谓吸毒犯罪,只是伦理界限的一些较激进事件,只是颓废后的一种极端行为。然而当我们面临伦理界限的抉择或者面对没有出路的颓废时,我们的境遇和片中的吸毒青年也是一样的。
[ 3 ]
就我来说吧,高三生活完全把我逼疯了(没有周末、没有玩耍、没有女孩、没有思考),我颓废到死,终日行尸走肉,过上皮王生活。在极度的空虚寂寞中,我渴望刺激,于是我开始思考自杀与嗑药,我求助了加缪和赫胥黎,我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把自杀当做了一种形而上命题而非一种世俗行为,于是在一番绝望边缘的沉思后,我最终拥抱了生活,通过创作与麻醉续命。
颓废,让人快乐,但它绝不是什么好家伙,除非你有旺盛的创作力,成为颓废派艺术家。如果你不慎是凡人,当你颓废到病入膏肓时,请立马吃药,不要继续在颓废中快乐过活,它会像寄生虫一样腐蚀你的灵魂。那么药是什么?自己去影片中寻找答案吧。
以毒攻毒,用颓废给颓废找出路,这就是本片的态度。
作者:太 阳
编辑:Zep
禁止改编使用 原创声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