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饭后出去走走吧?”我对坐在餐桌对面正在专心吃饭的军峰说。
他蠕动的嘴停下了,抬头看了我一眼,平静地说:“行啊。” 随后他继续吃饭,过了一会儿又补充了一句,“实际上有时候得多出去走走。”我微笑示意。
很快,我们就出发了。出小门后,上一截小坡,就看到了学校外面广阔的天地。天空辽远而湛蓝,阳光明亮而温暖。远处的山岭和树木虽然还是一片灰色的外衣,近处的麦田和油菜地已经明显转绿。如果你往那乱蓬蓬的枯草堆里细看,枯黄的干草下也多出些柔软嫩绿的草茎,拨开旧草,新绿就看得更是分明。
沿着那段崎岖的小路往上,我们边走边聊,聊春天,聊我们的简书写作历程,不知不觉就聊到我去年春天写的一组小词。我一时来了兴致,就把这些旧作翻找出来,读给军峰听,赢得他连连夸赞。聊过了我的词作,他开始说他讲公开课的事,说说计划,表表困惑,我不时附和几句,发表点简单看法。偶尔,我们还会拍摄一些自认为独特的风景。说话间,人已经走到了南大庙脚下。
原本打算往神后村方向走去的,想到春意未浓,又不想走得太远,于是原路返回。刚才在翻简书旧作的时候,偶然翻到去年那篇《迎春使者小小花》,看到写作时间正与今年相差不多,再看看内容,里面提到了好几种不起眼的小花,像榆树的花,山茱萸的花,小叶黄杨的花等等。我忽然大悟:对啊,到去年赏花的地方去看看,岂不是很好?山茱萸和榆树就在我们刚刚路过的大庙的半山腰上,现在返回去,再上一段坡,就能看到了一片朦胧的紫和一大片细碎的金色了。我把想法跟军峰一说,他欣然同意。
我们果然看到了这些花。但是,在喜悦之余又有点疑惑,因为我去年是三月十号和晓伟一起来的,那时候拍的山茱萸已经是金灿灿的一片,花瓣花蕊历历在目,而眼下呢,却是含苞待放,花意寥寥。与军峰一说,他告诉我这是今年气温偏低的缘故,我又想到昨天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作者竺可桢举北京山桃花的例子,才明白,这正是直观的物候现象啊。
姑且就欣赏一下含苞欲放的山茱萸吧。那一个个结实的花苞活像一颗颗红衣包着的金色小拳头,而且还握得紧紧的,蓄满了力道,仿佛一个不留神它就会一记重拳发过来,待你欲躲开时,才发现,这拳头竟魔术般地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其实,比这小花苞更惹眼的,是去年残留在树上的山茱萸果子,小枣核儿般的模样,红艳艳的外形,虽然果肉干枯,紧紧抓着果核,但是在春日的阳光里,它们又焕发出一种蓬勃的生机。军峰是头一次见这种植物,很是兴奋,他握着手机在一棵山茱萸树下小心翼翼地调焦,拍摄。我则到处走来走去,除了拍照,有时也会摘几个果子放到嘴里嚼一嚼,哇,酸苦酸苦的味儿,真是中看不中吃的。往年,我们曾采摘了不少,因为它是一味中药,可惜,我不会处理,最后都烂掉了,十分可惜。
在回去的路上,一朵微云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东南边的蓝天上,只几秒钟的工夫就不知所踪了,十分神秘。
这个春天的午后,真是美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