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读书笔记散文
晨读:《资治通鉴》[197]兒宽业绩考核得第一 —— 仁政得民心

晨读:《资治通鉴》[197]兒宽业绩考核得第一 —— 仁政得民心

作者: 大珊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2-08 09:06 被阅读274次

    【原文】

    初,条侯周亚夫为丞相,赵禹为丞相史,府中皆称其廉平(廉洁公正),然亚夫弗任(不重用),曰:“极知禹无害,然文深(严苛),不可以居大府(担大任)。”及禹为少府,比九卿为酷急;至晚节,吏务为严峻,而禹更名宽平(宽松和平)。


    [白话文]

    当初,条侯周亚夫为丞相,赵禹为丞相史(丞相府秘书长),丞相府中官员都说他廉洁公平,但是周亚夫对他不以为然,说:“我知道赵禹这人不坏,但是持法深刻,用法律条文去套牢别人,这样的人不应该掌握大权。”等到赵禹做了少府,用法比其他九卿官员严酷峻急。到了后来,大家都形成了严酷用法的风气,赵禹反而显得宽厚平和了。

    [点评]
    人老了,阅历丰富了,体会多了,自然就不再胡来了。

    【原文】

    中尉尹齐(酷吏之一)素以敢斩伐(敢杀人)著名,及为中尉,吏民益雕敝(更加凋敝)。是岁,齐坐不胜任抵罪(因不称职获罪)。上乃复以王温舒(酷吏)为中尉,赵禹为廷尉。后四年,禹以老,贬为燕相。 

    [白话文]

    中尉(首都警备司令)尹齐一向以敢于杀人著名,他担任中尉之后,官吏人民更加离散。这一年,皇上认为尹齐不能胜任他的工作,将他判罪,重新任命王温舒为中尉,赵禹为廷尉(司法部长)。又过了四年,赵禹因为年老,贬为燕相。

    [点评]
    赵禹还好,被免职回家,最终老死家中,不像张汤、宁成、义纵他们悲催下场。

    【原文】

    是时吏治以惨刻相尚(官场风气以严苛为好),独左内史兒宽,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务在得人心;择用仁厚士,推情与下,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仁厚待民);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借)贷,以故租多不入(收不上赋税)。后有军发(军队开拔),左内史以负租课殿(拖欠,没完成任务),当免;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繦属不绝,课更以最(反而收的最好)。上由此愈奇(另眼相看)宽。


    [白话文]

    当时官吏们都争相攀比谁执法更加惨刻,唯独左内史(北长安市长)兒宽,劝勉农业,缓施刑罚,审理诉讼,务在得人心;选择任用仁厚的士人为吏,推心置腹相待,不追求自己的名声,官吏人民都对他大为信任爱戴。兒宽收取租税时,绝不强迫,让有困难的人得到宽限,所以很多租税都没收上来。后来有军事行动,征收粮秣,兒宽因为欠租欠税,考核为下下等殿后,依法应当免职。当地人民担心失去这个好官,富裕人家用牛车拉,贫穷人家自己挑担,纷纷来交租税,道路上好像一根绳子串起来一样络绎不绝,霎时间将官仓填满,兒宽的业绩考核又改成上上等第一。皇上由此对兒宽大为惊奇。

    [点评]
    关中地区,秦时修建了郑国渠,两岸农民深得灌溉之利,土地肥沃,田赋是第一等的,是汉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之一。据《汉书》记载, 倪宽了解到,郑国渠上游南岸高卯之田仍然十年九旱。汉朝初年,这里“百亩之收,不过百石”,仍有一部分人民衣食不足。倪宽首倡开凿六辅渠。得到汉武帝的同意后,倪宽征发民工,在郑国渠上修筑了六条渠道,史称“六辅渠”,使两岸高卯之地得到灌溉,原来的郑国渠发挥了更大的效益。为了做到避免纠纷、合理用水、上下游兼顾,又制定和颁布了“水令”,使人民按令用水,上下相安。很快使关中地区出现农业丰收,经济繁荣的局面。
    在崇尚酷吏的时代,从中能出来一两个知道爱护百姓的官吏,本身就已经了不起了。兒宽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透过历史的细节可以看出,汉朝在中国历史是算是比较懂得爱护百姓,予民休息的王朝。有文景之治,中国社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就这样,对待百姓的压迫剥削也是非常残酷的。这了满足皇帝永无休止的欲望,为了维持对匈奴的连年战争,为了维持其庞大的政权组织,汉武帝使用大批酷吏来管理剥削百姓,已经把百姓盘剥得不堪重负了,“吏民凋敝”就是明证。
    读史万不可为史书歌功颂德的话所蒙,透过不时所透露出的只言片语却能看到历史的真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晨读:《资治通鉴》[197]兒宽业绩考核得第一 —— 仁政得民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pn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