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太学幸福人生《教育彩云片片》系列 第045篇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总感觉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无效,有时候甚至负效,让孩子抵触、叛逆。这是为什么?我们首先应该反思的是,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违背了自然次序。
一、教育的三个途径
教育的基本途径有三个:一是日常生活中的(听、看、嗅、尝、触)自然模仿;二是对影视媒体或书本的间接感知;三是别人(教育者)的有意指教。但是,我们总是优先接受自然模仿,有选择地获取间接感知,质疑或排斥有意指教。
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为了保障效果,我们要尽量通过日常生活教育孩子,慎重提供给孩子手机、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尽量不对孩子进行直接说教。这样做,能给孩子预留空间,让孩子亲身经历,自主思考,自然形成意识意志,感受到被尊重。

二、教育的首要途径
请切记、请重视、更请务必做到:想要孩子做什么,自己先要做什么,教育者的言行举止,才是最有效、最重要、且首要的教育途径,人的贪心是从“五官”的贪开始的,人生的偏离是从“五官”的偏颇开始的,人的失道也表现在“五官”的失中上。具体包括:
第一,教育者正在听什么,常听些什么,怎么听的,听后的反应是什么,听后做了什么。第二,教育者正在看什么,常看些什么,怎么看的,看后的反应是什么,看后做了什么。第三,教育者正在关注什么,常关注些什么,怎么关注的,关注后的反应是什么,关注后做了什么。第四,教育者正在吃喝什么,常吃喝些什么,怎么吃喝的,吃喝后的反应是什么,吃喝后做了什么。第五,教育者正在接触什么,常接触些什么,怎么接触的,接触后的反应是什么,接触后做了什么。
以上其实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司空见惯,但正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径。忽视身体力行教育,忽视首要教育资源,忽视生活习惯影响,忽视有效教育过程,就是目前孩子教育中存在的重大、根本、核心问题。
三、有意指教的危害

一般地,自然引领应作为教育的主体和常态,而有意教育则需符合具体情况。教育是一个有目的的育人活动,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有意教育包括三个层次和境界:一是“圣职教化”。即教育者本身就是圣人,日常生活,言行举止,不需考虑,不需努力,自然是合道的,合理的,立体的,完整的,全息的,可持续的,有未来的,有美感的,能够自然带来喜悦和快乐,激发人积极向上、不断提升;二是努力教育。因为自身能量不足,频率较低,又想提升,所以不惜自我损耗,虽然承受着纠结甚至痛苦,依然努力按照自以为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孩子;三是专制教育。以自我为中心,从自我出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模式,采取强制的方式培养孩子。
所以,我们不是否定有意教育,而是提倡巧妙的高境界的有意教育,让自己的“意”(目的)自然“隐形”,符合天道自然,符合生命特性,符合生命成长规律,不需显现目的,或不随意显现目的,从而收到更好地自然教育效果。否则,就会冲撞孩子的生命能量,违背孩子的命性命运,迷乱孩子的心灵,扰乱孩子的生活,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迷茫、纠结、忧虑、痛苦、失败、自辱、自贱甚至自虐,走向死路。
在这个世界上,在自己的人生中,没有比教育更重要的事情了。因为教育中呈现出的是自己的人生境界和状态,所影响的是至少三代人的人生命运。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一定不要走弯路,搞得太高深繁琐,很简单,就是通过自己日常看什么、听什么、嗅什么、吃什么、触什么,及其背后潜态的想要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拿来成长自己,教育孩子。
四、教育评估考核
同理,再简单、准确不过,考核评估教育效果,首先要看孩子在看什么、听什么、嗅什么、吃什么、触什么、要什么、想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归结一点,就是首先检视孩子的“五官”是否健康,感知能力是否改善,更加灵敏,孩子体内是否积存毒、赘、病、弱、残细胞等,这才是教育的关键所在。否则,考试成绩是上去了,但是生命萎靡了,能力下降了,没有快乐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