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产品
读完这篇可以不用再去翻《我不是产品经理》

读完这篇可以不用再去翻《我不是产品经理》

作者: 内向小浅 | 来源:发表于2019-10-12 12:01 被阅读0次

    先说个题外话,是在读这本的时候发现一个比较好的挑书方法,就是选择和自己产品匹配度高的作者写的书,就算内容干货不多也会比其他类型的书更有帮助,因为他说的你都能理解,案例也都比较熟悉,看起来就会特别满足。

    回归正题,花了几天时间断断续续的读完了《我不是产品经理》。书里的大部分观点与我实在不谋而合这点非常庆幸,所以值得花时间去总结一下。总结内容参照书本大概有6.7成,其他加入了自己的补充。

    用户运营的概念对我一直来说其实只分成:线上和线下的营销获客。不管是老概念还是新包装,最基本的思路不会有什么变化,只是环境的改变(社交)和技术(算法)的提升有了更多的方式而已。

    很同意韩旭在知乎里对用户增长的总结:

    “目前出来吵吵「用户增长」的,大概有这几类人:1.搞咨询的,不一定自己干成过,但可以收费指导你干;2.照搬国外增长案例,比如Uber、Dropbox,但放在国内基本没用;3.认为H5裂变就是用户增长的全部;4.少部分真正在做但也没做好的人,比如我。真正有成功案例又出来说的人,是非常少的。“

    为什么有一本书看过的都觉得很好,但卖的却不好。原因是:国内对用户增长的理解,只是拉新或者独立的某个小技巧。而这本书是系统的讲了用户增长的方法论和实践技巧,并没有重点写很多拉新的案例或黑科技技巧,读起来不那么爽。但实际上,有些案例和技巧看了也没用,根本无法复制,只是你看的时候爽而已。

    真要学习或研究用户增长,确实也有一套系统的思路和方法。因为增长是另外一种工作思路和做事方式,说这是噱头的人肯定是外行没做过瞎逼逼的。但也不能把增长就定义成拉新获客,这就太狭隘了。

    但为什么只是拉新获客各种国外案例的书卖的好呢,因为切中需求,大家不知道怎么获客,而且这种书看着特别爽,让人觉得有很多可以尝试的方法,对未来一个月的工作充满希望。虽然是扯淡吧,但需求是实际存在的。

    所以这本书是一本很本土化的增长书籍,看着不一定爽,这本书更适合入门1-3年的初中级人员,对于有经验的人会觉得讲解的不够深。

    那剧透开始吧!

    书里对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其中的本质的描述是这样的:拿更低的成本去获取用户,更效率的实现商业变现,并在获客成本和商业变现中有一个好的ROI。

    这个描述比较客观了,但还有一点是全面关注增长的前提,首先是获得老板的支持,老板的支持才可能推进组织架构的改革和资源部署,这也是我认为张一鸣是最具代表性的增长黑客的原因。

    一、流量获取

    先说线上的流量获取:采购型流量和分散型流量,这两个对我来说是新名词,通俗的叫法就是通过社交裂变的内拉新渠道买量方式的外拉新

    1、采购型流量

    1)应用商店下载,ASO的方式获得自然流量,通过应用商店CPD/CPT/CPM的方式进行付费增加曝光量。

    2)SEO/SEM,SEO的方式优化网站结构获得自然流量,通过搜索引擎的关键词竞价一般按CPC方式付费买量,种类很多,不管百度,还有神马搜索,360,搜狗等。

    3)手机预装,基本就是安卓手机按预装和激活核算成本,主要结算方式是CPA,这个A是每次激活成本,也可以是注册等等。

    4)网盟,这个基本就是各种积分墙、刷机、小APPH5等广告条,静默下载等等,基本都按CPA方式结算,这个A可以是下载、激活、注册、付费,有作弊风险。

    5)浏览器,浏览器其实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洗流量,然后浏览器打开后各个入口的位置也都是广告位,一般会按固定位置CPT、曝光CPM或者埋JS代码按CPC方式结算。

