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踏上三尺讲台,人生角色由学生转变为教师,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传授者,却发现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工作中常常遇见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作为一个青年班主任,面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对称,我也曾困惑,这就是所谓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吗?面对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我也曾迷茫,我到底怎样才能帮助后进生呢?周末,在邯郸听了秦望老师《共同生活:班级管理新常态》讲座,对班主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
日常管理:平凡之处见真功
作为一名班主任,静下心来细细想想我们的日常工作,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无非就是一些琐碎的事情。但是,正是这些平平凡凡、平平淡淡的事情方能彰显教师的真本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处理学生之间的小矛盾,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进行家校交流等,所有的这些,都需要班主任用心去做,把这些平凡的小事做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文化建设:班级良性发展的动力
班训、班歌、班级口号等都是班级文化的体现,但是这些班级文化的建设怎么实施才能成为班级良性发展的动力呢?秦望老师在讲座中向大家阐述了班级文化落地的“五个一”。一套理念,一个载体,一项制度,一批典型,一支队伍。任何一个理念、思想在班级的呈现都需要一个载体,例如“共唱一支歌”“共看一场电影”“共做一个游戏”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理念的实施都伴随着规矩与制度,它就像润滑剂,促进班级工作正常运转。
特殊学生:每个孩子都是宏大世界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只关注优等生,忽略后进生。殊不知,其实后进生更需要我们特殊的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个人都有优点和长处,特殊学生也不例外,只有当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用耐心去了解他,就会发现每个孩子的世界都很精彩。当我们用心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时,才能帮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成长,这不仅仅是“因材施教”,更是一种“辨材”,不要用自己所谓的“责任心”将不适合他的东西强加给他。请尊重每个孩子的成长规律,静待花开!
管理队伍:班主任自我解放的途径
班主任累吗?累。为什么累?班级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要班主任亲力亲为。可是为什么不将这些小事放手交给学生做呢?
魏书生老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始终信奉以人为本,那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让每个孩子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能为班级尽自己的一份责任,让每一个孩子学会为自己为别人付出,收获付出的幸福、快乐。在他的班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教师教会学生做事,不必事必躬亲,学生能做的不用班干部,班干部能做的不用班长,班长能做的不用班主任,这样,每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人人有事做,学生不就没有时间调皮捣蛋吗?人人都学会为班级负责,学生不就会更加团结更加热爱班级体吗?班主任不就解放了吗?
活动组织:班集体建设的粘合剂
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没有活动就没有班集体。借助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不仅可以改善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彼此增进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集体荣誉感。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的开展,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在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引导每一位学生学会用心并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的态度,这才是活动的最终目的。当学生沉浸其中、乐在其中,才会感受到自己在集体的重要性,才愿意为集体积极主动地奉献自己的力量!
主题班会:师生共同的精神生活
看到“主题班会”这几个字,请每一位老师细想一下,在每周的班会有没有用心去准备,还是将它占为自己学科的练习时间。一个高效、有效的主题班会是可以发挥其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可以让每一个人在集体受到熏陶,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发展。那么,怎样组织和召开主题班会,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呢?
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针对性地制定富有教育性班会主题。其次,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最后,班主任要做好主题班会的总结、集中和提炼,将主题进一步深化,在班级管理中,适当的抓住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认知。
家校共育:凝聚班级教育合力
家校联系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处理好家与校的关系,会使班主任的工作事半功倍。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所以说,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相互配合、和谐施教,达到教育1+1>2的效果。
沟通艺术:班主任的核心教育素养
沟通,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对于同一件事都有不同的见解,当我们需要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时,只能通过沟通来实现。那么,到底什么是沟通?
卡特·罗吉斯对沟通做了这样的解释:“如果我能够知道他表达了什么,如果我能知道他表达的动机是什么,如果我能知道他表达了以后的感受如何,那么我就敢信心十足的果敢断言,我已经充分了解了他,并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影响并改变他。”
于班主任而言,他与学生之间需要沟通,他与任课老师之间需要沟通,他与家长之间需要沟通。但沟通并非谈话,而是一种让人舒服的说话方式和态度,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别人,这是一种艺术,也是班主任的核心教育素养。良好的沟通方式,能将问题有效解决,但是,无效的沟通也可能会激化矛盾。所以,在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中,表扬与批评要适度,先扬后抑,善于帮助其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共同想办法对症下药!
心理辅导:读懂学生的成长需求
学生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格的学生的成长需求也是不一样。我们只有学习一些必要的心理学才能更好地读懂学生的成长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吧教育效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善于洞察学生的言行,及时捕捉学生的细微的心理变化,透过这些信息去分析学生的真正所求,最后“对症下药”。
案例分析:架设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我们都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年轻的班主任,刚刚走出大学校园,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经验,所以当我们将在大学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时会发现理论与实践的不对等。这时候往往就需要我们用心去记录教育案例,然后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程开发:点亮学生心灯的魔法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一本教科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新时代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为学生打开看世界的一扇窗,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小小的课本中。传统的教师,每天向学生灌输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的世界是单调枯燥的。当我们对所学课程针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需求进行适当的整合,为课程注入新鲜的血液,开发具有时代特征的课程,才能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点亮学生爱学习的心灯!
专业成长:远离职业倦怠的修行有效
学习,是班主任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年轻的班主任,不仅要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班主任专业化知识的三块“基石”,即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只有夯实了理论知识,才能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远离职业倦怠,让工作成为一种提升心志的修行!
青年班主任,请用我们的“三心”,爱心、耐心、恒心,脚踏实地的做一名新时代优秀的班主任,静待每一朵花都如牡丹一样精彩绽放!
网友评论