    2、分散型流量

    1)社交裂变,之前热门的获客方式,所以多说一些。

    要做好裂变有4个必备条件:核心功能爆点、病毒式传播、转化路径清晰、传播渠道核实。

    核心功能爆点:我们可以理解成满足用户某个诉求,猎奇、有趣、竞争攀比等。

    病毒式的传播:主要是在设计整个产品的时候,加入一些促使用户分享的元素,比如分享返利、收益滚动显示或者是成就炫耀。

    转化路径清晰:设计路径以最快慢速用户诉求为核心,线上线下结合的建议多演练几次,确保流程走通。

    传播渠道核实:根据裂变针对的用户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第一轮传播渠道,比如圈层、微博甚至陌陌、抖音。

    一般来说微信生态下的的裂变玩法总结起来就5个字:拼、帮、砍、送、比,案例的话还是拼多多用的最6。

    2)活动商城/金币商城,这两个类似就一起说了,主要是用户积分体系的建立及商城商品的选品,良好的积分体系利于促活和抑制积分或金币的通胀,而契合度高的选品则更吸引用户参与。另外还有活动,活动在书内没有描述太多,可以单独配合商品做各种概率类活动,也可以结合商城做一些促活的活动,主要考虑系统复用性,毕竟每次活动的成本都很高,还有就是活动运营人的周期策划意识,或者策略意识。

    3)收徒拉新,通过传销方法论化为收徒模式激励用户拉下线,这点其实和做保险拉人头的方式非常类似,其中趣头条是用的最6的。

    4)一元夺宝,以前网易做这个非常火,现在拼多多还是用的比较多,比如1分钱抽奖。

    书里的了两种流量获取方式基本已经涵盖了现在主流的8.9成,因为互联网的本质是流量的生意,所以所有的流量都是在冥冥中标记了价格,就算是一己之力完成的推广,你的人工,你的机会成本都是价格,应该更珍惜获得的流量。

    二、关键数据指标

    重点讲一下AARRR模型

    A流量获取:

    1)免费获取,一般是内部资源调用,换量等等,埋点后主要关注曝光率,点击量,还有就是更前置的数据波动。比如王者荣耀的活动入口,放在腾讯游戏公众号24小时,那不光需要关注入口的曝光和点击,还需要了解这24小时时间里这个公众号的用户数据情况去做对比。

    2)付费获取,前面介绍过的渠道里,每个渠道每日统计对应的曝光量、下载量、下载率、消费金额、下载单价等这个是APP的,百度这些CPC就是曝光、点击这些,量后面增加率的字段,再依据最后的转化,再把注册成本、激活成本、转化成本、ROI的数据都放进去。

    有了数据可以做A/B测试,AB测试的方法也比较多,这里先不展开了。

    A用户激活:

    还是根据获取后的数据记录后续的转化率

    R留存(*重点)

    做用户增长就是处理留存用户与流失用户之间的比例。一般看次日、3日、7日、15日、30日的留存率。

    看次日留存,主要看产品新版本的变动情况,可以优化新手转化路径和引导设计。

    3日留存,判断渠道优劣。

    7日留存,看用户忠诚度。

    30日留存,已经可以看得出用户对产品有很强认可度了。

    一般用户如果在30日留存其实本质需求会逐渐发生变化,需要去更多的调研了解。

    R用户转化

    不同的行业测算方法可能不太一样,电商游戏会看ARPU(平均每用户收入),更关键的数据指标肯定是投产比ROI了。

    R分享传播

    从路径上查看漏斗数据,分享按钮点击量-分享成功量-分享落地页的曝光量-点击量-分享拉新量,每个量之间统计率。针对裂变的玩法最好再统计一个裂变层级,来评估海报效果效果。

    数据分析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数据的涨跌去洞察问题,涨,要分析来源以便复制成功经验;跌,要分析原因找到方法避免。或者发现问题后,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去找到原因,但看数据表现不是唯一的方法,还可以调研访谈的方式,不要太陷在里面。数据的表现也可以找出渠道刷量或者薅羊毛的情况。

    关于数据埋点的问题,如果要对全站做数据埋点,但是没有特别专业做过数据埋点的人员,这时候不要头铁,记得去找第三方的数据工具直接付费使用方便快捷。不专业的人员会让你投入更多效率更慢,而且埋点的数据毫无参考意义,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自己开发工具。

    综合来看,用户增长是产品的一个基本商业理念,要追踪每个用户的实时ROI与LTV,以最低成本获取用户,以最高效率追求变现,追求最好的ROI,然后定ROI两端可调节的杠杆,比如用户的生命周期、留存率、获取用户的渠道成本、单用户单日的APU值变现,用户时长、ECPM等。

    三、砸钱模式

    明白了流量从哪里来,也了解了怎么评估这些流量,那就回归做生意的本质,思考清楚钱往哪里砸收益最大或者说想清楚商业模式是什么。

    假设一个产品的单DAU单日的APU值为0.6元,平均一个用户生命周期是38天,每天的保活成本为0.2元,获取用户成本是8.3元,我们就能算出它的单用户毛ROI为143%(收益=38x0.6=22.8元,成本=8.3+0.2x38=15.9元,收益/成本=143%),那么暂时来看是一个可持续有收益的产品,一样的模式砸钱复制就好了。

    1、头条和快手的砸钱冠名策略就表现出两家其实目标用户并不相同。

    快手目标用户是三四线以下的城市居民,选择的综艺节目更大众化,适合较为成熟的综艺类,比如《奔跑吧》《中国新歌声》等。

    而抖音是一款带社交属性的音乐类短视频应用,年轻人居多,因此在冠名商选择了《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等。

    昂贵的冠名很难验证带来了多少流量,但是会实实在在的提升品牌曝光度,从而带来下载量,冠名的价格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价值才是。

    2、拼多多的微信生态下的社交裂变式用户增长

    拼多多对目标用户的精准地位就像创始人黄峥说的:一个城市一个月(收入)6000元钱的年轻妈妈,她的钱在当地可能不多不少,她作为一个妈妈买纸尿裤可能买最贵的,但是有可能给他老公买麦片买最便宜的,你说她是什么?你不能把一个人固化,说这个人生活在三线城市,就是三线的消费者。绝大多数人都是购买低价产品的心理,拼多多通过各种方式去加以引导,占到一些便宜就能为平台初步引流。

    拼多多的在用户增长上依据微信生态社交裂变的逻辑就比较符合AARRR模型,并且也一样做了冠名,被“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的多”洗脑。

    这也让我联想到了,之前一篇文章上看到关于用户画像的应用描述:用户画像的应用有它的弊端,因为产品在运用用户画像的时候是分辨不出最后决策人是用户自己,还是他的小三。

    3、被下架的小红书,最早是如何杀出重围的

    “电商+社区”的产品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大多数电商APP用户停留时长短的问题。

    标语(slogan)的多次变化使得定位逐渐清晰:“国外好东西”-“全世界的好东西”-“全世界的好生活”-“标记我的生活”。

    邀请明星级KOL入驻,对KOL的选择基本考虑了几个因素:调性匹配、有话题性、能创造价值。然后他们家也很能烧钱,从《偶像练习生》到《创造101》再到春节期间冠名东方卫视春晚。

    如果考虑一个产品的变现模式,最后的选择肯定是直接变现,其次才是间接变现。

    影响用户增长还有一个秘密就是人。一般来说一个产品的调性与决策人关联性非常大,在创业公司变大后,创始人必须有一个定位,要么非常懂商业模式,要么就是精神领袖,比如头条的张一鸣,比如滴滴的柳青。但是最怕成熟公司的CEO突然想做“产品经理”,容易抓单点而短视。

    在书本的之后还讲了一些技术带动用户量的提升方法,没有什么黑科技,都是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就看你有没留心观察。附录有两篇内容,篇幅很短,一篇讲解了关于ios提交审核的常见问题,一篇讲解了关于黑产的内容,有兴趣也可以单独微信读书里看下。这本书名头不如《增长黑客》,但并不影响其内容的实操性,针对国内的线上应用推广可以做工具书翻阅参考了。 

    谢谢阅读,希望有用

    公众号:一知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完这篇可以不用再去翻《我不是产品经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lq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